1.了解劳动法律法规
劳动法律法规作为一个法律体系,为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劳动者提供了实体上和程序上的法律保护。我国劳动法律体系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制定的有关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劳动规章,地方性劳动法规等。
近年来,我国制定的重要劳动法律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就业促进法》《职业病防治法》《安全生产法》《工会法》等;重要劳动法规有《工伤保险条例》《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此外,还有大量与劳动关系有关的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等。为了配合《劳动合同法》的实施,还制定了《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
大学生就业前后,需要重点把握的两部法律是《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与大学生就业相关的是《就业促进法》。
一份抽样调查显示,虽然有80%的毕业生认为有必要签订就业协议,但只有5.4%的毕业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就业协议的内容和作用,有82%的毕业生“了解一部分”,还有12.6%的毕业生则“完全不了解”。这一结果显示,作为就业协议的一方签约主体,毕业生对就业协议的内容、作用和相应的法律后果尚缺乏深刻认识。因此,学校要加强对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进行有关法规政策的教育,为毕业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保驾护航。
2.加强素质教育
要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使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要使毕业生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欢迎,必须重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道德、身心素质、诚信意识、竞争能力、创新意识、团队意识,以及事业心、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和教育,使毕业生能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成为用人单位用得起、留得住的人才。
3.注重就业指导
学校的就业指导应以务实为原则,加强就业政策、就业观念、就业心理、就业实践、就业技巧等方面的指导,做好就业跟踪。对毕业生在求职中可能遇到的陷阱的识别、处理进行分析和引导,教育毕业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防止上当受骗,凡事多留个心眼,多问几个“为什么”。在签订协议时,相关细节一定要核实清楚并留下证据,以防止用人单位在事后变卦,导致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在寻找工作时应该通过正规的就业渠道,对于他人介绍的工作应事先做一定的调查了解,不要随意轻信。择业时应抱着一颗平常心,不要因为追求片面的高薪而陷入陷阱中。同时,学校在校内就业网上公布电话,学生如遇麻烦,可随时联系学校。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必须擦亮双眼,平衡心态,避开陷阱,以相应的对策正确面对可能遇到的陷阱:(www.daowen.com)
(1)无论如何都不能留下重要的证件、印鉴;不要缴纳面试费、保证金等费用,更不要随便签名盖章。
(2)利用电话或电子邮件招聘,不敢公开公司名称和地址的,要特别小心;对于民营的职业介绍所,最好查证它是否有合法经营资质。对于事先以电话联络,前往应聘才知道是一家非法职业介绍所的时候,不妨假装是路过来询问状况的人,以便对该公司的服务有进一步的了解。
(3)对于工作性质交代得很模糊的情况,要进一步搜集信息、探问清楚。如果对方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也不要马上相信,尤其是不让提问或者一直转移话题、对问题避而不答的。要知道,月入数万元或数十万元的高薪招聘广告很可能来自一些不法的传销行业或骗人的吸金组织。
(4)毕业生在签约前,最好到用人单位进行实地考察,对用人单位的运行情况、拟安排的岗位、工作条件、用工制度及工资、住房、养老保险等各项待遇进行详细了解,切忌草率从事。签约时谨防有些单位在协议上所设的无保障协议、死协议、卖身协议、临时口头协议、押金协议等协议陷阱。为保险起见,书面契约还是更妥当安全。签订协议的时候对有关试用期的条款应保持足够的警惕,用人单位违约赔偿必须约定,一定要把单位承诺的待遇写清,要么写在协议书的备注栏里,或单独写在一张纸上,但一定要双方都签字盖章并各留一份,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5)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找工作,对于各种招聘信息要认真分析,辨清真伪。切莫因求职心切而忽视或放松对对方的考察了解。正规的企业招聘,一般都是在平面媒体、人才市场等权威机构发布信息,而按照程序,人才市场会对招聘企业的资质进行审查,确定企业状况以及招聘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企业会给人才机构派发委托单,正式确定招聘合作关系。可以多参加政府正式组织的或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组织的大型招聘会。
(6)没有就业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在接到企业打来的招聘电话时,一定要小心询问。首先,要了解对方是如何知道自己电话号码的;其次,弄清对方的详细地址和电话;最后,不要轻易对方相信电话里承诺的优厚待遇。同时,毕业生在发布个人求职信息时要选择信誉好的网站,因为有些不负责的网站随意将求职者的信息公开,这会给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
(7)毕业生在投递简历前必须向有意向的单位所在地的主管人事部门或学校有关部门求证核实。对于用人单位提出的面试或实习要求,要征得校方同意,离校之前必须留下尽可能多的联系方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