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学生安全教育:高校侵财案件特点揭示

大学生安全教育:高校侵财案件特点揭示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客观场所和作案主体的特殊性,高校侵财案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人员的特定性经有关部门统计,高校侵财案件的作案人员一般分为三类:50%以上是校外人员流窜作案,40%左右是在校学生,10%左右是暂住校内的校外人员。根据警方提供的统计数字,每年抓获的高校侵财案件犯罪嫌疑人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其中男性占90%以上。

大学生安全教育:高校侵财案件特点揭示

从对学生的侵财案件来看,一般侵财案件都有如下特点:实施犯罪前有预谋准备的窥测过程;犯罪现场通常会遗留痕迹,如指纹、脚印、物证等;犯罪手段和方法带有习惯性;有赃物、赃款可追查。由于客观场所和作案主体的特殊性,高校侵财案件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人员的特定性

经有关部门统计,高校侵财案件的作案人员一般分为三类:50%以上是校外人员流窜作案,40%左右是在校学生,10%左右是暂住校内的校外人员。根据警方提供的统计数字,每年抓获的高校侵财案件犯罪嫌疑人平均年龄不超过25岁,其中男性占90%以上。为掩人耳目,嫌疑人一般都会在穿着上有意向大学生靠拢,这样一方面不易引起注意,另一方面一旦作案时被撞见就谎称“走错门了”“来找人的”,便于溜走。从作案区域来看,一般在家属楼、实训(验)楼等校园角落区域作案的,主要是周边无业人员、来校务工人员;而在宿舍区、自习室等发生的案件,主要作案人是在校学生,因为他们熟悉环境和学生情况,非常容易得手。

2.案发时间有规律性

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生活规律,这些规律影响和制约着行为人某种行为的实施。一般来说,作案人会选择无人的空隙时间作案,例如新生军训时的宿舍、上课后的宿舍、节假日的计算机房、图书馆自习室、用餐时间的自习室等。此外,当高校举办大型活动或新生入学、毕业生离校时,外来人员突然增多,作案人也有可能混在来校人员中间乘机作案。

3.手段和方法的单一性

高校侵财案件的作案工具非常简单,通常仅限于螺丝刀、插片等。作案人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校园“闲逛”作案,在教室、图书馆、学生公寓等处徘徊,一有机会就立即下手。有时也会采取偷钥匙、攀爬窗台、阳台等方法作案,即使被人发现也能用早已编好的理由离开。(www.daowen.com)

4.侵害目标的准确性

作案人一般对校内活动时间、地点等信息非常关注,作案前一定会多方探视打听财会室、机房在哪里,作案人会打听得非常清楚;被害人的钱财物放在哪里、上没上锁、钥匙在哪,作案人也基本了解,一旦有时机作案,就会轻易得手,然后迅速逃离现场。

5.反侦查的智能性

据统计,高校内偷窃案件的作案主体极少数为品行不端的大学生。他们往往会借鉴影视片中的片段,伪造现场,制造假象,给侦破工作带来难度。

6.案值上的较大性

高校内往来的人员较多,盗窃大件物品很容易引起注意。因此,盗窃案件一般涉及的财物都是体积较小的物品,如笔记本电脑手机、饭卡、银行卡、文曲星、衣物等。近年来高校机房电脑盗窃案增多,也主要以盗窃电脑内部主要部件为主。这些物品体积虽小,但是案值大,一旦失窃,大都构成刑事犯罪案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