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校园暴力屡有发生
大学校园本是一片净土,但是近年来,我国高校暴力案件频频发生,并呈现蔓延上升的趋势,打破了校园应有的宁静,校园暴力已成为危害大学生人身安全的主要因素。校园暴力是指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教育职能期间,发生于校园内部及其周边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以及非学校人员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暴力行为。
据调查,在校园暴力事件的成因中,“日常摩擦”以55.0%的比例居首,“钱财纠纷”“情感纠葛”分别以17.5%和15.0%的占比位列第二、三位。此外,有7.5%的暴力事件是由“偏激心理”引发。报告指出,这种心理带有很强的青春期烙印,甚至出现因看不惯对方相貌、行为而产生欺侮、殴打等行为。
此外,在很多校园暴力事件中,施暴者暴力、旁观者冷漠。当看见校园暴力发生时,部分围观者不是去制止、劝阻或报告老师,而是饶有兴趣地拿起相机和手机进行拍摄,以一种娱乐的心态看待正在发生的暴力行为,并且在网络上传播散发。此种冷漠举动或纵容,给被侵害人造成的身体、心理伤害极大。
减少和避免校园暴力的发生,需要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大学生,要加强遵纪守法的观念,努力提高个人素质与修养,同时也要学会应对针对自身的暴力伤害和威胁的策略及方法,以避免或消除对自己的人身伤害。
2.校园暴力的危害
要缓解、消除校园暴力,首先必须客观准确地认识它所带来的多方面的危害。
(1)校园暴力严重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校园暴力可以直接导致对身体的伤害,有的会造成终身遗憾。它除了造成被伤害人生命、健康、财产损失外,还形成极为恶劣的心理伤害,严重的会使被害人产生自杀倾向,有的甚至还会形成暴力习惯或倾向。另外,大学生受到校园暴力的侵害,容易使他们对社会的认知产生偏差,使他们对社会产生极度的恐惧心理而自我封闭、逃避社会,导致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低下,或是因对社会产生憎恨心理而报复社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2)校园暴力使许多大学生养成流氓习气,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甚至走向犯罪,最终危害社会。
(3)校园暴力还极易引发治安案件,严重影响社会治安,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4)校园暴力严重扰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意愿和老师的教学成效,导致教学质量低下,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和家长正常的社会生活,引发许多社会问题。
(5)校园暴力会使一些原本品行良好的学生成为施暴者。校园暴力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一个人在多次受伤害之后往往具有行凶的倾向,许多行凶者都是从受害经历中学会对他人施暴的。
3.校园暴力的防范
校园暴力是个人、家庭、学校或者社会等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多方面消极因素的综合体现。校园暴力的防范,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明显效果。(www.daowen.com)
(1)应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大学生要自觉加强理想教育、诚信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形势政策教育,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公德意识。
(2)大学生应自觉加强法治教育,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知道暴力行为的法律后果;增强人身安全防范意识,弄清什么是犯罪,提高辨别是非和抵御错误思想侵袭的能力;正确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养成维护法律尊严的思想和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3)大学生要加强心理引导,提升自我的心理素质。
第一,大学生要学会控制情绪和自我宣泄。对一些经常产生的不满、愤怒和痛苦应积极加以宣泄释放,如进行快跑、拳击等激烈的体育运动,或找知己倾诉等,以减轻心理压力。同时,增强社会应变力,学会处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学会自我调适,学会事前理智思考。以乐观和坚强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所遇到的困难,而不应觉得自己无出路,产生极端的想法甚至采取极端的行动。
第二,大学生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大学生要克服心理障碍和自闭倾向,学会与人沟通,积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朋友;要充满信心地对待生活,能够接纳他人,使自己的心理轻松愉快;要以严肃的态度对待爱情,保持稳定的情绪及健康的心理。
第三,大学生应培养一定的抗挫折能力。大学生进入校园,难免会感到各种压力的存在,在生活学习中有不少困难难以轻易克服,甚至不能避免失败的发生。针对这一现象,应采用心理调节方法,能克制不良习惯,建立良好的心态,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免疫力,增强斗志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以从悲观的情绪中走出来。
第四,大学生要能够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建立良好自我意识的基础,同时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保证。健全的人格能够推动健康社会行为的产生,而有缺陷的或不健康的人格则可能推动反社会的行为。因此,积极促进平衡、协调而统一的自我意识的建立,对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预防违法犯罪问题的产生具有建设性的作用。
(4)大学生要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校园暴力的发生,大多是因为微不足道的小事。同学之间应讲文明团结、互相忍让。同学之间不论成绩好坏、能力大小、成果多少、家境贫富、相貌美丑,都应当自觉消除优越感和自卑感,做到相互尊重、相互宽容、相互欣赏、相互取长补短,减少人为隔阂。
(5)大学生要注意保管好自己的财物。贵重物品妥善保管,外出时不要随身携带大量现金,不贪财,不露富。夜间休息时要关好宿舍门窗,使违法犯罪分子无机可乘,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自身被侵害的机会,积极做好个人安全防范工作。
(6)大学生要增强人身安全意识。大学生要增强抵御能力,学习一些防身术。一旦遭遇侵害,应该沉着应对,巧妙周旋,斗智斗勇,尽早报案,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在遭受不法暴力侵害时,应当临危不惧、沉着冷静、机智果敢,正确运用正当防卫这一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遇见他人遭受暴力侵害时,要发扬见义勇为精神,果断阻止。
(7)大学生要严格遵守校规校纪。高校应根据国家安全法规精神,从学校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安全管理制度,这些制度既是防止侵犯大学生合法权益的有效措施,也是大学生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进行自我保护的有力武器。
(8)大学生要增强抵御暴力文化及不良文化场所、环境的能力。暴力镜头、暴力文化是暴力行为的催化剂。在这些暴力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大学生的人格、心理暴力倾向的产生在所难免。大学生应自觉抵御暴力文化,不散播不良文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