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玺金琢墨龙枋心(外檐)
人们常以“雕梁画栋”来形容建筑的装饰彩绘,它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元末明初杂剧作家王子一的《误入桃源》第二折,以“雕梁画栋”来形容装饰华美的纹样和绚丽斑斓的色彩。
“雕梁画栋”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审美变化而不断发展。明代官式建筑彩画的基本格局是沿袭了元代的风格特点,而清代官式建筑彩画在中国古代建筑彩画的基础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清代官式建筑彩画依据画法的主要特征,可分为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因建筑性质及用途的差异,皇家苑囿的长廊、亭、台、 轩、楼等建筑的梁枋,多使用形式相对多样的苏式彩画,而园林内部皇帝处理政务的殿堂、敕建寺庙的大殿或牌楼多选择程式化的和玺彩画、旋子彩画。
和玺烟琢墨法轮吉祥草龙枋心(外檐)
旋子彩画,其主体图案以团花外层的旋涡状花瓣为主要花纹,这类彩画种类繁多,等级严格,用途甚广,是清代官式建筑彩画的主要类别之一。清代的旋子彩画是从明代旋子彩画的绘画风格演变而来,清代早期基本定型,清代中期风格完全定型。在和玺彩画出现之前,旋子彩画一直占据着清代官式彩画的主导地位。
和玺彩画,又称宫殿建筑彩画,这种传统宫殿建筑彩画在清代是最高级别的彩画形式,它是在明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的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其构成主体轮廓框架的主要绘画手段为斜线画法。
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州地区民间传统彩画手法。北方官式建筑由于扩建的需要,吸收了其彩画方式,经长时间的发展和融合,形成了具有北方特色,用于装饰皇家园林的新型彩画。
旋子金琢墨石玉龙锦枋心(外檐)
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都不同程度地运用在官式建筑中,因中国古建筑的色彩分等级,黄色为最高等级,其次是红、绿、蓝。官式古建筑为了展现高贵与华丽,在色彩的运用上都施以金色,但金色的使用面积有所不同。和玺彩绘等级最高,金色的使用面积最大,几乎所有的和玺彩画中,都是以金色和朱红色作为主要颜色,在装饰上以龙、凤、珠宝为主,图案均贴金;低一级的旋子彩画多以青、绿、黑为主要颜色,而金色只占整体画面的一小部分;苏式彩画在用色上较前两种彩画更随意活泼,变化更加丰富。
旋子彩画在色彩搭配上的最大特点就是色彩极为协调,整体画面采用青色和绿色这两种同类色进行组合,给人以和谐之感。青绿二色在色相环中属于类似色相,所以在绘画手法上用墨色或勾白来间隔开明度对比相近的青绿二色,用线条来加强色彩的对比,从而更加鲜明地衬托出主色的色块感。旋子彩画还运用金线锁边来统一画面色调,用金色来衬托青绿的底色,看起来极为华贵。
7740 C
C80 M10 Y100 K1
R58 G145 B63
3597 C
C100 M87 Y20 K10
R28 G55 B117
这种沥粉贴金线描的方法可以提亮整体画面,突出线条感,增加旋子彩画的总体明度,从而分清楚图案主体和各部细节的关系。旋子彩画是对比当代色彩和古代色彩应用的典范,在色彩上给人以凝重端庄的视觉效果。
和玺草凤西番莲枋心(外檐)
和玺彩画在清代象征着皇权,所以在清代古建筑装饰彩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其装饰手法和色彩也独具特色。根据古建筑的规模、等级与使用功能的需要,彩画绘制的内容可分为金龙和玺、金凤和玺、龙凤和玺、龙草和玺和苏画和玺五种。在和玺彩画出现之前,所有彩画对“金箔”的使用十分有限,即使运用“金箔”,也是在画面中起到点缀的作用,使用面积甚小;宋代彩画以青、绿、红三色为主,极少用金色;元代彩画多用金色勾勒花纹轮廓来点缀;明代彩画金色虽有增加,但一般只是点缀画面中最精华的“花心”部分而已;到了清代,和玺彩画对金色的使用远远超过了之前的彩画形式,原本只做点缀的金色在清代成了和玺彩画的主要色彩之一,占据整个画面约四分之一的面积,几乎所有的颜色都沥粉贴金。在清代,金色和朱红色成了和玺彩画的主要色彩。
7757 C
C49 M48 Y96 K27
R103 G94 B51(www.daowen.com)
492 C
C24 M95 Y82 K18
R143 G50 B55
581 C
C53 M46 Y100 K27
R98 G93 B32
2264 C
C61 M15 Y73 K1
R107 G149 B96
3597 C
C100 M87 Y20 K10
R28 G55 B117
7499 C
C0 M0 Y23 K0
R241 G230 B178
和玺彩画最出彩之处就是金色和青绿色的强烈反差,在一片凝重的底色上面,绘遍耀眼的金色纹样,使得建筑表面看起来金碧辉煌。和玺彩画和其他几种彩画相比较,彩画手法相对不太复杂,它大面积运用金色,几乎所有的纹样都在华贵金色的衬托下闪闪发光,成为一种固有的皇室御用的装饰彩画手法,从而显示出庄严的效果。
苏式彩画(外檐)
苏式彩画作为一种官式彩画,从广义上来说属于皇家园林建筑彩画,彩画内容多贴近生活,给人以轻松活泼之感。到了清代晚期,形式活泼的苏式彩画使用的范围有所扩大。清早期苏式彩画的底色多用土朱(铁红色)、香色(茶褐色)、土黄或白色,色调偏暖;清中期,普遍以青绿色为主色,但部分色彩到了这一时期已经被洋青代替,较高等级的苏式彩画在使用洋青的同时,还要配一定数量的国产石青,最高等级的苏式彩画则完全使用石青。同时根据绘画内容的需要,配以相当数量的间色,如香色、紫色、水红色、粉色、三青色等,并且一直延续使用到清晚期,成为区别其他类型官式彩画的特点。清晚期,官式苏式彩画之前运用的主要颜色青绿色已经完全被洋青、洋绿所取代。通过色彩对比可以看出,石青与洋青,石绿与洋绿,在明度、彩度、色温等方面的差别都是很大的。这一时期苏式彩画主色颜料成分发生了变化,导致色彩效果也发生了变化,色调较之前偏冷,由于增多了写实手法的描绘内容,还需要刷饰大面积的白色或浅淡小色作基底颜色,使苏式彩画整体色调由沉稳向浅淡转化,这个明显变化发生在清中期向晚期过渡的这段时期。
2264 C
C61 M15 Y73 K1
R107 G149 B96
2133 C
C93 M66 Y0 K0
R29 G87 B165
7499 C
C0 M0 Y23 K0
R241 G230 B178
7757 C
C49 M48 Y96 K27
R103 G94 B51
1805 C
C13 M100 Y100 K4
R175 G39 B47
7605 C
C0 M21 Y8 K0
R225 G187 B180
458 C
C4 M7 Y73 K0
R217 G199 B8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