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古玉中的珍稀沁色,最名贵的古玉

中国古玉中的珍稀沁色,最名贵的古玉

时间:2023-09-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刘大同,1865—1952,古玉收藏家,著有《古玉辨》清代陈之龙在其所著的《格致镜原》中认为:古玉器,有沁五色为神品。刘大同在《古玉辨》中认为:有沁色的礼器都贵重。显然,沁色红如鸡冠色者为最名贵的古玉。此图系《古玉辨》影印本,1976年版酱紫红:一些受铁或土沁的古玉颜色呈赤红的被称为“枣皮红”,色深的称“酱瓣紫”,而当玉器呈现深深的红色,我们称之为酱紫红。

中国古玉中的珍稀沁色,最名贵的古玉

陈性撰《玉纪》里有曰:“玉有九色:元如澄水曰瑿;蓝如靛沫曰碧;青如藓苔曰璍;绿如翠羽曰瓐;黄如蒸粟曰玵;赤如丹砂曰琼;紫如凝血曰img;黑如墨光曰瑎;白如割肪曰瑳;赤如斑花曰瑌。此新玉古玉自然之本色也。”如今玉器色泽琳琅满目,我们很难准确呈现文中描述各色。但就现存文物来看,相比皎洁或纯净的各色琢玉,深埋于地下的、那些被称之为古玉的品类无论在色泽还是质地,与前者相比都有很大的变化,历史的沧桑注定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古玉也由此显得更珍贵。

刘大同,1865—1952,古玉收藏家,著有《古玉辨》

清代陈之龙在其所著的《格致镜原》中认为:古玉器,有沁五色为神品。《古玉辨》中也说:“玉得五色沁,胜得十万金。”《古玉辨》作者是刘大同,原名建封,山东诸城人,著名古玉收藏家。《古玉辨》描述了中国古代玉器的历史、特性、分类、产地、刀工、用途等,还包括了玩玉、盘玉、辨别真伪等方面的经验心得,是古玉鉴赏、理论研究方面的经典。《古玉辨》以实物为据,绘出图形加以论证和说明,现仍为考古工作者和古玉研究人员的重要参考资料。刘大同在《古玉辨》中认为:有沁色的礼器都贵重。朝会所用之玉,出土者带有黑漆古、铁莲青、朱砂斑、酱紫斑、茄皮紫、鹦鹉绿、鸡骨白等沁色为贵重。 清代刘心瑶在所著的《玉纪补》中认为:“赤玉人间罕有,赤若鸡冠,而又有白玉底章,无上妙品也。”显然,沁色红如鸡冠色者为最名贵的古玉。

此图系《古玉辨》影印本,1976年版

酱紫红:一些受铁或土沁的古玉颜色呈赤红的被称为“枣皮红”,色深的称“酱瓣紫”,而当玉器呈现深深的红色,我们称之为酱紫红。

鸡骨白:当玉器受石灰沁入,呈现纯白的颜色,被称为“鸡骨白”。鸡骨白可分初期和全白,对于初期形成的,有人认为是地温土壤的热度使玉受热,玉器必须处在干燥的环境中,要历经1800年以上,才有机会出现鸡骨白。而南方土壤相对湿润得多,墓穴容易漏水,就不容易出现鸡骨白。

鹦哥:鹦哥所指颜色是绿色,一般受铜沁的古玉,色如翠石,名曰鹦哥。铜器被埋入土壤,数年即可产生青绿色,时间越长则更绿。当埋藏于土壤中的玉与铜器相邻,铜器所产生的绿色铜锈沁入玉器本体,出土复原时,玉器颜色比翠石还娇润。

黑漆古:受水银沁的玉,所呈现的颜色即为黑色,叫黑漆古。其形状大则成片,小则成块,细则成线。有的玉呈现浅黄色牛毛纹,有的玉显露的则是白点冰片纹。(www.daowen.com)

蜜蜡黄:当玉器受松香沁入,其呈现的颜色如蜜蜡一般,也叫老玵黄。

白玉双龙铺耳盖炉,汉

枣皮红:枣皮红所指的颜色也是红色,有一种说法,当玉器靠近有血的地方,其颜色会渐渐变红,甚至深红色,也就是我们所指的枣皮红。

象牙白:当玉器受石灰沁入,所呈现出的颜色不像鸡骨白那样白,而是有点微黄,这种色被称为“象牙白”。

金貂须:呈绿或暗绿色,有时可见黑色脏点,是含杂质如铬尖晶石矿物等所致。当含杂质多而呈黑色时,即为珍贵的墨玉

栗色黄:当玉器受黄土沁入,色如甘栗,所以叫栗色黄,也叫玵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