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留学美国就业校友圈的必要事项

留学美国就业校友圈的必要事项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比如在校园美丽安宁的另一面,你会发现让人想不到的是,以学术著称的美国大学同样存在着一大批神秘组织。所以在美国找工作,我们不得不提还有一个校友圈这个概念。而像咨询这种行业,也是美国学生竞争激烈的场合,如果在宣讲会再遇上那些平常学校里面最不讲究的那群人,心情一定会受到更大的影响。特别是在发育成熟后才来到美国的同学,不管怎么样努力,说句实话,可能在发音上还不如一个两岁孩子地道。

留学美国就业校友圈的必要事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出国游学、工作,不仅可以一睹世界名校的风采,还可以学习到人生更多的知识,绝对是眼界大开获益匪浅。就国际学生而言,修成正果最关心的事情再也没有比毕业后能够留下,并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重要了。所以在你踏上游学的那一刻,除了更早了解那些广为人知的事情,还有必要了解一些校园中不为人知的秘密,为今后落户、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比如在校园美丽安宁的另一面,你会发现让人想不到的是,以学术著称的美国大学同样存在着一大批神秘组织。诸如和美国总统关系密切的骷髅会(Skulland Bones Society)、骷髅会的夙敌轴匙社团(Scrolland Key Society)、康奈尔大学的精英团体羽毛笔与匕首协会(Quilland Dagger)、神秘莫测的北卡罗来纳大学津购会(Orderof Gimghoul),佐治亚理工大学“阿纳协会”(ANAK Society)等等形形色色、大大小小的组织结构,他们相互扶持照应,经过一代代繁衍生息,从美国白宫、国会、内阁各部、最高法院以至于中央情报局,成员无所不在。

当然,像这样举足轻重的朋友圈也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随便加入的,是需要他们高标准严要求的选拔,而一旦成为其中一员,无疑是找到了铁的靠山。有的朋友不解,光看名字就那么恐怖,会不会是黑社会组织,其实可能你想多了,名字只是表象,并不能够说明或者代表什么。

开始找工作以后,你还会惊奇地发现,每家公司都有多年前毕业的学长来学校。所以在美国找工作,我们不得不提还有一个校友圈(networking)这个概念。许多人还没有入学念MBA的时候,就明确知道读MBA就是为了要这个学校的校友圈,甚至有句话更是直白叫“你知道什么、认识谁”。

如果你不了解校友圈是什么意思,那接下来我会告诉你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每年,每家公司都会来学校做宣讲会,会带很多现在在这家公司工作的校友来跟你聊今后的工作,看你适不适合。从这个见面开始,基本你就好像有了一个积分卡,参加活动加分,提问加分,跟校友聊加分,报名不参加活动减分。每个公司除了正式的宣讲之外,还会有一些非正式的活动,比如说咨询公司会安排工作时间,派一些校友过来跟你聊天。几个顾问过来跟你模拟案例面试,做专题访谈。学校俱乐部利用晚上时间,让好几家公司的代表同时来学校开一个更大规模的招聘会(careerfair,conference)。而你如果准备投这些公司,面试之前就要去参加所有的这些校友活动,增加积分,让面试官记住你,这样增加你面试机会。

招聘季的时候,到处是穿着讲究,手里捧着笔记本,别着名称标签的MBA穿行于各个活动现场。一到宣讲会结束,公司来的代表周围一定会围上几个笑容满面的学生,他们热情礼貌地询问事先准备好的各种问题。既要显得自己对公司做过研究,又要突出自己不凡,还要彬彬有礼地照顾到周围同学的感受,总不能一个人抢尽风头吧。在要完联系名片,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可不轻松哦,还要赶着回家写上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然后再等接预约电话面试(informational interview)。

通常,每家公司怎么着也得聊个四五个人,但这并不是说做得已经很好了。如果遇到有些善于表达推销自己的同学甚至可能会把公司所有的几十人聊一遍。这个时候想想看,连美国人都这么拼,国际学生还有什么话好说呢?如果不加倍努力,拿不到面试机会也是情理之中了;运气不是太差的话,没有理由不中,不中也只能怪自己。

除了这些眼前的,而那些远在校外的校友圈想要聊聊就更是难上加难了。但许多人绝不会放弃任何可能的机会,他们通常会在领英(Linkedin)上用关键词把所有想去公司行业的校友或者挨得着边的人找出来,然后一个个发信约电话,有回信了再一个个电话聊。尽管这样靠运气约聊的成功率可能不足十分之一,而且就算你聊了电话,离拿到offer还遥遥无期,即便如此,许多人还是乐此不疲,不退缩、不放弃。

找工作这件事,我想每个从中国来的同学一开始都会感觉在痛苦中煎熬,许多事情真的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心理挣扎着对自己说,没有什么,只要勇敢走出第一步,一切都会好的,特别是那些平常性格内向的同学会更难。许多书呆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自闭倾向,他们非常讨厌校友圈的人,许多人单纯不喜欢利用别人,不喜欢带着目的去说一些让人喜欢的话,他们每次参加完招聘会,基本都有大病一场的感觉,不仅仅是一个累字所能承受的。而像咨询这种行业,也是美国学生竞争激烈的场合,如果在宣讲会再遇上那些平常学校里面最不讲究的那群人,心情一定会受到更大的影响。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压力,最终以开放心态从容面对呢?

我想,若要克服这些困难,首先要调整好心态,想方设法让自己放松最重要。比如说:

1)从容面对,头一天晚上早一些睡觉,养好精神非常重要。

2)早几分钟到场,先预热感受一下气氛;不要匆匆忙忙像赶集一样,这会忙中出错。

3)穿一件自己喜欢漂亮的衣服,让自己走起路来都感觉高兴、轻松。(www.daowen.com)

4)转移一下注意力,先填饱自己的肚子,增加必要的能量;有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再开始慢慢聊,冲锋陷阵。比如说先犒赏自己一块巧克力,据说有凝神兴奋作用。

5)既来之则安之,坦然面对,一场不行那就下一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先让自己高兴,预祝成功。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勇敢承认,不掩饰自己弱点。

留学生作为一个外国人,语言肯定是弱点。特别是在发育成熟后才来到美国的同学,不管怎么样努力,说句实话,可能在发音上还不如一个两岁孩子地道。

通过实验证明,每一个人的语言流畅程度跟自信心高度相关。比如同一类国际生在一起时负担就会小许多;不怕别人笑话,就可以游刃有余地开玩笑聊天。而一旦和一群美国人讲英语就会莫名紧张,卡壳。如果能够学着放下包袱,厚起脸皮来,那一定是天下无敌了!说什么不管是对是错,反而顺溜得多了。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承认弱点之后,也要知道自己的强项,跟美国人拼聊体育,讲笑话,这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一定要扬长避短,把话题往项目上聊,往行业、生活方式上引。聊怎么出差,怎么积分,怎么连哄带劝让客户上钩总可以吧。

其次,做个有血有肉的人。

你对一份工作有没有热情,都写在脸上,别人是感觉得出来的。如果你真正做了准备,有适合这份工作的资质,又把自己的热情表现出来,始终是会有结果的。而在一些非正式的校友圈场合,美国人聊天不喜欢一本正经聊工作,他们会问你喜欢做什么,聊一些生活上的东西。比如说聊聊带宝宝,聊聊教育孩子,等等,不要聊怎么处理家庭关系,喜欢谁、不喜欢谁的话题。要入乡随俗,多聊一些对人性普适的话题。

再次,主动热情,要学会先帮助别人。

和正常人交往一样,毫不例外,校友圈也有它的缺点:你有能耐别人都巴结,没用的离得远远的。看到其他人觉得你对他们没有用而不理睬你,用平常心看待,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况且MBA有限的时间也决定了大家只能把资源用在有限的地方;也许是大家都很忙,没有时间瞎扯淡。这样不行、那样不行,总不能白白等着一无所获呀……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为了自己不被边缘化,不被MBA的现象完全同化,我认为还是多学习那些美国学生身上的优点,与人方便、自己更方便,走出去先帮助别人是不二的制胜法宝。

在寻求帮助之前,先问问自己有什么地方能帮助到对方,并且不带目的地去帮助别人。有时候帮助人并不需要金钱,也占用不了多少时间,纯粹是举手之劳。比如说招聘人员刚来这个城市,你可以推荐餐厅给他们。电话面试的时候,聊到对方正在做的项目,你可以发些自己看过的报告给他。而即使是同学,如果自己有工作机会,也会推荐给他们,跟他们分享面试经验。MBA的圈子很深又很小,你不知道哪块云会下雨,不确定这个人将来会是你的同事还是客户,不确定几十年以后他也许就是这个国家的计生干部……所以,常发善心,与人为善能让你自己将来在寻求帮助的时候更容易。

这些只是我个人比较粗浅的认识,也许不适用于所有人,但有一点是普世的,那就是要强迫自己走出去,即使一开始觉得不舒服,硬着头皮也要去,因为这是每一个追求理想的人的必经之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公平竞争中,即便是良好的校友圈人脉,也并不能保证你能找到工作,当你把期望值放低一点后,做起事情来才会更游刃有余。就把它当成是了解公司的机会,当成是聊天的机会,当成是免费蹭吃蹭喝的机会,也可以把这个过程当成是一种自我训练,去享受这个过程。最终一次次跳出自己的安乐窝,这就是成功进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