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去美国读书的小伙伴,在选校时,除了排名,还应该看重什么?在美国找工作难吗?有没有什么窍门?该怎样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在美国打拼了二十年,我用亲身看到的经历告诉你,在美国读书和找工作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但凡是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几乎所有人都是从当初准备出国留学时的兴奋、杂乱无章,到后来初到时的懵懂无知,然后惊觉竞争的压力开始绷紧神经。几年下来,最后有的人如愿找到工作,成为了人生第一步的赢家,有些人输了,不得不继续努力;有的人输得很惨,意志消沉;还有的人先赢后输,又因为种种原因被迫离开工作,为了能合法地留下来,然后再度回到学校,重新经历这些恼人却又无力的循环。
(一)前期面试
有些人可能通过校园招聘拿到面试,也有些人是内部推荐或者通过最大的找工作网站“领英(LinkedIn)”,不管你是怎么拿到面试的,所有人到了面试那一关就重新站在一条起跑线上。谁能跑赢,完全凭借你面试中的表现。很多人来美国之前可能都没有在国内经历过招聘面试,加上语言的障碍,对于在面试当中应该如何表现的一无所知。
1)行为测试。
针对行为测试很多人在面试前就大致一扫,即使是问到类似的问题也完全没有准备好,那我只能说你的悲剧是你一手造成的。或许第一次第二次面试你不了解情况,但面试更多次以上,怎么都应该有一个大概的掌握了。
行为测试的主要内容就是针对你在项目、工作或是活动中是如何表现或是如何工作的,与技术无关。比如说:面试官先让你描述一下你参加的一个项目、工作或是活动,然后他们就会开始问一些诸如项目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如何应对?你在团队中的角色?如何扮演好这个角色?项目计划有没有修改?改了以后有什么影响?怎么克服?提出的意见有没有人反对?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回答的时候基本都是要举例的,更多的问题我现在忘记了,面试下来我感觉回答这些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做你自己(beyourself)”,因为在那么短的时间,你不可能去编一个故事出来。如果你实在没有遇到过某种情形,也没有关系就直接说好了、因为答不出来的绝对不是你一个人。但是,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面试官感觉你是在演戏,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因为这样的印象更可怕,你一定懂的。每一个人的面试时间可能需要一个小时才能够结束,当然在这个时间里会有更多的问题等着你回答。
有些问题其实都是大同小异的,都可以用一个答案来回答,同时显示你的优势。比如根据做一个项目的经历,可以覆盖领导力、时间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纪律性、结果导向、沟通能力。由简历上的一行字推演到一个故事,这种事情一定要精心策划准备!马虎不得。如果是不靠准备,难道你想靠现场发挥吗?你就不怕出错误,直接在现场穿帮露馅吗?
最常见的一个问题是你的缺点是什么?
从标题上看得出,这么通俗的题目面试官提问你简直就是放水了,可是仍旧有很多人各种原因,准备不足现场卡壳。单凭这一点,人家就可以拒掉你。原因很简单,在你接下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当中,没有任何一个会议是不需要准备就可以随随便便参加的。
哪怕这个会议的内容是你非常了解的领域,都最起码要对相关的情况和文件做一个回顾。如果你今天连自己的面试都准备不好,那面试官不觉得你会准备将来的工作会议,就这么简单。至于怎么答才能既不会无关痛痒,又不会毁掉前途,最好的方式还是要找经验丰富的人士辅导和自己多模拟练习,没有其它的捷径。
2)专业测试。(www.daowen.com)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还是首先了解一下这个概念。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Jung)认为:感知和判断是大脑的两大基本功能。简单的理解就是:瞬间(大脑获取信息后)触觉感知——直觉感知——感性判断——理性判断,最后做出决定。虽然每个人的大脑做出决定的瞬间都要走这四个流程,但是不同的人滞留时间长短不同。有些人更倾向停留在触觉感知环节多一些,而直觉感知一带而过;有些人在判断环节,更倾向停留在感性判断多一些,理性判断一带而过。此外,美国心理学家Katherine CookBriggs提出大脑的这两大基本功能还受到每个人的精力来源不同与生活方式差异的影响,最终的决定就千差万别。
心理学认为,性格是心理活动的体现,而心理活动是大脑活动的产物。通过观察实验,科学家证实了大脑神经科学对人类大脑初期发育的理解。因此,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性格一旦形成是很难很难发生改变的。以荣格的《人格分类》理论为基础,美国的心理学家Katherine Cook Briggs和她的心理学家女儿Isabel Briggs Myers根据她们对于人类性格差异的长期观察和研究,提出了影响大脑作出决定的第四因素:生活方式。
综合荣格的人格分类学说形成MBTI。即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性格评估理论模型,用以衡量和描述人们在获取信息、作出决策、对待生活等方面的心理活动规律和性格类型。并通过MBTI模型,检测分析性格和职业之间的联系。比如到达一定倾向度的NT型更适合做研究开发类职业,而不是从事销售或客服。到达一定倾向度的STJ更适合从事管理行政类职业,而不适合艺术、设计类职业……经过70多年的实践和发展,这种方式现在已经广泛应用到心理学测量,如企业招聘选聘、内部人才盘点及规划、职业测试等众多领域。相信当你了解了这些以后,就一定会知道该从什么地方早做准备了。
(二)公司面试
当你走到公司面试这一步,最起码可以证明你前期的准备都是足够的,且顺利过关了。而如何处理公司面试,其实已经不需要太多人教你了。但凡能走到这一步的人都会明白,你面对的简直是一个学期项目的工作量——从调查公司背景,到重新评定专业水平,准备报告(有些公司要求),甚至包括穿什么衣服、怎么握手,事无巨细。公司面试不光是对个人能力的检验,也是体力和抗压能力的挑战,很多公司专门设计出拉锯战一样的面试过程,就是为了观察应聘者是否能够承担将来需要超负荷工作的情况。
之前我们谈到了申请的时候可以先忽略签证问题。抱着长长经验的心态,可以先不管公司是否给工作签证,在这个时候马上就会得出结论了。从面试最后一轮公司的副总裁(VP)那里,从他对你是否满意的印象,也可以看得出一些蛛丝马迹。
有的人在顺利拿到Offer后,然后打电话给人力资源主管(HR),告诉他说自己是国际学生,需要工作签证。面对这样突如其来的问题,HR通常不会立即回答你任何问题,想要和公司沟通后再来回复你。话还要说回来,即使是等到的电话是不可以,也没有关系,因为自己有心理准备,何况还有更多的申请公司等着你,犯不上着急上火。大概几天以后,你可能非常幸运地等到了一个好的消息。VP会对你说他们公司针对这个职位一向是没有工作签证的,但是他为你特事特办争取到了,希望你能加入他们公司。由此可见,很多事情都是可操作的,关键在于你这个人值不值得。
(三)职位选择
如果你有多个Offer,记得利用公司所给的考虑时间仔细考虑,最好能去实地考察,互相比较然后和公司人力资源(HR)协商薪水和福利,而不要傻乎乎地直接答应。除此之外,入职前最好放下身段找两本美国职场新人的书看一看,或者向经验丰富的达人请教,做一点心理建设。
也许也有人会说,我从一开始就过关斩将轻轻松松地一路走过来,就好像天上掉馅饼似的有一个Offer送到眼前,你看我多幸运,什么都不用搞云云……我想郑重地说,从某种角度上讲你是幸运的,从另一种角度上你也是不幸的,因为你没有体会过找工作这个过程,欠缺了一个人生成长体验的过程。
体会过的人都懂这是怎样的一种个人成长,可能就几个月以前,原来胆战心惊的事情现在一笑而过,原来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现在学会了,自己找突破方法解决了,甚至一下子感觉自己成熟了很多,可以在不断的实践中寻找解决方案,从而达到最终的目标。不断完善自己,增强自信心,这些过程是宝贵财富,是什么都无法替代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