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诞禹,字泽相,别字德川,猎德人。质聪敏,一目数行下。总角时,从其兄廪生诞阳学。兄与客咏寒蛩诗,窃和之,有“入世岂须凭寸舌,啼寒何苦捱三更”之句,客知其不凡。年二十,应县、府试,皆冠军,为钱塘张学士灏首取进学。乾隆壬戌,高邮大冢宰王安国抚粤,以振兴斯文为己任。至则观风选士,亲为启迪,谆谆若师生。诞禹膺赏拔,乃肆力根柢之,学文誉噪珠江,举乾隆丁卯第三人,甲戌入翰林,得观中秘书。益淬厉发奋馆课,辄高等,掌院数称之。与武进钱侍郎维城、仁和吴侍读鸿、饶平詹御史肯构交最善,每下直必过,从樽酒论文唱和甚伙。居三年,丁丑,散馆,授编修。念母老久离,乞假南归,未一载,卒,年甫三十八。初诞禹性宽坦不羁,与人冺崖岸,无少长皆亲敬之,素豪饮,喜登临,有拉之游,未尝不往往动经旬。凡围棋、双陆、叶子诸戏皆精诣入妙,似天授。善睡,对客常齁齁作雷声,然与语即醒,无错答。喜观稗官野乘、百家小说之言,为文却温润稳洽,无粗豪气。会试出仁和金少宗伯甡门,针芥相投,预知必合,宗伯亦以远到期之惜天限,以年方出门而车轴折,未得尽其材。兄诞阳能诗工词曲,尝作悼怀十八章挽之,有“童子队曾连压白,老生场总擅纯骊。笔当横处英华露,文到灵时造化私”及“红绫有饼尝私母,白玉成堂未救贫。通经未肯忘三礼,拈韵还兼及九声”之句,词旨凄恻动人。诞禹著有《玉堂赋草》《德川文钞》,吴侍读序之,未梓。子文瀚,邑庠生。
——乾隆《番禺县志》卷十五《人物一》
△林诞禹,字泽相,猎德人。读书数行并下。性宽坦,无崖岸,无少长皆亲敬之。弱冠试县、府督学,皆第一,中乾隆十二年举人,十九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武进钱维城、仁和吴鸿、饶平詹肯构,皆与善。乞假南归,未一载,卒,年三十八。著有《玉堂赋草》《德川文钞》。兄诞阳,能诗,擅词曲,尝作《悼怀诗》十八章挽之。
——同治《番禺县志》卷四十四《列传十三》
△石冈在相对冈西一里,顶平多石,上建窣堵陂三层,名莲花塔。旧有签云:“鹿步一都无进士,除非石上起莲花。”自立塔后,里人钟狮丁已登进士,林诞禹甲戌入翰林。(《番禺志》)
——光绪《广州府志》卷十《舆地略二》
解读与考证
根据乾隆、同治《番禺县志》的记载:林诞禹,字泽相,别字德川,猎德人。天资聪颖,读书一目数行,年少时便语出惊人。性情宽厚坦诚,对待老少长幼都亲近和敬仰。弱冠之年(20岁)参加番禺县和广州府的考试,成绩都是第一,深受巡抚广东的高邮王安国的赏识,文誉大振。乾隆十二年(1747年)考中举人,十九年(1754年)考取进士,列入庶吉士(庶吉士是翰林院内三五年的职位,由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在翰林院遍览中秘藏书,发奋学习,屡得掌院称赞,三年后,被授职为编修(属翰林院)。武进的钱维城、仁和的吴鸿、饶平的詹肯构,都与林诞禹是好朋友。念及母亲年老,他请假从北京回南方故里,未到一年,去世,年仅38岁,著有《玉堂赋草》《德川文钞》。其兄林诞阳,廪生,能作诗,擅长词曲,曾作《悼怀诗》十八首追悼他。
林诞禹喜欢豪饮、登高,擅长围棋等游戏,喜欢看野史、小说等,但做文章却温润稳洽,没有粗豪之气。林诞禹会试时的主考官金甡(浙江钱塘人,历任侍讲学士、礼部侍郎,直上书房)也与其相投,痛惜诞禹未得尽才而英年早逝。(www.daowen.com)
石岗在相对岗西一里,顶平,多石,在溪水上建有一座很小的三层石塔,名莲花塔。过去有占卜签说:“鹿步一都无进士,除非石上起莲花。”自立塔后,乡人钟狮于丁已年考中进士,林诞禹于甲戌年进入翰林。据考证,莲溪村原名石岗墩,因溪水中有石似莲花,故名。此段话虽然含有迷信色彩,但也说明林诞禹名声显赫。
据清光绪年间(1875—1908年)猎德东村《林氏族谱》所载,林诞禹(1722—1759年)的祖父有3个儿子:蕃绅、蕃瑛、蕃荫。其父亲蕃碤也有3个儿子:诞阳、诞元、诞禹。因三叔蕃荫无子,诞禹过继给三叔蕃荫,其子文翰。
据猎德村林氏族人所说,林诞禹不仅聪明过人,而且胸怀宽广。相传,林诞禹考中进士后,族中有好事之人,打算将旗杆横着扛回林家。当时的习俗是,村中有人考中进士或举人,即可制作旗杆,竖立在祠堂前面,以示荣耀。旗杆要平扛回村,到祠堂前,经过拜祭仪式,大放鞭炮,才竖立起来。由于以前猎德旧村有的街巷比较窄,转弯较多,如果将旗杆打横扛回林家,势必要拆除一些民居,尤其是李姓族人的民居。林诞禹知道后,立即制止族人拆屋的行为,要求族人在旗杆经过窄巷转弯的地方,要将旗杆竖起来经过,不必拘泥旧俗,不要惹是生非,同乡共土要和睦相处,还说“有千年之大族,而无千年之功名”。
附录:
朝敬——蕃绅、蕃瑛、蕃荫
蕃瑛——诞阳、诞元、诞禹(出继、进士、翰林)
蕃荫——诞禹(入继)——文翰
——清光绪年间猎德东村《林氏族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