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河区旧志:维屏祖母墓、维屏墓、玉衡墓、焌光墓解读

天河区旧志:维屏祖母墓、维屏墓、玉衡墓、焌光墓解读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维屏祖母黄氏墓,在柯木塱阳湖。张君始娶于王,亦山阴人,无子早卒。——宣统《番禺县续志》卷四十一《古迹志二·冢墓》解读与考证张维屏及祖母黄氏墓张维屏,清署江西南康府知府、诗人。据宣统《番禺县续志》记载,墓在城东银坑岭冈,其祖母墓在柯木塱阳湖,墓前有文人恽敬所撰的墓表,记述张维屏的身世,并盛赞其祖母品行。冯玉衡墓冯玉衡,清赠光禄大夫、候选知州。冯焌光墓冯焌光,清资政大夫、江苏苏松太兵备道,二品衔。

天河区旧志:维屏祖母墓、维屏墓、玉衡墓、焌光墓解读

△张维屏祖母黄氏墓,在柯木塱阳湖。恽敬为墓表。(据《大云山房文稿》二集卷四《采访册》)

恽敬《黄太孺人墓表》:番禺之有学行者,推张维屏子树。一日,子树奉行状顿首于当楣,曰:“此家君所次先祖妣黄太孺人行状也,家君主讲新会,道远不得遽至,命维屏为谒以乞铭,更月家君归治祭祀,谨持谒谢。”敬以子树贤不敢辞。按状,太孺人姓黄氏,钱唐人。曾祖曙,府学生。祖钟,官广州守备,始籍番禺。父骐,国子监生。母陈氏。太孺人生六年而孤,二十四年归张君,元山阴人也。张君始娶于王,亦山阴人,无子早卒。张君侍父载吕府君延望客番禺,后亦籍番禺。太孺人归三年,而张君卒于潮州,卒十月而讣至,是时子炳文生十日矣。太孺人号踊绝而苏,迨张君之丧至,复号踊绝而苏,始终以载吕府君之命抚孤,故不死。后八年,载吕府君卒,期功之戚无可倚,遂携子居母家,共室而自为炊,母及兄轸之以为言,则涕泣曰:“吾母子依吾母吾兄,惟母兄保护之。然苟不自食,此髫龄者长无立志矣。且张氏之祖宗子孙,何以为门户乎?”如是者十二年,始异居。呜呼!可谓知大体矣。太孺人卒于嘉庆十有六年三月二十五日,年八十有五。奉圣旨旌表节孝,建坊于门。子一,炳文,嘉庆六年举人。孙二,长即维屏,嘉庆九年举人,次维翰,国子监生。敬又按状,太孺人卒之年十有一月,葬于番禺柯木塱之原,迄今四年矣。礼不可埋铭,世有刻铭于祠堂者,非古也。妇人无外事,又无表墓之法。然古列女之贤者,天下皆绘画之,镌于庙垣,刻于墓阙,凡以风示后世而已。碑碣之礼,取可风示后世者表之。今太孺人不使其子食于外氏,以长以成,使张氏至今有卓然之气,此可为不幸依外氏之式矣。能自太孺人之意推之,凡行于乡党,交于公卿,立于朝廷,其不可苟然而食者,皆自此始。故特表之,以告后世之有志者。嘉庆二十年十月。

——宣统《番禺县续志》卷四十一《古迹志二·冢墓》

△署江西南康府知府张维屏墓,在城东银坑岭冈,陈澧撰碑。(据《东塾集》卷五)

——宣统《番禺县续志》卷四十一《古迹志二·冢墓》

△赠光禄大夫候选知州冯玉衡墓,在城东银坑岭梭布冈,陈澧撰碑,李文田书石。(据《采访册》)

——宣统《番禺县续志》卷四十一《古迹志二·冢墓》

△资政大夫二品衔江苏苏松太兵备道冯焌光墓,在城东银坑岭龙颗寺。光绪四年,陈澧撰神道碑,李文田书石。(据《采访册》)

——宣统《番禺县续志》卷四十一《古迹志二·冢墓》(www.daowen.com)

解读与考证

(1)张维屏及祖母黄氏墓

张维屏,清署江西南康府知府、诗人。据宣统《番禺县续志》记载,墓在城东银坑岭冈,其祖母墓在柯木塱阳湖,墓前有文人恽敬所撰的墓表,记述张维屏的身世,并盛赞其祖母品行。今两墓均未见。

(2)冯玉衡墓

冯玉衡,清赠光禄大夫、候选知州。据宣统《番禺县续志》记载,其墓在城东银坑岭梭布冈,清代著名学者、番禺人陈澧撰碑,曾任礼部侍郎的清代书法名家、顺德人李文田书石。今墓未见。

(3)冯焌光墓

冯焌光,清资政大夫、江苏苏松太兵备道,二品衔。据宣统《番禺县续志》记载,其墓在城东银坑岭龙颗寺,光绪四年(1878年),陈澧撰神道碑,李文田书石。今墓未见,也无人知龙颗寺所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