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藿香,河南、石牌诸村多莳为业。(俱《采访册》)
——同治《番禺县志》卷七《物产》
△(藿香)近年,鹿步属冼村、石碑一带多产此草,生草处广百余亩。乡人播植为业,每年春间种之,至六七月即滋生蕃茂,不事灌溉,刈割舁至城西晏公街,药材行贩运为药料之需。气甚芳馥,研末可藏护伽楠。岁销价银约十余万元。(据《采访册》)
——宣统《番禺县续志》卷十二《实业志》
解读与考证(www.daowen.com)
藿香是藿香正气丸的主要材料,早在元大德《南海志》中便有番禺县进贡藿香的相关记载:“土贡……番禺县,藿香五十斤。”至明代,番禺县藿香亦是土贡之物,据嘉靖《广东通志初稿》记载:“藿香,本色三千六百斤,折色四百斤,每斤价银四分三厘。”乾隆《番禺县志》亦记载,当时藿香多种植于河南,称“藿香,一名兠娄婆,叶与香皆可入药,河南多种之”。
清末,冼村和石牌种植藿香规模较大,面积一百多亩。收割后,送到广州城西晏公街(今尚在)药材行制药,每年销售额约十多万元。
据2003年《石牌村志》记载,由于石牌藿香其特有的抗菌成分酮含量占挥发油总量60%—80%,而其他地方出产的藿香,其酮含量很少。因而,石牌藿香的药用价值远高于其他产地的藿香,在国内外药材市场中享有盛誉。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药材市场竞争加剧,石牌藿香价格一直下滑,加上石牌村不断缩小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蔬菜种植面积,而蔬菜不能与水稻的轮作,使适应藿香生长的土壤条件受到影响,亩产量不断下降,其经济收益不如种椰菜花。因此,村民基本上不种藿香了。1994年底,石牌村耕地被征用完毕。从此,石牌藿香在石牌村的土地上消失了。但此时广州市药材公司与黄村村委会合资,继续保留石牌藿香名优品种。至20世纪80年代初,种植面积扩大到300多亩,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之后因征地多,藿香种植面积逐渐减少。20世纪90年代后期,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广州中医药大学共同在箩岗建成石牌广藿香示范基地,继续品牌种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