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汉刘后广州征服者-钟轼及其后裔

南汉刘后广州征服者-钟轼及其后裔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墓在茭塘司北村之西南,土名宝珠冈。查2003年《棠下村志》有关记述有两处:其一:“北宋970年,钟接第37世孙、时任防御使的武状元钟轼,奉宋太祖命率军南下,征服南汉刘后留守广州,并定居慕德里司马村堡龙腾里,成为颍川钟氏南迁的始祖。钟轼的曾孙永和(40世)迁居番禺鹿步司珠紫巷。永和之子洪基(41世)有二子,长子维张,留在珠村发展;次子维新(42世),于1266年从珠紫巷迁居棠下,成为棠下钟姓的第一代人。”

△钟氏大宗祠碑记

广僻在南,然故家世族,往往敦尚礼节,敬重婚冠,至崇祠,尊祖联族,率和有矩度,可贻世守。逻冈钟氏,番禺巨族也。其先,汴梁人。宋靖康避地来广州。既而迁增城。后讳燧和者,卜居逻冈,是为始迁之祖。厥嗣讳启初,笃志学业,仕宋至中奉大夫。晚筑萝山种德庵,怡然终老。择寿基,得邝姓地,邝孤幼且死。中奉殡寿基下,令展墓并酹邝孤,迄今不废。……

教授再一二传入我明,本支益衍,析为八房,八房之孙芳元、智润、璠祖、永能、璟经者,合而议曰:族旣众涣,不可以不萃,祖旣远报,不可以不崇。遂协力建祠,以尊始祖,以联族属,捐产三百亩,以供禋记,创制始事,秩然有序。……

赐进士第通议大夫都察院协理院事左副都御史前翰林院庶吉士南海何维柏撰文

(右刻在鹿步司逻冈乡)

——同治《番禺县志》卷三十一《金石略四》

△宋处士钟广德墓志铭(正书,存)

公,钟姓,讳广德,字存义,号秉初。其先世原汴梁人。至高祖永和,宋绍兴间,始家于番禺之珠村乡。曾大父洪基隐德,不仕。大父维张封文林郎。父开泰,号三阳,敕授文林郎,知福建莆田县事,有政声。李大夫志中所称“蠲免积逋,以逭流亡。去任之日,攀辕卧辙,如失父母”者也。……

公元配陈孺人,举三子:长以政,次以明,次以成。公墓在茭塘司北村之西南,土名宝珠冈。距孺人罗伞岭墓里许,累然相望也。历岁久远,倾圯罔治,表志弗存。其十九世孙昌发,偕族人剪荆棘,负土石而新之,来请予铭,爰述其梗概。……

嘉庆四年己未,诰授奉直大夫澳门同知署惠州府陆丰县杜元勋拜撰、拜书。

(右刻在宝珠冈墓上。钟广德,别有传。《阮通志·职官表》:杜元勋,陕西盩厔人。举人。嘉庆元年,任陆丰县。)

——宣统《番禺县续志》卷三十三《金石志一》

△陈孺人墓志铭(正书,存)

嘉庆四年十月,番邑珠村乡钟氏重修其五世祖考妣墓。族人昌发、为玺,实惟敬宗之义,倡率族众,知崇其先,躬亲畚筑,不避勤劳者也。……(www.daowen.com)

嘉庆己未,诰授奉直大夫澳门同知署惠州府陆丰县杜元勋撰并书

(右刻在罗伞岭墓上)

——宣统《番禺县续志》卷三十三《金石志一》

△钟氏古洞祠碑记(正书,存)

……钟氏之世,曰永和公,宋绍兴间,始自汴梁迁居于粤番禺之珠溪乡,生洪基公,洪基公生赠文林郎维张公、寿官维新公。徙居棠溪乡,维张公生文林郎开泰公,开泰公生广德公,广德公生以政公、以明公。自永和公至以明公,六世而始大。其仕元也,为广西恭城县令,克振家声,肇启来哲,实维有。宫于珠溪之阳,背倚灵山,襟环紫水。其南则扶胥之口,黄木之湾,重溟翕张,气象万千。其北则火罗诸岭之所蜿蜒而来会也。外之天鹅烟管,石莲诸峰,苍翠诡状,芙蓉隐秀,为兹祠之胜观焉。是名“古洞”,从其朔也,记发祥之地也,乾隆间凡三易。爰至癸丑岁,有众咸在,询谋佥同,度其鲜原,增其式廊,以为尝业微薄不足以供也……于是始终协力,任劳任费、为族人倡者,则有昌发、为荣为之谋;借资经画、劻勷缔造者,则有兴会、大能、为玺等宣其力……乃辟祠道东西其户,以享以祀,以安以侑,六世之后曁十世各祖皆从祀焉。复于寝室之后,雄以杰阁,名曰“尊亲”,自始祖而下五世而上皆崇祀焉。不亵尊矣,不施亲矣,所谓谊隆于近代,而仪溯于始迁者盖如此。阅三载告成。其三世徙居棠溪者维新公之云孙、予门下士曰光斗,来请予文以为记。……

赐进士出身,诰授朝议大夫,兵科给事中,巡视西城北城事务,前掌河南道广西道监察御史、文渊阁校理、右春坊右中允右赞善、翰林院编修、甲午科湖北乡试主考官、乙未科会试同考官、国史馆三通馆纂修官陈昌齐拜撰。

(右刻在古洞钟氏宗祠。陈昌齐,字观楼,海康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官至浙江温处道,归掌教粤秀书院,精考据之学,又长于天文、算术,著述甚富。《阮通志》有传。)

——宣统《番禺县续志》卷三十七《金石志五》

解读与考证

上述旧志资料分别是,明嘉靖年间何维柏(南海人,嘉靖十四年进士)撰写的《钟氏大宗祠碑记》、清嘉庆四年杜元勋(陕西周至人,嘉庆元年任陆丰县知县)撰写的《宋处士钟广德墓志铭》、嘉庆四年杜元勋撰写的《陈孺人墓志铭》和嘉庆年间陈昌齐(海康人,乾隆三十六年进士)撰写的《钟氏古洞祠碑记》。查2003年《棠下村志》有关记述有两处:

其一:“北宋970年,钟接第37世孙、时任防御使的武状元钟轼,奉宋太祖命率军南下,征服南汉刘后留守广州,并定居慕德里司马村堡龙腾里(现从化市屈洞村),成为颍川钟氏南迁的始祖。钟轼的曾孙永和(40世)迁居番禺鹿步司珠紫巷(今天河珠村)。永和之子洪基(41世)有二子,长子维张,留在珠村发展;次子维新(42世),于1266年从珠紫巷迁居棠下,成为棠下钟姓的第一代人。”(《棠下村志》55页)

其二:“钟轼有三子:长子嚣、次子訚(38世)、三子响。钟訚有一子名君锡(39世),君锡有三子:长子绍和、次子遂和、三子名永和。绍和留居屈洞村,遂和移居白云区罗岗镇,永和(40世)迁居天河珠紫巷(今珠村)。永和有一子名洪基(41世)。洪基有二子:长子维张、次子维新(42世)。维张留居珠村,维新迁居棠下,那是1266年的事。维新有三子:长子友儒(早逝)、次子云涧(43世)、三子国圃。云涧留居棠下,国圃迁居员村,后有子孙散布棠东、夏浦、榕村。所以说:珠村、棠下、员村、屈洞、罗岗钟姓,均是钟轼裔孙。珠村、员村、棠下钟氏,同是钟永和后人,永和被奉为三村钟姓始祖。棠下钟姓的开村基祖是钟维新,算第三世。现在棠下的光远堂是钟维新次子云涧的祠堂,衬祠供奉其曾祖永和、祖父洪基、父亲维新。”(《棠下村志》,第61页)

此外,族谱也有记载,可供参考:“永和,字克敬,君锡公之三子。生于宋徽宗大观己丑三年(公元1109年)。原祖居从化马村堡龙腾里。见其深荒,从兄遂和避地于南雄保昌县井头。在靖康丙午元年(公元1126年)为避胡妃之祸,同兄迁于增城赤泥村开庄寄籍。绍兴癸亥十三年(公元1143年)兄遂和以才干推用,历处京师。绍兴丙寅十六年(公元1146年),兄遂和授粤西南郡守。公尚恬淡,不随兄任。绍兴丁卯十七年(公元1147年)乃择迁于番禺县鹿步司永泰乡。”(2002年棠下《颖川堂钟氏族谱》,第390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