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冠礼及其意义-做个儒雅的中国人

冠礼及其意义-做个儒雅的中国人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朝、聘其实是“大礼”,它规范天子与诸侯以及诸侯之间的交往礼仪,属于政治制度方面。士相见礼、射礼主要还是对“士人”行为的规范。冠礼,相当于今天的成人之礼,男孩在二十岁之前,属于顽童,比较调皮捣蛋,可以不受礼的严格约束。女孩没有冠礼,但是到十五六岁有“笄礼”,和冠礼接近。以“冠礼”为例。第四步,冠礼正式开始。

冠礼及其意义-做个儒雅的中国人

礼仪虽然繁杂,但是可以归类。过去一般称“五礼”,比如唐朝杜佑编撰的《通典》,就把礼分为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和凶礼。其实它是把我们所说的大礼、小礼合在一块讲的,而且既讲礼仪,又讲礼义。那就更难讲了,所以我们不用这样的分类。既然我们讲小礼,小礼本身有没有分类呢?当然有。《礼记·王制》说“六礼”即“冠、昏、丧、祭、乡、相见”六类。《礼记·昏义》说:“夫礼始于冠,本于昏,重于丧、祭,尊于朝、聘,和于射、乡:此礼之大体也。”其中礼分为八个类别,比“六礼”多了朝礼、聘礼、射礼,少了“士相见礼”,一般称为“八礼”。朝、聘其实是“大礼”,它规范天子与诸侯以及诸侯之间的交往礼仪,属于政治制度方面。士相见礼、射礼主要还是对“士人”行为的规范。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比较好,因为它们都是人与人相互交往的礼仪。本质上,礼仪是对人的一生最重要的几个节点或事件的规范。要知道,一个人的一生,多数日子是平平淡淡的,关键点只有那么几次,你把关键点把握好了,你的人生才有幸福的基础。

冠礼,相当于今天的成人之礼,男孩在二十岁之前,属于顽童,比较调皮捣蛋,可以不受礼的严格约束。到二十岁,给他举行加冠仪式,表示他已经不是小孩子了,要有责任,得守礼。这是人生第一个关键节点,是人生的真正开始。女孩没有冠礼,但是到十五六岁有“笄礼”,和冠礼接近。昏礼即婚礼,就是男女婚姻之礼,娶得贤妻,嫁得贤夫,决定着人生幸福与否。同时,有夫妇然后才有父子之亲,乃是人伦的开始。《礼记·昏义》说:“夫妇有义,而后父子有亲;父子有亲,而后君臣有正。故曰:昏礼者,礼之本也。”所以,婚礼是人生的一个重大的节点。丧礼,是双亲或者长辈过世的仪式。人生在世,固有一死,然而,父母至亲,此后永隔,子既无所依,亦无所孝,人生之路,独自承担,所以这也是人生很重要的节点。祭礼,是追思先祖之仪式。八礼之中,它虽然不是人生很重要的节点,却是传承家风的重要手段。“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论语·学而》)就是说,人们考察一个人,假如他的父亲在世,就看他的志向如何;假如父亲亡故了,那就看他做人做事的行为。假如“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同上)那他基本传承了所谓的“家风”。这两个礼,在古代算得上是一个家庭正常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考察家庭成员的志向、行为以及能力的重要场合。实际上,乡党邻里也通过它们来看一个家庭的家风传承得如何。同时,丧祭之礼也是家庭成员相互交流、批评和鼓励的场合,所以过去的大家庭非常讲究。大家庭的是非、矛盾比较多,稍有不慎,这些是非、矛盾就会爆发,通过礼仪活动可以减少、平复一些,使大家“和”起来。所以,你的家“和”还是“不和”,你有没有能力“齐家”,在此往往可见分晓。朝礼,一般是指诸侯朝觐天子的仪式,也包括下级拜见上级,跟今天的下级给上级汇报工作相近。聘礼,是指诸侯之间的相互聘问,有点像今天的外交工作。这两个礼仪,针对你工作单位的领导和同事,对你的前途至关重要。射礼,本来是射箭,但是必须“心平体正,持弓矢审固,持弓矢审固则射中矣”(《礼记·射义》)。你的心平而且正,才能拿稳弓箭,才能射得准。那就表现出了你的心、你的德。“射者,所以观盛德也。”(同上)就是说射箭不仅仅是军事技艺,而且是一个人的道德修养的表现。所以射礼是天子或诸侯选拔人才的机会,近似今天的高考或者国考。因此,两汉时候射礼在太学举行,科举时代,在发榜之后也举行。朝、聘、射三个礼,实际上关系到一个“士人”的政治前途,应当算是人生的大节点。乡,是“乡饮酒礼”的简称,一般在年底举行。乡本身是基层社会组织,邻、里、乡、党,一年到底了,退休致仕的官员及乡绅,组织本乡人士宴会,与会者按照地位、年龄入席就座,标示长幼尊卑,同时,也考察本乡本土人才情况,所以地方政府官员也要莅临。而且,乡饮酒礼之后就举行射礼,这两礼是一脉相承的。“士相见礼”,顾名思义,就是士君子相互拜见之仪轨。你初到别人家拜访,总不能空着两只手去吧?所以,士相见得带个礼物,一般是雁、雉之类的。这个礼物叫作“挚”,所以又叫“挚见”。当然,“礼尚往来”嘛,你告辞的时候,对方也不能让你空手回去,得要回礼。实际上,所有的礼仪,无论长幼尊卑,只要有来,就一定有往,“来而不往非礼也”。

以“冠礼”为例。

“冠礼”又叫“士冠礼”,“士”是最低的贵族,所以贵族必须践行,但是也没有规定说平民不可以行冠礼。冠礼大约在两汉以后普及民间。冠就是帽子,古人非常重视冠。俗话说:“冠虽弊,必加于顶;履虽新,必践于地。”帽子再旧再破,它总是戴在头顶的,代表了人的尊严;鞋子再新,永远都踩在脚下,无关紧要。所以给二十岁的男子戴上正式的帽子,表示他长大成人,有了人的尊严。冠礼的地点一般在宗庙或者家族祠堂,敬告祖宗,以示隆重。冠礼的第一步,是卜筮吉日。卜筮又叫“龟蓍”,主要是用龟甲、兽骨、蓍草算卦。古代科学不发达,人们非常相信这个。其实今天相信的人还是不少的,你看那些寺庙道观的进香客,除了少数是出于真信仰,大多都是求发财、求生子、求学、求官、求吉日等等。这个仪式有一定规范,比如主人——一般是将要加冠者的父兄——衣着的样式和色彩、站立的位置等。选好日子以后,主人亲自遍告亲朋。每告一家,都须先揖拜,然后对方答拜并谦让性地推辞一次,然后答应来观礼,最后主人再拜,对方答拜。第二步是卜筮好“宾”。仪式与选吉日一样。这个“宾”,又叫正宾,就是主持冠礼之人,一般是德高望重的长辈或乡贤。同时还要选一个赞宾,作为正宾的助手。主人必须亲自去正宾家恳请,仪式也是揖拜、谦让,然后就说“我的不肖子×××,年将二十,想给他行加冠礼,希望您教导他”一类谦恭的话,正宾谦虚地推辞一次就答应了。最后主人再拜,正宾答拜。第三步,布置祖庙与器物。吉日当天的“质明”,就是天刚亮,将加冠的人的衣服,尤其是冠——帽子,以及酒器和祭品等一干用器,都按规定一一准备妥当,放在规定的地方。第四步,冠礼正式开始。

冠礼的过程:

迎宾:主人身着玄端——黑色的正式礼服,面向西方,站在家庙前东边台阶下,将要加冠者,身着彩色衣服,头梳发髻,面向南方,在房中等候。正宾、赞宾也身着黑色的礼服,在家庙门外等待主人迎接。主人出迎,冠礼就正式开始。主人迎出家庙大门,在东边站立,向西两拜,正宾答拜,主人向赞宾一揖,再与正宾一揖,先进门,二宾跟着。每到拐弯的地方,主宾都相互一揖,直到庙前的台阶,主人三揖,正宾三谦让。然后,主人“升”——走上台阶,面朝西方站在正堂东边。正宾跟着“升”,面朝东方站在正堂西边。赞宾也“升”,并且盥洗净手,向西站在将冠者的房中。

初加冠:将加冠者在赞宾引导下从房内出来,面朝南方。正宾向他一揖。将加冠者不答礼,即席坐下。赞宾也坐下,并为将加冠者梳头束发。这时,正宾、主人下堂,正宾辞谢谦逊,主人应答。正宾洗手,与主人相对一揖、一谦让,然后二人同时“升”——上堂,主人回原位。正宾到将加冠者前坐下,为将加冠者整理一下束发的发髻与头巾。然后站起来“降一阶”——向西下一个台阶,持冠人则“升一阶”,即上一个台阶,面向东把准备好的“缁布冠”(黑色的布做成)交给正宾。正宾右手持冠的尾部,左手持冠的前端,仪容大方舒畅,走到将加冠者之前,然后致辞。内容一般是:“令月吉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惟祺,介尔景福。”翻译一下:今天是某年某月,良辰吉日,×××初加冠,开始成人,希望你抛却童稚顽皮之心,慎修美德。上天保佑,你将健康吉祥,永享福禄。致辞毕,正宾坐下,为将加冠者加“缁布冠”,然后站起来,回到正堂西边的原位。赞宾为加冠者系好冠缨等。加冠者起立,正宾对他一揖,加冠者不答礼,进入房内,换上“玄端”——跟成年人一样的黑色礼服。然后出来,面向南方。

再加冠:正宾对加冠者行揖礼,冠者不答礼,即席就座,赞宾为他梳头,插上簪子。正宾下堂洗手,像初加冠一样,整理一下加冠者的发巾等,然后从正堂西边“降二阶”——下两个台阶,接过“皮弁”——皮质而且带有珠宝等装饰品的帽子,右手持前端,左手执后端,走到冠者前致辞。内容一般是:“吉月令辰,乃申尔服。敬尔威仪,淑慎尔德。眉寿万年,永受胡福。”翻译过来:今天是某年某月,良辰吉日,×××,为你再加皮弁冠,你已经身着正式礼服,应当时时注意你庄重威严的仪表,谨慎清净以成就你的美德。上天保佑,你健康长寿,永享寿福。之后,为加冠者加上皮弁冠。正宾回原位。赞宾给冠者系好巾、带等。冠者起立,正宾一揖行礼,冠者不答礼回到房中,穿上“素积”——浅色,可能是白色的衣服,仪容整齐地从房中出来,面向南方。(www.daowen.com)

三加冠:仪式大体与前面相同。正宾由西边“降三阶”,即下三个台阶,给加冠者加“爵弁”——又叫“雀弁”,像“冕”,有点像今天的博士帽,只是帽深点,上边的顶也要方正许多,而且巾带也多,呈对称布局。正宾致辞的内容,一般是:“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翻译就是:年月美好,时日吉祥,在众兄弟面前,给你成人的冠带衣服,希望成就你的美德,你从黄发到白头,都将受到老天的赐福。最后,冠者入房,换上浅红色的裙等服饰。

奠拜感恩:三加冠后,撤去皮弁冠、缁布冠、梳子以及其他物品。赞宾准备好奠觯器具。实际上就是觯——一种酒器,盛上醴(即酒),里头放好汤匙,匙柄朝前,小匙口朝下。同时还有脯、醢,就是干肉和肉酱,一般是告祭先祖的祭品。冠者左手持觯,右手祭干肉和肉酱,把干肉和肉酱荐献——就是恭敬地放在祖先牌位前,用小汤匙祭醴三次,然后小口轻尝一下。这个就是奠觯,表示对祖先的感恩。然后加冠者向正宾行拜礼,正宾答礼。最后,加冠者下堂,向母亲行礼,向母亲表示感恩,母亲也答礼,表示对儿子成人的祝福与尊重。

名字:人都有姓名,可是古人在姓名之外,还有个字。取字也是冠礼的重要内容。我们今天有名无“字”。顺便就讲讲姓、名、字。我们中国人都有姓,姓这个字,女字旁加一个生,妇女生养人类的意思。实际上人类最早进入母系氏族,为了区分不同的氏族,给每个氏族取个符号,所以叫作姓氏。其实氏是血缘的意思,姓是区分血缘的符号,代表了不同血缘的群体。比如,你姓赵,说明你的血缘是赵氏的,而不是其他家族的,你是赵氏的一分子。所以你姓什么,不是你能够决定的。名,是具体的人的符号。同一血缘群体里人员众多,每个人都有一个名,这样就可以具体分清楚谁是谁了。所以,你叫什么名,就代表了你是谁。《说文解字》解释:名,从夕从口。夕就是太阳下山了,天黑了,大家对面相互看不见,就会开口问“你是谁”,对方开口回答他的名,人家就知道你是哪一个了。所以,天黑了,开口问答就是“名”。过去给孩子取名,有个基本说法:“名子者,不以国,不以日月,不以隐疾,不以山川。……父前子名;君前臣名。”(《礼记·曲礼上》)就是说,给子女取名,不用国家名称里的字,不用日月等天上的星宿名称的字,也不用名山大河之名,因为这些都是渺不可及、无生无死的,恐怕孩子担当不起。更不用那些疾病名称里的字,不吉祥!古时候,人们多聚族而居,所以,名一般有一个字表示你的辈分或班辈,另一个字是个人独有的符号。当然,单名也不是不可以,孔子名丘,孟子名轲,都是单名。跟长辈或上级交往,你得自报其名。那么,什么是“字”?“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许嫁,笄而字。”(同上)男孩二十岁,加冠以后取字,女孩到十五岁许配人家了,也取字。字和姓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与名密切相关。一般说,“字以表德”,是说字是表称人的德,所以又叫“表字”。取名表达长辈的希望,取字呢,其实也一样。所以,一般字是对名的意思的延伸或者解释。比如韩愈,字退之,愈是胜过、超过的意思,可是,太超过了就不好了,所以字退之,就是退回来一点,这样正好是中道。杜甫,字子美,甫就是美男子,子美是帅哥的意思,这个字就是对名的意思的延伸。为什么要取字呢?男孩二十岁以前是孩子,其成长远未定型,二十岁以后成人了,必须承担一定责任了,取个字来告诫怵惕。同时,因为他是大人了,平辈之间直呼其名不大礼貌,所以取字。一般情况下,名是长辈或者上级对你的称呼,或者你自己的自称,以示谦卑。这就是“父前,子名;君前,臣名”。字表示了你的德,称呼你的字,等于称道你的德,是对你的恭敬,所以同辈、朋友相互称呼对方的字,字其实是比较广泛的社会性称呼。但是你不可以自称自己的“字”,那样的话,等于自己表述自己的德行之美,岂不是自吹自擂了!

冠礼到取字就是最后的仪式了。当加冠者感恩母亲以后,就面向南方站在大堂西边台阶,正宾给冠者取字,也要致辞。“字辞曰:‘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爱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假,永受保之,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就是说,礼仪已经完备,日期也十分吉祥,给你取个嘉美的字,正好符合你的美德。你要时时怵惕,使你之德永远与之相符。当然,你在兄弟行中排老大,就叫伯×,老二就叫仲×,老三叔×,老四季×。加冠者必须应答,表示一定如此。

冠礼的最后一步,送宾,就是把给先祖荐献的干肉和肉酱送给正宾,另外给一定的丝绸、鹿皮等,以表酬谢和恭敬。然后,主人亲自送正宾到门外。至此,整个仪式才告结束。

冠礼的仪式大约得一整天,过程确实很繁复,上述介绍已经减去了不少的内容。除去上古迷信的色彩,我们是大可以体会到礼仪之美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