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子在陈:探寻《论语》中的乡村文化

子在陈:探寻《论语》中的乡村文化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出于习惯,他把纸条摊开,只见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子在陈”三个字。凭他在唐山私塾听书的回忆,知道这“子在陈”出自《论语》。根据纸条,他认为“子在陈”是隐去后面“绝粮”两字。“子在陈”,完全是暗示“米王”快快把大米囤积起来啊!后来,知道底细的人开玩笑地说:“‘子在陈’,不是‘绝粮’,而是‘发财’呀!”

子在陈:探寻《论语》中的乡村文化

在晋江,有关黄秀烺的故事很多,这里讲的只是其中的一则。

黄秀烺小时候非常聪明,家里穷,没法读书,经常跑到村里的私塾窗下偷听,学生还念不出来,他已经能背了,私塾先生知道后很是惊奇,准他免费随读。但是读没一年半载,因生活艰苦,日食难度,就跟随一帮穷苦乡亲漂洋过海到菲律宾谋生了。由于他为人忠厚老实,办事机智得体,被一个林姓商人收容在米店当杂差。这林姓商人资本不多,不是这个埠头的垄断,这里的米价全由一个姓陈的号称“米王”的大老板控制。

有一天,黄秀烺照例受林老板的差使,到“米王”陈某那里探听近日行情。大清早,“米王”还没起床,黄秀烺是个杂差,哪里不晓得规矩呢,不敢去吵扰他,和平时一样,静静地坐在客厅里等。黄秀烺是个做粗活的人,坐不住,也闲不住,看见客厅满地的香烟蒂、水果皮很不顺眼,便拿起扫帚打扫起来。三抹两扫,在一张沙发椅的底下扫出一张纸条。凡是发现纸张都要拿起来看一看,分清有用无用——这是林老板给他的规矩。出于习惯,他把纸条摊开,只见上面端端正正地写着“子在陈”三个字。凭他在唐山私塾听书的回忆,知道这“子在陈”出自《论语》。只是“子在陈”为什么会跑到“米王”的客厅呢?他猜测一定和生意有关,想着想着,像发现了什么天机,不觉“啊——”地惊叫了一声……

俗语说:“行人船,爱人船走。”黄秀烺见“米王”还没出来,也不再去打扰,返身大步转回自己店中。见了林老板,几乎上气接不了下气,一手从口袋里掏出那纸条,作了一揖,笑笑地递过去。

林老板以为“米王”送来什么“暗机”,赶快将纸条摊开,虽然读得出“子在陈”这三个字,可是“子在陈”是什么意思却摸不着边,他眉头一锁说:“你耍什么把戏呀?”

黄秀烺看见店中伙计们进进出出,不便说明,一手拉着老板到内室,说:“今日走得太倦了,先吃你一杯香茶再说如何?”

谁都知道,这林老板的香茶,是选自家乡的上等“铁观音”。因购来不易,在这里被视作比高丽参还要贵重,就是店中的总管、记账先生这等最得力的心腹人物,能冲一冲他泡过后的茶粕尝尝,已是很幸运了!(www.daowen.com)

眼下,林老板看见这后生家开口要香茶,不知他到哪向雷公借胆,葫芦里装啥药呢?想来必有原因!于是,亲手沏了一泡又浓又香的正品铁观音茶,让他慢慢受用……黄秀烺见老板用了这等礼数,很是感激,在讲了拾纸条的经过后又说:“看这纸条,应是商场的暗号,推测起来,往后米价必定不断上涨!不才想来,不如吩咐店中伙计先停止出售,再多派一些人到别的埠头尽量购米,银钱不足可以先去借贷,不知你的意见怎样?”原来,黄秀烺这后生家虽然只是个杂差,一部《四书》却背得烂熟哩!加上天性聪明,不像别人那样“之乎者也”尽念书歌,而是读一句解一句,读完一篇能解释一篇。“子在陈”这三个字的来路,他知道出在《论语》里面的“在陈绝粮……”这段文字上。根据纸条,他认为“子在陈”是隐去后面“绝粮”两字。看来,今年年冬歹,灾害多,乡间各地的稻谷定是歉收,往后米价必然暴涨。“子在陈”,完全是暗示“米王”快快把大米囤积起来啊!

林老板听了黄秀烺这番议论,句句牵动五脏六腑,欢喜得眼泪都流出来了,把他紧紧拉住,说:“你是我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于是,按照黄秀烺说的去做,结果发了大财。

为了感谢黄秀烺,林老板送他一笔款子,让他也自己开店当老板。几年后,黄秀烺成为菲律宾巨富,名震南洋群岛。后来,知道底细的人开玩笑地说:“‘子在陈’,不是‘绝粮’,而是‘发财’呀!”故事也就这样在南洋和闽南侨乡流传开来!

讲述:乌用

搜集整理:曾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