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泉州戏剧道具制作技艺揭秘

泉州戏剧道具制作技艺揭秘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泉州,一直以来,便有着“戏窝子”“戏曲之乡”的美誉。关于泉州戏剧道具的制作技艺,其实史书中早有记载。泉州市金山社区,有一个古朴的道具作坊,作坊的主人杨长生今年78岁,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杨氏)戏曲道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各种富有传统韵味的戏剧道具,正是经过他们一家人的设计、制作、生产,成了戏台上那一道道耀眼的光。

泉州戏剧道具制作技艺揭秘

泉州,一直以来,便有着“戏窝子”“戏曲之乡”的美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木偶戏……在这里共生共长,彼此辉映。而泉州戏曲的繁荣,也带动了当地的道具制作行业,做工精美的戏剧道具,不仅让表演者能更好地进行表演、展现剧情,同时也为戏剧舞台增加了几许动人的魅力。

关于泉州戏剧道具的制作技艺,其实史书中早有记载。据《泉州府志》《晋江县志》记载及《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观》一书介绍:唐宋时期,泉州佛道二教盛行,民间出现了许多金丝绒绣的佛装道袍、龙蟒桌裙的宗教绣品道具。清末民初,泉州绣铺及道具作坊已遍布城乡内外,大小数十家,著名的有南门天成纱帽店、亭前街聚复发纱帽店、凤冕斋纱帽店、羊公巷的陈霖司绣布袋戏帽等。

泉州市金山社区,有一个古朴的道具作坊,作坊的主人杨长生今年78岁,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泉州(杨氏)戏曲道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各种富有传统韵味的戏剧道具,正是经过他们一家人的设计、制作、生产,成了戏台上那一道道耀眼的光。

杨长生自己及他的老伴、儿子、儿媳,还有孙子,一家人现在都会做戏剧道具。戏剧道具的制作技艺是从他祖父辈传下来的,传到他这里的时候,已经是第四代了。令他感到十分欣慰的是,尽管现在戏剧道具制作技艺已经濒危,但后辈们都能够将其继续传承下去。如今,他的孙子杨佳烨也正在进行这方面的专业学习,算下来已经传承到第六代了。

杨氏家族与戏曲道具制作结下不解之缘始于清道光年间,当时,杨氏先祖杨永泰为了谋生,从小就到绣铺学艺。传到杨长生的爷爷杨文锦时,杨氏戏曲道具制作技艺在泉州地区已颇有名气,因其擅长做道具纱帽,杨文锦还一度被称为“纱帽锦”。而杨长生的父亲杨春木从小便开始接触戏曲道具制作,甚至20世纪50年代初,他还曾在当时的中山南路498号开设了一家名为“聚复发”的小作坊,其所制作的戏服盔帽、兵器旗幡、舞狮舞龙等戏曲舞台道具,技艺精湛,品质上乘,深受各方赞许,不仅供给各个高甲戏、梨园戏、木偶戏剧团等演出使用,更被海内外人士奉为佳品收藏。

戏剧道具的制作其实不仅是一件手工品的制作,更是一件艺术品的绘制,通过长期历史的积淀,多种文化元素不断融入戏剧道具样中,最终方才形成了这门独特的制作技艺,这便要求戏剧道具的制作者,要能够身兼数技,样样精通。(www.daowen.com)

杨氏戏剧道具制作品种繁多,不仅有供奉神明的盔帽、戏剧演出的盔帽、木偶盔帽、“跳加冠”的加冠面、力枪剑戟、签筒笔架文房四宝、刑具等演出道具,还有宫灯、绣房灯等演出用的灯彩、民间舞龙舞狮道具制作,珠花头插、髯口髻包等。

制作戏剧道具,涉及很多的步骤环节,因此,相应要掌握各方面技艺也是很多的,设计、刻纸、粉雕、削刀……什么都需要掌握。丝、绸、缎、各色珠、皮革、头发、竹木及化工颜料、石粉、水胶、各种型号的铁丝、纸板等小小的不起眼的材料,最终成为做工精美、栩栩如生的道具,需要素描绘画、木偶雕刻、刻纸、花灯制作等多项非遗传统技艺。

戏台之上,表演者精妙绝伦的表演,今人叹为观止,而观众们看戏的关注点,不止在于剧情本身,更在于做工精致、美轮美奂的道具上。精雕细琢的凤冠霞帔,闪闪发亮的刀枪剑戟,个性分明的面具脸谱……生动活泼、形象逼真,似乎将观众带进了戏剧所演绎的那一个个千古传奇的故事里,令人完全沉浸其中。

供稿:海滨街道金山社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