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泉州乡村文化记忆-2021年的洛阳元宵海神巡境

泉州乡村文化记忆-2021年的洛阳元宵海神巡境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洛阳元宵海神巡镜集中表现在洛阳镇万安村、洛阳村、洛安村三村。洛阳街靠近泉州市区,元宵民俗与泉州大体相同,包括食俗、拜神祭祖、灯俗和踩街活动。洛阳元宵民俗最独特的是海神巡境活动。以后每逢元宵海神巡境,洛阳街上的数千人家都会出来迎接,家家户户门前都会点燃“火盆”(篝火),并燃放鞭炮,有驱邪祈福之意。洛阳元宵民俗活动,颇负盛名,流传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国。

洛阳元宵海神巡镜集中表现在洛阳镇万安村、洛阳村、洛安村三村。

洛阳街靠近泉州市区,元宵民俗与泉州大体相同,包括食俗、拜神祭祖、灯俗和踩街活动。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是元宵丸,也叫“上元丸”,它寄托着人们祈求新一年圆满顺心的愿望。元宵期间,老百姓家家户户都要弄些丰盛的牲礼和果蔬拜神祭祖,祈福消灾,这是洛阳民间风俗浓厚的民间信仰色彩的具体表现。洛阳灯俗始于唐,兴于宋,三里古街花灯千娇百艳,二里石桥红灯高挂耀眼。经过元、明、清、民国,灯俗流传至今。元宵晚上,孩子们提着各色各样的花灯在街上游玩,一不小心,蜡烛倾倒,花灯烧了,大家高兴地喊“出灯了!”,闽南方言“灯”同“丁”,“出灯”即“出丁”,寓意人丁兴旺。洛阳元宵民俗最独特的是海神巡境活动。

洛阳街的境主是昭惠庙供奉的福佑帝君,俗名李元溥,四川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因避安史之乱,弃官到泉州归隐成神。他屡显神应,成为保护刺桐港船只远航的海神。据传,北宋年间,泉郡守蔡襄主持建造洛阳桥,须迎一神祇作为镇海之神,因此亲往南安丰州九日山迎白须公李元溥至洛阳江边镇海庵,并扩建成庙。公元1114年庙敕封昭惠,后神封福佑帝君。

相传宋朝年间,某年正月十五,有一神鸟被闽南民间百姓误杀,玉帝发怒,欲派火神火烧人间,玉帝的女儿知道后,偷偷给人间的一长者报信。老百姓想出了对策,大放篝火、鞭炮,点花灯,放焰火,玉帝从天上看,人间真的像着火似的。后来,老百姓再请来海神巡境驱邪,元宵当天总算躲过玉帝的责罚。以后每逢元宵海神巡境,洛阳街上的数千人家都会出来迎接,家家户户门前都会点燃“火盆”(篝火),并燃放鞭炮,有驱邪祈福之意。庙神巡境前后点燃“火盆”,凡是男人在家,无论大人小孩都要跳火盆,并边跳边念“跳火盆,发彩啰!火盆跳出去,新年有福气;火盆跳入来,新年发大财;火盆跳向东,新年钱银满厅房;火盆跳向西,新年钱银满厝内。”(www.daowen.com)

元宵夜洛阳街各商户为了迎接帝君公出来巡境,在门口点燃“火盆”(篝火)。在昭惠庙前和十字街、菜巷口场地较大,都用一大捆一大捆的柴草叠到两层楼高,燃起火来,烈焰冲天,烟气弥漫整条街。有的人丢进鞭炮,噼噼啪啪火花四溅。巡境开始,鞭炮连天,满街火药味叫人呛得咳嗽不止,热气腾腾,虽是寒天却冒出汗来。首先看见两个人抬着小樽的神像开路,神轿四处跑动,接着火鼎公、火鼎婆徐徐走来,鼎上柴火熊熊燃烧,热气逼人。人丛中看见八个壮汉抬着帝君公来了,前头两排几个人拿扫把做扫地状,两个拿鸡毛掸拂去帝君公袍上的烟灰,这时炮声轰天响,烟熏得对面不见人。帝君公抬到了十字街、菜巷口的大火盆,八个壮汉大喝一声“起”,神轿腾空而起,直闯过“火焰山”,观众瞠目结舌,惊叹不止!一路巡境到街尽头,才返回到桥头进入昭惠庙,直闹到深夜方停。

旧时,元宵夜洛阳街除了三乡五里男女老少提灯游行外,还有舞龙舞狮,火鼎公、火鼎婆,驴仔探亲、嬉戏相谑,贡球、南音曲艺表演,最好看是装阁。上下街互相斗胜。下街扮蜈蚣阁,也就是抬着一片木板,约有半里长,上面坐着儿童扮演的八仙、哪吒、杨戬、托塔天王、魔家四将。上街也不甘示弱,装了四台戏,有陈三五娘、武松打虎、白蛇传、杨香武三盗九龙杯。扮杨香武者蹲坐着,双腿伸进箱子里,双手按在箱子上,箱子上用布盖着,画成石板状。香武口咬宝剑,臀部后装一双用蔑做的穿裤子的假足,好像“骑飞鱼”,双足顶天之状,观众看了无不啧啧称赞:“这个人从上街游行到下街,‘骑飞鱼’脚都不酸,真本事呀!”洛阳元宵民俗活动,颇负盛名,流传港澳台和东南亚各国。

整理:陈德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