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乡贤杨肃施医防暑,泉州乡村文化记忆

乡贤杨肃施医防暑,泉州乡村文化记忆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吕大奎崇拜杨肃,在这里读书求学,也流传下不少动人的故事。吕大奎年少时,听说杨子山是乡贤名医杨肃攻书就学的地方心里很是向往。于是,吕大奎又上山采了许多香薷、车前草等防暑草药,每天烧一大锅草药汤,加上红糖,盛到水桶里,放置在书院门前。王昭复见吕大奎这么懂事,对他更器重了,还派学生跟他上山来草药,熬药汤施医防暑,上山拾柴的樵夫再也没有中暑的事发生了。

乡贤杨肃施医防暑,泉州乡村文化记忆

吕大奎,号朴乡先生,南安朴里人,少时曾在石井杨林书院读书,受业于陈淳门人王昭复,深得考亭渊源,世称温陵截派,泉郡之通经学古擢高第者,皆出其门。

施医防暑南安石井有座杨子山,山腰巨石上镌刻着“读书处”三字,还有四行竖字“唐杨肃宋吕大奎泊有明诸先辈俱读书于此”。平地上还有厝基断墙,据说唐末名医杨肃曾到此筑室攻书,后人为了纪念杨肃,把崎誓山改名杨子山,把杨肃攻书的书室扩建杨林书院,这是南安最早的书院之一。吕大奎崇拜杨肃,在这里读书求学,也流传下不少动人的故事。

吕大奎年少时,听说杨子山是乡贤名医杨肃攻书就学的地方心里很是向往。他又听说杨林书院的教书先生王昭复博古通今出入经史百家,学识过人,便告别父母,前往杨子山拜师求学。

王昭复先生第一课讲的是杨肃的治学和品行。对于杨肃其人,吕大奎已从父亲那里听到不少他的传闻,如今听老师谈起,心里分外激动。他想:杨肃当年在这里攻书学医,后来治病救人,倡修水利,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如今我在这里攻书求学,我也要多学些知识,将来造福于民,报效国家。

吕大奎说到做到,他除了认真聆听王昭复先生的课,除了读史籍读经典,还想学点医,才不失为杨林书院的学生。正好王先生懂医,课后常常带领学生上山采药,讲授简单的急救和医理,吕大奎一一记在本子上。

一个盛夏的中午,吕大奎走出书房,到山泉边取水,看到一个樵夫晕倒在地上,嘴里吐着白唾沫,已经不省人事了。吕大奎细细观察他的气息,知道是中暑了,急忙用指甲掐住他的人中、合谷穴位,樵夫渐渐清醒起来了。接着,吕大奎扶他到自己的书房,让他躺着休息,自己赶快上山采香薷、薄荷、车前草等防暑草药,盛水入锅里熬汤,加上红糖,端给樵夫喝。樵夫饮下之后,觉得神志清醒,激动地向吕大奎说:“感谢公子救了我一命。”吕大奎说:“不用谢,出门在外互相关照是理所当然的事,比起当年杨肃,我还做得很不够。”(www.daowen.com)

吕大奎目送着樵夫走后,心里忽然想到:眼下炎日酷暑,上山拾柴的人又多,而樵夫顶着太阳拾柴,是为了买米换盐维持一家生计呀!对,我应该上山多采些防暑药草,熬成药汤给他们喝,就不怕中暑了。

于是,吕大奎又上山采了许多香薷、车前草等防暑草药,每天烧一大锅草药汤,加上红糖,盛到水桶里,放置在书院门前。来往拾柴的樵夫经过书院,都能喝到防暑草药汤。大家知道是吕大奎做的好事,无不喷啧称赞:“吕先生年纪轻轻,就关心樵夫的疾苦,长大一定有出息,他的书真的没有白读呀!”

王昭复见吕大奎这么懂事,对他更器重了,还派学生跟他上山来草药,熬药汤施医防暑,上山拾柴的樵夫再也没有中暑的事发生了。

原文出自《海上视师》

李辉良 主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