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泉州乡村文化记忆:鲤北白云庵

泉州乡村文化记忆:鲤北白云庵

时间:2023-09-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当时洛阳桥未建之前,加锥山坳是泉州通往省城的必经之路,其中一寺庵,称连理庵。据传,北宋仁宗年间,中国历史名人韩琦的生母蔡连理,整整十八个春秋在此庵中出家为尼。某天,韩国华出巡,朱氏便觉时机来临,命心腹家奴,将蔡连理活活打死,抛尸荒野,并夺来爱子韩琦。城内居民把韩琦居住的地方称为“连理巷”,而鲤北民众把蔡连理居住的白云寺称为“白云庵”“连理庵”。

泉州乡村文化记忆:鲤北白云庵

仙公山北侧有一山峰,称为加锥山。在当时洛阳桥未建之前,加锥山坳是泉州通往省城的必经之路,其中一寺庵,称连理庵。据传,北宋仁宗年间,中国历史名人韩琦的生母蔡连理,整整十八个春秋在此庵中出家为尼。

北宋时期,晋江县十一都南塘乡有一商人,名叫蔡植彬,在漳泉一带经商,和漳州女子孙潜相识并结为夫妻。婚后恩爱无比,生下一女儿,取名连理,小女儿天生丽质,聪明伶俐,十分可爱,由于父母经常外出经商,连理在家由祖母照料,相依为命。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傍晚,商船行至九龙江上,突然遭遇水盗袭击,蔡植彬夫妇双双命归黄泉。噩耗传来,蔡连理的祖母悲痛不已,很快就去世了。从此,连理无依无靠,生活十分悲苦,到处漂泊。泉州知府韩国华(相州安阳人)勤政于民,是一位好官,他在府前设立义卖粮食的中和堂,济世扶贫,无奈年近半百,膝下无一男半女,心里时常郁郁不乐。一天深夜,韩国华在睡梦中,忽见城隍爷带着一个清秀少年来到面前说:“我今送清源山神为汝子”,并留下一句歇语“待到榕生攀枝时,一蕊鲜花传其嗣”,韩国华正要答谢,梦中醒来,天色黎明。第二天,韩国华在十字街头看见一小女孩,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定眼细看倒是眉目清秀,遂起怜惜之心,命家奴韩福将小女孩带回府抚养。

蔡连理来到韩府,聪明好学,深得韩府主仆的喜爱,韩夫人朱氏将连理收为贴身奴婢。转眼数年,蔡连理也长成一个端庄秀丽、亭亭玉立的大姑娘,韩国华看在眼里,爱在心里,便择机把蔡连理收入房中。

蔡连理被韩知府收入房中后,不久便十月怀胎,生育一男孩,取名韩琦。

韩国华原配朱氏,自入韩门十余载,没有育嗣,得知国华和连理的行为后,非常气愤,便对蔡连理冷落、欺凌,又见她儿子白白胖胖,好生可爱,心想:此孩若归自己,该有多好!蔡连理被朱氏百般虐待,恐日后不测,用绫罗写血书,暗暗重托韩福收藏。

某天,韩国华出巡,朱氏便觉时机来临,命心腹家奴,将蔡连理活活打死,抛尸荒野,并夺来爱子韩琦。后来韩国华回府追问连理去处,朱氏同家奴称连理忽染恶疾,已埋野外,因蔡连理身份低贱,韩国华不加追究,草草了事。

也是蔡连理命不该绝,在荒野中被大雨淋醒,她自知难以在韩府生存,再次流落他乡。(www.daowen.com)

晋江县与仙游县的交界处有一“观海阁”,阁内有一小寺,寺名“白云寺”,隶属晋江县四十六都坂边村(现在洛江马甲镇后坂村管区)。寺庙幽雅别致,寺中居住着一位老尼姑,一天蔡连理饥寒交迫,饿昏于白云寺门前,老尼一见,急忙救起,询问原因,连理将身世一一告知。老尼不忍,便将其收入寺中,连理从此出家,割断红尘,剃发为尼。

日月荏苒,十八年过去了,那年春,韩琦骑马往京赴考,行至白云寺前,见有一石,马跪石前,长嘶不起。韩琦心中困惑,驱马而前(此石后人称为“跪马石”),进京赴考。此后,韩琦金榜题名,高中榜眼。

数月后,韩琦衣锦还乡,鸣锣开道,大队人马前呼后应,热闹非凡。一行人马即将经过观海阁,忽然狂风大作、乌云密布、天黑地暗,顷刻暴雨淋漓,有人高呼,前面有庙宇,速速避雨去,众人蜂拥入庙。这时庙中连理见有一英俊少年,脸像当年国华,又见身后紧跟家奴韩福,禁不住热泪盈眶,脱口而出:“儿阿,终于见到你了!”韩福见状,一眼认出蔡连理,急忙对韩琦说:“少爷,此人正是你的生母啊!”遂从腰内取出当年的“绫罗血书”,道出来龙去脉。母子相认,百感交集,抱头痛哭,说不尽的苦楚,讲不出的欢乐。

须臾雨停、云开雾散,一轮红日当空,光芒四射。

韩琦接母回家供养,享受天伦之乐,可是好景不长,没过过久蔡连理就去世了。出殡那天,朱氏阻曰:“下人不得从正门而出”。韩琦问:“吾若出,可从正门出?”朱氏应道:“尔乃韩门儿孙,当可!”韩琦遂卧母棺,命其正门抬出。

后来韩琦出任朝廷宰相,其母蔡连理的名气随着大振。城内居民把韩琦居住的地方称为“连理巷”,而鲤北民众把蔡连理居住的白云寺称为“白云庵”“连理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