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虞诩率三千人击溃羌兵,施行安抚政策平定羌人反抗斗争

虞诩率三千人击溃羌兵,施行安抚政策平定羌人反抗斗争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虞诩率三千人出发,羌人得知后;派数千人在陈仓,崤谷一带封锁去路。虞诩乘势出击,又给羌兵造成不少伤亡。虞诩估料到羌兵要撤退,便派五百精兵乘夜出城,埋伏于羌兵的退路两侧等候。虞诩在势单兵少、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一再打败虽勇敢但质朴无谋的羌兵的实践再次向人们表明“兵无常形,以诡谲为道”的作战原则。羌人的这次斗争失败后,虞诩采取了安抚政策,招还逃亡百姓,赈济贫民,郡内于是安宁了,羌人的反抗斗争一度被平息下来。

虞诩率三千人击溃羌兵,施行安抚政策平定羌人反抗斗争

东汉时代的民族矛盾除了同匈奴、西域诸国的矛盾之外,最突出的还有同羌人的矛盾。由于东汉后期的黑暗统治,羌汉矛盾不断激化,斗争延续数十年之久。其中,从镇抚与谋略的方面而言,虞诩比较突出。

1.进兵增灶、摆脱险境

虞诩,字升卿,东汉安、顺二帝时人。安帝永都四年(111),羌人起义,活动于并、凉二州。因不易平息,执掌朝柄的大将军邓骘主张放弃凉州。虞诩以放弃凉州,三辅(关中)将成为边藩为由加以反对,满朝官吏大都表示赞成。后来羌人进攻武都郡(今甘肃成县西),邓太后认为虞诩有“将帅之略”,就任命他作武都太守,前往镇抚羌人。

虞诩率三千人出发,羌人得知后;派数千人在陈仓,崤谷一带封锁去路。虞诩见状,便止军不前,扬言已向朝廷申请援兵,要等援兵赶到后才出发。羌人不知是计,就分兵从周围几个县向虞诩驻军包抄过去。虞诩则趁机率兵疾进,日行百余里,又命令将士按日成倍增加地上的灶坑。部属不解其意,请教虞诩,问道:昔日孙膑用减灶之法,而君却增灶。依兵法军队每日行程不超过三十里,以保持体力,防备意外,而君每日行军将近二百里,是何用意呢?虞诩解释说:现在羌兵人多,我军人少,如果缓慢行军就容易被羌人赶上来,快速行军,则羌人就不能测算行军之处在。羌人见我军的灶数,每日倍增,一定以为有郡兵前来接应,就会害怕而不敢追赶我军了。昔日孙膑减灶,故意向人示弱,我今增灶则是故意显军力强。这是因为彼此面临的情况不同,故示形的手段就各异。

韬略的运用,最忌墨守成规,机械不变。前人用此韬略打了胜仗,后人若不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战略战术而一味照抄照搬,东施效颦,则极可能失败。孙膑曾创造了一个减灶诱敌的成功战例,为后人所传颂。四百多年后的虞诩反其道而行之,又为后人创造了一个增灶退敌的成功战例,这就大大拓宽了人们的思路:用兵者应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兵法原则。启发人们懂得虽“事同”,但可能“形异”“势异”“情异”或“情势皆异”,故不能固守一端的道理。虞诩通过增灶的计谋,成功地震慑了对方,从而在兵单力薄的劣势下安然脱身。(www.daowen.com)

2.“弱矢”“易衣”,隐真示假

虞诩摆脱追击,顺利到达武都郡境内的赤亭(今甘肃成县西南),突然被周围的一万多羌兵包围。两军相持达数十日,虞诩不许部下用强弓硬弩发射,只许用弱弓小弩发射。羌兵因此误以为汉军弓弩力弱,便渐渐由小心谨慎而变得无所顾虑了。他们集中兵力猛攻赤亭。虞诩这时令强弩手每二十人对准一个目标射击,发无不中。羌兵见状大惊,遂后撤。虞诩乘势出击,又给羌兵造成不少伤亡。次日,虞诩令仅有的二千人马排列从东门出,又从北门进,部队不断改换衣服装束,来回进出数次。如此,羌人不知道城中到底有多少人马而不敢轻举妄动。虞诩估料到羌兵要撤退,便派五百精兵乘夜出城,埋伏于羌兵的退路两侧等候。羌兵果然撤退,遂遭大败。

虞诩在势单兵少、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一再打败虽勇敢但质朴无谋的羌兵的实践再次向人们表明“兵无常形,以诡谲为道”的作战原则。虞诩通过“弱矢”“易衣”等示形手段制造假象,迷惑和麻痹了对方,从而轻易取胜。其“易衣穿城”的心理战谋略开创了“空城计”谋略的先河,为后人提供了借鉴。

羌人的这次斗争失败后,虞诩采取了安抚政策,招还逃亡百姓,赈济贫民,郡内于是安宁了,羌人的反抗斗争一度被平息下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