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用清议这种舆论力量的策略来影响政治外,党人还用聚众闹学潮,直接向统治者施加压力的策略,反对宦官的为所欲为。桓帝永兴元年(公元153年),朱穆出任冀州刺史,当时正值黄河泛滥,广大人民流离失所,出外逃荒,而宦官奢华依旧。权宦赵忠埋葬亡父越制用金缕五衣等器物。朱穆得知后,下令挖墓剖棺,查实后就逮捕其家属治罪。朱穆这下可捅马蜂窝了。在宦官的唆使下,桓帝将朱穆撤职,并判刑服苦役。此事在太学生中引起极大反响,他们极为愤怒。于是以刘陶为首的太学生联络京师的太学生几千人,到皇宫门前请愿,要求释放朱穆。他们给皇帝的上书,慷慨激昂,为朱穆鸣不平,痛斥权宦的罪恶,其曰:“伏见受刑囚徒朱穆,处公忧国,拜为州刺史之日,志清奸恶。实因常侍贵宠,父兄子弟广布在州郡,竞为虎狼,吞食小民,故穆张理法网,补缀漏洞,捕取残贼祸首,以满足上天意愿。由此宫中内官共同愤恨,诽谤大兴,谗言离间随之而起,极其刑谪,输作左校。……当今中官(宦官)亲近皇上,窃持国柄,手握封王封爵权力,口里的话就是法令……臣愿受黥首系趾刑罚,代朱穆校作。”这篇奏书,更主要的是因数千太学生的一致行动,使桓帝觉得众怒难犯,不得不改变对朱穆的处置,终于“赦之”。
公元162年,太学生又举行了另一次请愿活动,这次是因皇甫案而引起的。皇甫规在平西羌中卓有战功,冲帝、质帝时,曾对外戚梁冀有所指斥,并提出“君主如舟,人民如水,群臣如乘舟者,将军兄弟如操桨者。若能平心竭力,借元元之水以渡,这是福;如果怠惰松劲,就会沉没于波涛之中”的警告。可见其为有远见之士。由于皇甫规对梁冀有所讥刺,使梁冀怀恨不已,“几陷死者再三”,但皆未得逞。皇甫规为官始终不畏权贵,不趋炎附势。他疾恶如仇,对依恃宦官为非作歹的恶吏、豪强皆无情打击,从而与宦官集团结下了不解之仇。公元162年,皇甫规被征拜议郎,因平羌乱有功当封,但由于拒绝宦官徐璜、左悺的索贿,反被陷害无端入狱,服苦役。这一冤案激起了太学生们的愤慨。于是一些官吏和太学生张凤带三百多人聚集一起,到皇宫门前请愿,终于使皇甫规获得释放。(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