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专制皇帝与功臣是矛盾的统一,开国之君大都遇到如何安置与其一同创业的功臣的问题。但往往不是“敌国破,谋臣亡”,就是功臣势力膨胀,威胁了皇权。如吴王夫差、越王勾践、汉高祖刘邦,都曾以大肆诛杀功臣来巩固专制君权,而光武帝刘秀则采取了“高秩厚禄退功臣”的对策,使功臣、皇权两受益。
1.不任吏职,完其福禄
同历史上每位开国皇帝一样,刘秀同样面临着要提防开国功臣“功高震主,权大欺主”,尾大不掉的难堪局面。为确保刘氏皇位的稳固、堤防少数心怀叵测的功臣觊觎皇权,刘秀采取了果断的措施。军官中除大将军等少数职务外,一般的将军之职并不常设,事毕即罢。随着统一战争的结束,一些功臣的将军职务亦随之自然解除。而刘秀班劳策勋之际,对功臣只封赏而不任以吏职。至于因需要而仍然握有重兵的少数几个功臣,如冯异、岑彭、耿弁、王霸等,均让其远离首都,长期驻守在外地或边境。如王霸仅在上谷便有二十余年。这样做,一方面使这些拥有重兵的将领远离东汉政治中心,即使有个别谋反为患也不致发生全国性影响;另一方面又继续发挥了武将的作用。
刘秀对功臣不任以吏职,而只是增邑加封,一般不让其参与国事。当时封侯者百余人,但能参议国家大事的仅邓禹、李通、贾复三人而已,其余大多数功臣都以列侯奉朝请,是“委而勿用”。刘秀不任用功臣,从表面上来看,他是“以天下既定,思念欲定功臣爵、土,不让他们以吏职获得罪过,故皆以列侯就第(退休)”,也就是功臣们在打下天下之后,让他们悠哉乐哉、安度余年。从实质上看,刘秀这样做的目的是要防止功臣任职后,因权势过重而导致野心的膨胀。另外,刘秀的这种做法也解决了对不胜其职的功臣不好处理的难题。功臣无职便无责,这就使他们减少了同皇帝的利害冲突和犯法违禁的机会,也不会因构成权大欺主的威胁而遭猜忌和迫害。因此,功臣们虽不任以吏职,但皆保其福禄,终无诛杀谪降的。中国历史上往往是“高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而东汉的开国功臣们皆得善终,这是刘秀的成功之处。
2.褒奖、宴乐、宽科,示以不忘功臣
刘秀不仅对功臣加封晋爵,而且还时常当众褒奖。如刘秀经常当着群臣的面称赞李通“率下江诸将辅翼汉室,心如金石,真忠臣”。(www.daowen.com)
刘秀不仅对活着的功臣如此,就是对去世的功臣,也往往亲临吊唁。征虏将军祭遵去世,刘秀悼念尤勤。祭遵的灵柩到达河南时,他下诏让朝廷百官先聚集在安丧的地方等候,自己则亲着素服,乘车前往吊唁,哀恸涕泣,不能自已。下葬时,刘秀又亲临现场,赠与祭遵将军侯印绶,朱轮容车、甲士军阵送葬。
至于平时,刘秀也和功臣们保持亲密的关系,他时刻不忘功臣,始终和他们共享胜利的愉悦。远方进贡来的珍品甘味,必先遍赐列侯,而到太官(掌宫廷饮食)那里的却很少。在一次宴会上,刘秀让功臣们假如不跟他起事的话能取得何等官禄?邓禹率先回答自我估计一下,说,可以当上郡文学博士。刘秀说他太谦虚了,认为凭邓禹的志向、品行至少可当功曹。其他大臣也依次作答。待到马武时,他说他可以当一个捉盗贼的尉。哪知刘秀却笑着说:你怎能当尉?只要不当盗贼被捉住就差不多了。弄得大家捧腹大笑。如此轻松的气氛,亲昵的说笑,赢得了君臣间的和睦。
刘秀对功臣们的优厚礼遇,还表现在他对于功臣们的小过能宽宏大量,不加计较,绝不像众多开国皇帝对于功臣那样,即便是没有错也要置于死地而后快的残酷做法。至于罚,非到不罚不足以毖后时才罚,即便罚,也尽量从轻,绝不轻易杀戮功臣。即所谓“帝虽制约驾御功臣,而每每能曲法宽容,原谅其小过”。功臣马武酷爱喝酒,每每喝醉之后便在御前斥骂其他大臣,对他们说长道短,刘秀对马武这种大发酒疯、无所避忌的行为是“放纵之,以为笑乐”,从不追究。
刘秀对功臣的这般崇高的礼遇,既保持了刘秀同功臣们在战斗中结成的深厚情感,又对功臣们产生强大的精神感召力,使他们的心理得到满足,功臣们觉得自己确实是遇上了一个同甘苦、共患难的贤明君主,从而心悦诚服,对刘秀感恩戴德而安于现状,无有异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