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汉韬略:得陇攻占巴蜀

秦汉韬略:得陇攻占巴蜀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得陇望蜀”,顾名思义,意思是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而光武帝正是在不断的“得陇望蜀”中,连续进击,穷追猛打,不给对手以喘息和反扑的可能,加速统一大业的完成。陇西一定,刘秀随即调兵遣将,吹响进军巴蜀的号角。不久,公孙述又派人刺死了岑彭,刘秀急调吴汉赶赴前线指挥作战,同时指示吴汉“直取广都、据其腹心”。

秦汉韬略:得陇攻占巴蜀

“得陇望蜀”,顾名思义,意思是已经取得陇右,还想攻取西蜀。这个成语常用来讥讽那些“贪心不足”的人。而光武帝正是在不断的“得陇望蜀”中,连续进击,穷追猛打,不给对手以喘息和反扑的可能,加速统一大业的完成。

1.南北并进,进围成都

刘秀经略西北的成功为巴蜀公孙述集团的灭亡敲响了丧钟。从当时的全盘形势来看,除九原的卢芳勾结匈奴尚存外,其余的割据势力已被刘秀逐一消灭,巴蜀的公孙述已处于“独钓寒江雪”的孤零境地了。公孙述集团是西土最强大的割据势力,一直是刘秀的极大忧患,在时机不成熟的情况下,刘秀对公孙述的军事挑衅只能采取守势,甚至不惜承认他“公孙皇帝”的地位以稳住公孙述。随着平陇战争胜利定局的日渐明显,消灭公孙述势力也提到了刘秀统一的日程上来了。建武八年(32),刘秀指示围攻陇地西城和上邦(治所在今天水市)的岑彭诸将:“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陇西一定,刘秀随即调兵遣将,吹响进军巴蜀的号角。

建武十年(34)三月至建武十二年十一月为刘秀的灭蜀战役阶段。在这一阶段里,刘秀总的战略方针是:兵分两路,一路以江陵为策源地沿长江西攻,一路以陇西为策源地,从阳平关捷径南下进攻,水陆两路大军展开钳形攻势,目标直指成都。两路大军的攻击步骤是:南路水军先行进攻,伺机越过三峡、进占江州(今重庆)后,北路大军始发动攻击。这样行动的意图就是让南路水军攻占江州,进入战略转换,以构成南北合击的有利态势。

就公孙述方面而言,面对刘秀在西北战场的频频得手和隗嚣的渐渐败亡,公孙述也日益感到事态的严重,在救援隗嚣无望的情况下,他一方面派田戎、任满等率数万人由江关(今重庆奉节)东下,抢先占据长江天险的荆门、虎牙两山(在今湖北宜昌市东南),控制三峡的门户,以防止汉军沿江西进;另一方面又派王元、环安据守北面的战略要地河池(今甘肃徽县),以阻止汉军由陇地南下。(www.daowen.com)

按照预先策定时战略方针和公孙述集团的战略布防,刘秀的水陆两路大军分别在岑彭和来歙率领下先后行动。南路水军很快进至江州,之后,岑彭留下冯骏率一部分兵力围困城固、粮多,难以迅速攻拔的江州,自己则率主力汉军一路过关斩将,以疾风迅雷之势长驱直入,进据武阳(今四川彭山县),闪击广都(今四川成都南),逼近成都。公孙述闻讯大惊失色,以杖击地说“何其神也”;北路汉军亦击败王元、环安等部,顺利攻下河池、下辨(今甘肃成县西北),并继续南下。为了迟滞汉军的进攻,公孙述派人暗杀了来歙,刘秀立即派马成前去指挥。不久,公孙述又派人刺死了岑彭,刘秀急调吴汉赶赴前线指挥作战,同时指示吴汉“直取广都、据其腹心”。

2.“敌疲乃击”,攻克成都

建武十二年(36)春,吴汉大败蜀军,攻占了离成都仅数十里的广都。北路汉军也一路拔城得地,直趋成都城下。决战成都前夕,刘秀再度诏示吴汉:“成都十余万众,不可轻视。但只要坚守据有广都,待其来攻,勿与其争锋。若其不敢来,公转营迫使其交战,须其力疲,才可主动攻击。”刘秀给吴汉的这种作战方案是符合实际的。因为,蜀军主力已全部收缩于成都附近,灭亡之前,必将拼死顽抗,如轻敌冒进,就会顿兵挫锐,予人以隙。所以刘秀主张吴汉坚据广都,诱敌来攻,敌劳我逸,敌疲再打。这实际上是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的用兵谋略。然而,吴汉连连获胜,产生了麻痹轻敌的思想,他没有采纳刘秀的作战方案,与副将刘尚分兵两处,相距二十余里,在成都附近扎营,摆出攻打成都的架势。公孙述派主力十多万人进攻吴汉,另派万余人牵制刘尚,使吴、刘两军不能相救。苦战一日,吴汉兵败退回军营,一度陷入公孙述军的包围之中,差点全军覆没。

退回广都后,吴汉严格遵循刘秀的作战方针,同蜀军战于广都、成都之间,八战八胜,并在北路汉军的配合下,终于于建武十二年(36)秋,攻克成都,消灭了公孙述集团,平定西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