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汉元帝改变政策乱象加剧

汉元帝改变政策乱象加剧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元帝继位后,果然改变了汉初前几位皇帝“杂用王霸之道”的两手策略,而独尊儒术,重用儒臣,不重视法治。汉元帝治国专用“王道”,不重视法治,使吏治日益腐败。走投无路的百姓只有铤而走险,进行反抗斗争。西汉帝国乱象日呈,陷入了一场严重的危机中。但到了汉元帝统治时期,却又对武帝早年的统治策略矫枉过正,放弃了“霸王道杂之”的两手统治策略,不重视法治,而专任“王道”,使得其统治软弱无力,皇权日益旁落。

汉元帝改变政策乱象加剧

“柔仁好儒”的汉元帝,在为太子时就对其父宣帝任用刑法的统治策略甚为不解,劝其父说:“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宣帝为其这种不知治国大略的愚昧见解怒形于色,训斥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见刘奭不以为然,宣帝又进一步解释了专用儒生的弊端,“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守,何足委任!”但“柔仁好儒”的刘奭,对宣帝这套治国之道听不进去。宣帝无奈地感叹:“乱我家者,太子也。”

汉元帝继位后,果然改变了汉初前几位皇帝“杂用王霸之道”的两手策略,而独尊儒术,重用儒臣,不重视法治。

宣帝临终时,拜外戚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元帝为太子时的老师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光禄大夫,并领尚书事,共同辅佐元帝。因好儒术,同时也担忧外戚专权,元帝继位后对两位老师尊崇信任,即位之初接连数次宴见萧、周,研究国事,讨论朝政。萧望之与周堪本为大儒,在他们的举荐下,大批儒生加入到统治集团中来。如名儒刘更生(汉成帝时改名刘向)与金敞经萧望之引荐,均被元帝委以重任,加官给事中,出入禁中,参与机密。元帝听说琅琊(今山东诸城)人王吉和贡禹是明经洁行的儒学大师,特征召其二人入京为官。王吉死于赴京途中,贡禹入京后即被拜为谏议大夫,不久更升任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为了发展儒学,培养更多的儒生加入到统治集团中来,元帝曾一度取消了太学博士弟子定员的限制,并下诏凡能通一经的乡间儒生均免其兵役、徭役。后因儒生队伍过于庞大,政府用度不足,乃定博士弟子员千人,即使这样,也比宣帝末年的名额增长了五倍。

由于元帝“柔仁好儒”,不重视法治,他对朝政的治理呈现出一种疲软状态。因元帝的信任,萧望之、同堪与其所举荐的刘向、金敞等人同心辅政,外戚史高受到排挤而与朝中的宦官势力相勾结,形成了以外戚史高、宦官弘恭、石显为首的朋党集团。弘恭、石显随着受元帝的宠信日益加深,他们同以萧望之、周堪为首的儒臣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并主动攻击儒臣们私结朋党互相推举,数次诽谤大臣,攻击离间皇亲国戚,欲以专擅权势,为臣不忠,欺骗皇上不道德。元帝柔弱昏庸,无决断之才,对双方的斗争采取了折中的态度。最后弘恭、石显设计将萧望之下入狱中,并逼其自杀。周堪、贾捐之、京房等儒臣继续抗争,也相继被害。(www.daowen.com)

儒臣集团失败后,元帝受石显的蒙蔽日深,将朝政全部委与石显,事无大小,因石显的话决定。石显权倾朝廷,元帝还要不断对其封赏,讨好于他,“石显所得赏赐与受贿资财多达一万万钱”。汉帝国进入宦官石显专权自恣的时代,朝政更加昏暗。

汉元帝治国专用“王道”,不重视法治,使吏治日益腐败。大小官吏横行肆虐,残酷地压榨刻薄百姓,政府官吏还同豪强地主勾结起来,沆瀣一气,共同鱼肉百姓,“上干王法,下乱吏治,身兼役使,侵渔子民,为百姓豺狼”。

由于官吏、豪强地主的强取豪夺加上频繁的天灾,百姓破产而流亡的人数日增,“民众久困,连年流离,离其城郭,相枕席于道路”。走投无路的百姓只有铤而走险,进行反抗斗争。西汉帝国乱象日呈,陷入了一场严重的危机中。

武帝内兴功作,外事征伐,为后继者留下了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昭帝与宣帝时期,完成了武帝末年开始的统治策略的转变,守成不失,与民休息,使汉帝国渡过了武帝末年的社会危机。但到了汉元帝统治时期,却又对武帝早年的统治策略矫枉过正,放弃了“霸王道杂之”的两手统治策略,不重视法治,而专任“王道”,使得其统治软弱无力,皇权日益旁落。连元帝本人也承认,天下“亦极乱耳,尚何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