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秦汉韬略:文化景观与淳朴导民

秦汉韬略:文化景观与淳朴导民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文帝与汉景帝不仅在政治上宽厚、无为,而且在生活上也不尚奢靡,身体力行地提倡节俭朴实的作风,以带动帝国的社会风气。由于文帝和景帝生活俭朴、不尚奢华,带动了整个帝国的社会风气,使汉初形成了淳朴、节俭的民风,这既有利于百姓休养生息,又为帝国财富的迅速积累打下了基础。文景二帝没有靠严刑峻法来约束百姓,以要求其素朴,而是从自身做起,躬行节俭,为天下先,以导民淳朴,而收到的实际效果更胜于前者。

秦汉韬略:文化景观与淳朴导民

汉文帝汉景帝不仅在政治上宽厚、无为,而且在生活上也不尚奢靡,身体力行地提倡节俭朴实的作风,以带动帝国的社会风气

汉文帝在位的二十三年间(前190~前157),没有置办服装、车骑,也没有兴建宫殿、花园,还经常撤销旧有的苑囿,将土地赐给无地或少地的贫民耕种。

有一次,文帝计划修建一座露台,先让工匠作了一个大体的开支预算。工匠上报预算要花费百金,文帝马上撤销了这个计划,并对身边的人说:百金是十户中等人家的全部资产啊!我享用先帝遗留下来的宫室,都因为德才不够而感到羞愧,还修建什么露台!

文帝常年穿着质地粗糙的、黑色的绸料衣服,他宠幸的慎夫人,衣服长度从不拖到地面(当时的贵妇以穿拖地长服为美),帷帐也不准其用绣花的贵重丝织品,以免带起后宫奢侈浮华的风气。

景帝也以文帝为榜样,在位期间,除为自己修建了一座规模不大的阳陵外,基本上没有再兴土木工程。

最为可贵的是,文帝要求对自己实行薄葬。他在遗诏中说:天下万物,有生则必有死。死是天地万物的自然规律,也没有什么可悲哀的。当今之世,人们贪恋生存,而厌恶、害怕死亡,实行奢侈而隆重的葬礼使生者倾家荡产,守很长时间的丧使生者的生活大受影响,我很不赞成这种做法。我幸得以享尽天年,追随侍奉高帝,臣民有什么可悲哀的呢?命令天下吏民,哭临葬礼,以三日为限,三天后,解除丧服;不禁百姓娶妇、嫁女、祠祀、饮酒、食肉;哭临葬礼者,不必赤脚;丧服上的经带不要超过三寸;不要出动篷车与军队送葬;不要让百姓到殿里哭泣;安葬后,亲属中守丧的,原穿大功丧服(九个月)改为十五日,小功丧服(五个月)降为十四日,缌满丧服(三个月)降为七日,期限一满都要脱下丧服;我的陵墓(霸陵)仍保持原状,不必补修;后宫中,“夫人”以下直到“少使”的宫女,让她们出宫归家。

中国古代是一个礼制社会,礼讲忠、孝、节、义,认为它们既是治国的根本,又是人道之大伦。而君主作为天下百姓之父,百姓对其的忠、孝很重要一点便是体现于君主死后的厚葬上。厚葬不仅是指葬礼的隆重,它还要求百姓守很长时间的丧,而且在此期间严禁一切娱乐活动,以表现其悲痛,可谓劳民而又伤财。(www.daowen.com)

文帝轻言生死,以身作则地对太古以降、根深蒂固的厚葬制度进行变革,其开明、其勇气在中国古代君主中是前无古人的。

由于文帝和景帝生活俭朴、不尚奢华,带动了整个帝国的社会风气,使汉初形成了淳朴、节俭的民风,这既有利于百姓休养生息,又为帝国财富的迅速积累打下了基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在上位者的以身作则更会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文景二帝没有靠严刑峻法来约束百姓,以要求其素朴,而是从自身做起,躬行节俭,为天下先,以导民淳朴,而收到的实际效果更胜于前者。

汉初的几任统治者都认识到了,“顺民情与之休息”是当时的要务所在,都采取了稳定社会秩序、厉行节俭、轻徭薄赋、宽法弛刑的策略,使得生产迅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五谷丰熟,百姓足,仓廪实,蓄积有余”,国力得到增强。

同时,汉初的几任统治者能够实行“顺民情与之休息”的仁政,也是出于对西汉帝国长远利益的考虑。“夫国君者,将民之与处,民实瘠矣,君安得肥?”在西汉帝国初建时那种窘困局面下,统治者如果不能使民力得到休养,那么他的政权一定维系不了很久。所以,汉初“顺民情与之休息”策略,既是出于“惠民”,更是为了“利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