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刘邦:秦汉韬略,登上皇帝宝座的智慧

刘邦:秦汉韬略,登上皇帝宝座的智慧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了适应所取得的皇帝宝座,以弥补血统的低贱,刘邦采取了树威、神化和攀祖等策略,以满足臣民的视听。而如今自己同样是皇帝,却无秦始皇的威严和风度,大为不快。刘邦高兴地叹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刘邦:秦汉韬略,登上皇帝宝座的智慧

为了适应所取得的皇帝宝座,以弥补血统的低贱,刘邦采取了树威、神化和攀祖等策略,以满足臣民的视听。

1.叔孙通定朝仪,刘邦始知皇帝贵

刘邦即位后,功臣被封侯者一百三十七人,加上外戚,共一百四十三人。被封者受爵有誓云:“即使黄河变得细如衣带,泰山变得的平如磨刀石,国以永宁,爰及后裔。”与刘邦誓约永保长祚,共享富贵。

然而,汉初君臣多出自社会的下层或底层。例如:梁王彭越是巨野泽旁一渔民;绛侯周勃以织苇席为生,还时常客串当吹鼓手;颍阳侯灌婴则以贩缯为生;而樊哙则在市井间以屠狗为事。他们根本不懂什么朝廷礼仪,一旦富贵而登朝堂,便仍与战时一样,在刘邦面前饮酒争功,大呼小叫,甚至拔剑击柱。刘邦曾羡慕秦始皇的威仪并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而如今自己同样是皇帝,却无秦始皇的威严和风度,大为不快。

儒生叔孙通,秦时曾为待诏博士,向以察言观色、迎合上意见长。这时,叔孙通看出了刘邦的心思,不失时机地进言道:“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

叔孙通不顾儒生们骂他“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谀以得亲贵”,勉强征聘来三十名儒生,然后就在长安郊外,用草作人,导演起朝仪来。教了群臣,又教皇帝,一个多月以后,群臣知道如何磕头呼万岁,刘邦也知道当群臣三呼叩首之时,他应该喜怒不形于色,就像没看见一样。高帝七年(前200),适逢长乐宫落成,诸侯群臣朝贺,起用新朝仪。那一天,天还没亮,宫中侍卫、仪仗已罗立于廷中。时辰一到,皇帝示警,群臣按事先排演好的次序,依爵位高低入宫奉贺。礼仪庄严,场面肃穆,显示出皇帝的威严,自诸侯王以下,群臣莫不振恐肃敬。行礼毕,举行朝宴,“诸侍坐殿上皆伏抑首,以尊卑起上寿”。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命令退下,一改以往那种喧哗、混乱的状态。刘邦高兴地叹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刘邦采用这套烦琐细密的宫廷仪式礼节,不是做无谓的表演,这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君主的神秘与尊严,促使臣属产生尊敬、信赖、崇拜、顺从、畏惧皇帝之感。在这种庄严神秘的氛围中,臣属们必然会强烈地感受到一种感染情绪的无形力量,迫使他们肃然起敬。所以,定朝仪乃是刘邦在昔日亲密无间的战友伙伴中树威立尊之术。

2.宣称神种龙体,神化刘邦出身(www.daowen.com)

刘邦不仅颇费一番周折地拉大了与旧日臣属的距离,而且还神化自己、神化皇权,借助于神的威力,用人们想象中超人间的力量来强化自己的权威

如说刘邦之母刘媪一日外出至大泽,乏力小憩,梦中与神人交合。其父太公到了大泽时则见到雷电晦暝,有一条蛟龙蜿蜒于云中。此后刘媪有了身孕,生下了刘邦,而刘邦无论走到哪里,总会有一朵云跟随着他。

这个故事无论是刘邦自己编的,还是趋炎附势之徒所杜撰的,其目的都是为了把刘邦的人种神异化,从而否认身为凡夫俗子的刘太公是刘邦的亲身父亲,宣扬他是刘媪与神交合的结果,从而产生一个新的、高贵的、来源于神的君主血统。

又说刘邦生有异相,长颈高鼻,左边大腿上有七十二颗黑痣,更论证了他早已具有上天赐予的非凡人之相,使其显得格外神秘奇特。

3.攀附帝尧为祖,宣扬刘汉正统

刘邦还宣称自己的祖先是帝尧(号陶唐氏)。刘向颂高祖云:“汉帝,出自唐帝,降及于周,在秦作刘,涉魏而东,是为丰公。丰公盖太上皇文父,其迁日浅,坟墓在丰鲜焉……由是推之,汉承尧运,德祚已盛。”帝尧作为一位颇有功德的原始部落酋长,受到了神州大地生生不息人民的崇拜,被尊为华夏民族的祖先之一。而刘邦正是利用了人们的这种崇拜心理,把整个华夏民族对远古祖先的崇拜转化为对自己的崇拜,以表明自己君临天下的正统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