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约法三章与新安坑卒:刘邦的巧策与项羽的转变

约法三章与新安坑卒:刘邦的巧策与项羽的转变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值得注意的是,刘邦提出“约法三章”,其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生命财产。尽管如此,“约法三章”比起秦残酷的刑罚确实轻简了许多。“约法三章”大大收揽了关中地区的民心,为刘邦日后重返关中、立足关中奠定了有利基础。同时,新安坑卒也是项羽由农民起义领袖变为地主阶级代表的标志。

约法三章与新安坑卒:刘邦的巧策与项羽的转变

汉元年(前206)冬十月,秦朝灭亡,刘邦进入咸阳。当见到巍峨的宫殿,珍奇的摆设,数以千计的美女时,一贯“好酒及色”的刘邦再也不能自持了,“意欲居留宫中。”部将樊哙提醒道:“沛公您是想做个富家翁,还是想据有天下呢?”刘邦回答说想要得到天下,但就是呆呆地坐着不走,樊哙见状厉声指斥,说:“秦宫如此奢丽,正是它败亡的原因,请不要滞留宫中!”刘邦不听,樊哙无奈。张良急忙从旁对刘邦晓以利害说:“正因为秦朝暴虐无道,所以您才能到这个地步。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秦,应以节俭为上。如今刚进入秦都咸阳,就要享受安乐,这正是人们所说的‘助纣为虐’,又何苦为一时的安逸而功败垂成呢?况且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希望沛公您听从樊哙的意见。”刘邦听完张良之言,猛然醒悟,立即“封存秦宫珍宝、财物及府库,还军霸上”。

当然,刘邦并非一无所获地“还军霸上”。在咸阳,当刘邦的一些将领争着进入金帛财物府库分取财物时,刘邦的得力助手萧何却独自收取秦丞相和御史府的“律令、图书”。正是这深谋远虑的一着,才使这些珍贵的档案材料免遭日后项羽的焚毁。同时,刘邦等汉初统治者后来之所以能很快掌握“天下关塞、户口多少,人力物力强弱的地方,民之疾苦等”,也都得益于萧何收藏的那些档案图书。

还军霸上后不久,刘邦便召集关中父老宣告:天下苦秦久矣,我和诸侯有协议,先入关中的应在关中称王,我应为关中王。现在我同大家只约定法律三条:“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其他苛酷的秦法令全部废除。

值得注意的是,刘邦提出“约法三章”,其目的是维护地主阶级的生命财产。在此之前,农民军杀地主、官吏,夺取地主、官府的财物,这些行为都是合法的,但“约法三章”公布后,这些行为却被认为是“杀人”,是“伤人及盗”,要被处死或抵罪。且原秦地主政权的官吏“皆案堵如故”,因此,“约法三章”的提出是刘邦由农民起义领袖转变为地主阶级代表的标志。(www.daowen.com)

尽管如此,“约法三章”比起秦残酷的刑罚确实轻简了许多。对饱受“秦苛法”折磨的广大劳动人民来说,“约法三章”算得上是“仁政”了。因此,它受到关中人民的欢迎,人们争相奉献牛羊酒食犒劳刘邦的军队。刘邦又有意加以推辞不收,从而使百姓更加欢喜,唯恐刘邦不能留在关中为王。“约法三章”大大收揽了关中地区的民心,为刘邦日后重返关中、立足关中奠定了有利基础。

当刘邦在关中大肆收揽人心时,项羽则率巨鹿城下的得胜之师匆匆向西挺进,急于阻止刘邦在关中称王。项羽所率六十万大军中,有二十万是秦军降卒,当军队到达新安(河南渑池)时,这些降卒忧心忡忡,他们担心:入羌后若不能取胜,项羽必“虏吾屑而东”,而“秦必尽诛吾父母妻子”。然而对兵法“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的项羽,不懂得“善待抚慰和使用俘虏,是能胜敌而益强”的道理,对秦卒不仅不用心安抚“善以养之”,反而因害怕“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中不听,事必危”,竟下令将这些降卒全部“击杀之”。于是,一夜之间,秦二十万降卒统统被坑杀殆尽,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大惨案。不错,一声令下,二十万有疑心的士卒便永不可能再“危”其事了,这确实远比耐心细致的安抚工作简便得多,然而,此举使他大失民心,从而给他在政治上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新安坑卒也是项羽由农民起义领袖变为地主阶级代表的标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