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陈涉首义,巧取民心,《秦汉韬略》概要

陈涉首义,巧取民心,《秦汉韬略》概要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胜、吴广亦在这九百人之列,并担任了屯长。陈胜、吴广等九百贫民面临死亡的威胁。陈胜还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天下劳动人民苦于秦的残暴统治已很久了,只要有人首义,一定会有很多人响应。陈胜、吴广决定用扶苏和项燕的名义为口号来争取民心,举行起义。陈胜、吴广的这一谋略是高明的:打出本应继承皇位的扶苏的旗号,可以分裂统治阶级的内部,对矫旨篡位而不得人心的二世造成威胁,用项燕作号召则可以得到楚地人民群众的支持。

陈涉首义,巧取民心,《秦汉韬略》概要

陈胜吴广都是穷苦人家的子弟,陈胜曾以“庸耕”为生,雇农一个。二人被征发当兵,也只是戍守队伍中的小头目,即屯长。起义举大事,没有太大的号召力,不得不假借名人效应和神力来佐助。

1.“诈称扶苏、项燕为天下倡”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秦朝征发一批贫民去渔阳(今河北密云)戍边。陈胜、吴广亦在这九百人之列,并担任了屯长。这支队伍因途中遇雨,不能前进,无法如期赶到渔阳。按秦的法律,误期当处死刑。陈胜、吴广等九百贫民面临死亡的威胁。在这生死关头,久怀“鸿鹄之志”的陈胜与吴广暗中商量说:现在逃跑是死,举行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不如拼着一死,干一番大事业。陈胜还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天下劳动人民苦于秦的残暴统治已很久了,只要有人首义,一定会有很多人响应。

要发动起义,必须争取民心。陈胜、吴广决定用扶苏和项燕的名义为口号来争取民心,举行起义。为什么要选用这两人做号召呢?原来扶苏虽被赵高、二世等矫旨杀害,但“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可见扶苏在百姓中有较高声望。项燕,楚国名将,曾在楚地反抗过秦军,屡建战功,爱惜士卒,在秦灭楚时虽英勇战死,但楚人有的认为他已死,有的认为他逃走了,由此反映了楚人对其怀念的心情

陈胜、吴广的这一谋略是高明的:打出本应继承皇位的扶苏的旗号,可以分裂统治阶级的内部,对矫旨篡位而不得人心的二世造成威胁,用项燕作号召则可以得到楚地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了发动和团结广大群众,把统治阶级中有影响的人推出来作号召,体现了陈胜对当时社会的深刻了解和洞察。因为农民在残暴统治和压榨下,对“暴君”“昏主”“贪官”抱有强烈的仇恨,而希望“好皇帝”“清官”的出现,陈胜的这一策略无疑迎合了广大人民的这一愿望。

2.鱼腹丹书,篝火狐鸣(www.daowen.com)

要使起义在自己的领导下进行,就必须先确立自己在众人中的威信。陈胜、吴广利用当时人们的迷信思想,在戍卒中大造舆论。他们暗暗地在帛书上写“陈胜王”三个字,并把它塞在渔翁刚捕的鱼肚子里。戍卒们买了鱼,拿回去剖时发现帛书后,感到非常惊异。于是他们对陈胜开始刮目相看了。晚上,陈胜又让吴广偷偷躲到营房附近草林丛生的神祠中,燃起篝火并模仿狐狸的声音,大呼“大楚兴,陈胜王”。戍卒们听了,更是惊诧不已。白天他们不时交头接耳,暗中指点,注视陈胜。

显然,陈胜、吴广通过“鱼腹丹书”和“篝火狐鸣”的计谋达到了预期目的,它树立了陈胜在众人中的威望。在封建社会里,像陈胜、吴广这样用瓮作窗户,绳当门闩的穷家子弟,出身低微,要发动众多的人举行起义,能够想到并利用这些方法,充分表现了他们的聪明智慧,组织才能和首创精神。

3.智激众卒,杀尉举义

吴广一向爱护兵士,戍卒中多数人愿意为他效力,为进一步激起大家心中早已对两个骄横的押送将尉存在的怒火,吴广在两个将尉喝醉的时候,故意多次扬言要逃跑,以激怒将尉,招惹他俩侮辱自己,从而借此激怒广大戍卒。将尉果然用鞭子狠狠抽打他,抽打还嫌不解恨,将尉竟要拔剑杀人,吴广奋起,夺剑杀死了将尉,陈胜亦帮助杀死另一将尉。接着陈胜召集众人,向他们分析摆在面前的残酷现实并鼓动大家说:“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假使不被斩首,而去戍边死的肯定也有十分之六七。且壮士不死则已,死则要举世扬名!王侯将相难道是有种的吗?”

陈胜这番话说得众人热血沸腾,群情激昂,大家同声响应,霎时,“敬应命”的应答声响彻云霄,久久飘荡在大泽乡的上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便从这里蔓延开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