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爱诗,和尚、道士还有大唐妹子们也爱诗。诗僧皎然、女道士鱼玄机等非文学专业人士也都写得一手好诗。
以皎然为代表的诗僧,都是笃信佛教,并喜爱文学之人。虽然诗僧们的信仰相同、爱好相同,但他们的作品风格和主题却各不相同。皎然喜欢在和朋友分开的时候写首诗送别,或者去看山水的时候,用诗记录一下风景。所以皎然的诗里常出现“雨”“山”“竹”“风”“桑麻”这类听上去就有情调的事物,诗的风格也是清净淡雅的感觉。如果你喜爱这样的创作风格,不妨赏析下面这首诗: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有没有找到小清新的感觉?如果说皎然的诗让你感觉仿佛一阵清风拂面的话,那么王梵志的诗就是突然刮过来的一阵狂风。这位诗僧写诗不写山水花雨,他要的是借诗讲道理,在你心里刮起开悟的旋风。比如王梵志想运用正话反说的方法,从世间习以为常的行为中求得新知,他从自己把袜子穿反说起:
梵志翻着袜,人皆道是错。
乍可刺你眼,不可隐我脚。
全诗直白又通俗,画面感强,画风非常凌厉。当然,刚欣赏完清淡雅致派的诗,乍一看王梵志的这种通俗诗风格可能不太容易接受,但这样大白话的诗理解起来更容易:袜子穿反了,你看着刺眼,但作者这样穿却很舒服。诗背后的道理很深刻:很多人把世界弄反了,自以为是。例如,一直贪图虚荣,反而把穿袜子的真正效果都忘记了。我们这些天天要穿袜子的人,每次穿袜子的时候大概会想起王梵志的这个道理吧?这么一来,诗人的佛教思想就已经渗透进你的“袜子”里了。见微知著,王梵志的诗句大都表现直白,用的也是身边最普通的例子,但最后却能讲出深刻的道理,这样的诗你喜欢吗?(www.daowen.com)
←←←唐诗的风格→→→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练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其实,女道士里面也有不少诗人。有温庭筠的好友鱼玄机,有擅长弹琴的李季兰等人。鱼玄机原本并不叫这个名字,她叫鱼幼微,鱼玄机是她出家后的名字。鱼姑娘从小就喜欢文学,如果放到现在一定是中文系才女。在鱼姑娘情窦初开的年纪,经灵魂伴侣温庭筠的介绍,她嫁给了一个叫李亿的人做妾室。少女鱼姑娘原本的婚后生活很美满,但因为受到李亿正房的排挤,无奈之下做了道士。鱼玄机怀着一颗少女心,不知疲倦地给老公写诗寄信,希望能重新爱一次。但是李亿却没有再爱一次的想法,何况李亿的正房老婆也不让家里的老公有这种想法。于是鱼玄机的一颗少女心慢慢被磨成绝望心,她对这个叫李亿的男人绝望了,她不写什么《寄子安》(李亿字子安),她写了一首《赠邻女》,里面有两句你一定听过:“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李季兰擅弹琴,6岁便会作诗。那时的李季兰也不叫这个名字,叫李冶。看见女儿6岁作的诗,李季兰的爸爸一点儿也不高兴,他觉得女儿这首诗有问题,再这么发展下去说不定就变成了“结婚狂”,于是李爸爸就把闺女送到了道观,希望清静无为的道观能让自家闺女矜持淡泊。李冶入道观后改名为李季兰,这遂了爸爸的意思,自己一辈子都没嫁人没恋爱。因为李季兰从小在道观,所以她认识了很多男人,这是因为道观是个公共场所,是可以长见识增阅历的。她认识的男人有:茶圣陆羽、诗僧皎然、隐士朱放、官员刘长卿等,最后连玄宗也认识了……也对,会写诗会弹琴的才女谁不愿意结识呢?虽然李季兰没有和谁传出绯闻,但这位姑娘也是心思细腻懂感情的,比如她的诗《相思怨》:
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
海水尚有涯,相思渺无畔。
携琴上高楼,楼虚月华满,
弹著相思曲,弦肠一时断。
诗是好诗,只是不知道如果李季兰的爸爸读了这样的诗,知道自己女儿后来的人生轨迹,还会不会把她送进道观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