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高僧的求学路线,就以为高僧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求学路”吗?当然不是。玄奘和义净的游行经历了太多的不容易。
首先,在国内常常游学的玄奘,经常会发现对于同一部佛经,不同地方有着不一样的版本,这让他甚是费解。后来,因为机缘巧合,玄奘认识了一位来自印度的僧人。僧人向他讲述了在遥远的天竺国有一座非常出名的那烂陀寺,那里高僧众多,佛经无数,是许多爱好佛学的人都向往的地方。玄奘得到这样的消息后,兴奋不已,决定“西游求法”。于是,他向大唐政府递交了申请,结果没有任何消息。因为大唐的政策是不允许西行的。
玄奘虽然是修行不错的僧人,但也无法预知未来,他不知道后来太宗攻打东突厥,也不知道自己国家的君主后来成了“天可汗”,所以不可能等到国家政策允许西行的时候再出发。最终,他做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偷渡。但在唐朝,这样的举措是要受到严惩的,任何私自出国的人都会被以通敌罪拘捕,甚至可以被守边的军士直接杀死。
这样的叙述仿佛和《西游记》中的讲解不太一样,《西游记》中说玄奘是受了皇帝的委托,以“御弟”的身份前往天竺拜佛取经的。但据历史记载,玄奘西行之前曾上书唐太宗请求西行取经,但未获得批准。
历经一个月的时间,排除千难万险,玄奘最终成功逃出了关卡。但在他逃出不久,朝廷的追捕令就传了下来。随后,玄奘连夜赶路,且不敢走大路,最终迫不得已选择穿越荒漠。走在无边无垠的荒漠中,没有水源,还经常会迷失方向,我们不知道玄奘是如何去应对这些恶劣的环境的。但最终的结果是他凭借着坚强的毅力和对佛学的信仰,成功脱险。(www.daowen.com)
之后,多日滴水未进的玄奘,幸运地来到了西域王国高昌,并受到了高昌王亲切的接见和礼遇。高昌王十分希望玄奘能留下来,能在此地传播佛法,但玄奘的口径和《西游记》中的完全一致:贫僧是去西天取经的。高昌王见玄奘西天取经之心坚定不移,迫于无奈,将其放行。但在临走之时,慷慨的高昌王送给了玄奘“黄金一百两、银钱三万”及30匹马、30个随从,还给他一封亲笔信,以此方便疏通途经国家的关系。
随后,玄奘又遇到强盗、雪崩、怪兽等太多的危险,但凭着他强大的内心,都一一化险为夷,最终到达了他梦寐以求的佛学圣地那烂陀寺。
而另一头走水路的义净也是排除千难万险,才到达了那烂陀寺。他虽然没有被人强行挽留,也没有人要杀他,但他长时间漂荡在大海之上,与各种风险做斗争,也让世人钦佩不已。我们可以这样说,在大唐那个年代,要远行万里到异域他国求学拜佛,无论是陆路还是水路,这样的壮举只能被历史记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