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的御史制度已经比较完善,许多成功弹劾的例子,规范了大唐官员的行为,同时也让百姓受益不浅。但大唐毕竟是封建社会,不是法治社会,天下所有的一切都归皇帝一人占有,加之弹劾大队队员也不是圣人,种种原因加起来,弹劾失败的例子也是不少。
曾考中进士、做过幕僚、后走上仕途的李商隐,便做了弹劾大队察院小分队的一员。作为一名光荣的监察御史,他虽然官阶低,却弹劾了不少官阶较高的官员,其中就包括当时科举考试中吏部的面试官崔湜和郑愔。
李商隐弹劾的理由非常直接,便是两个人在选拔人才的时候贪污受贿。他通过各种渠道向皇帝举报,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种种波折之后,最终成功将两人举报,这两人同时被贬职。这样的结果可谓大快人心,但在封建的大唐,要做到每个贪官都遭到惩罚,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不光需要李商隐这样的正直之士,更需要皇帝的英明威武。不过,从这里我们也看到了大唐御史的威力。
←←←关心民瘼→→→
唐高宗曾因陵寝建造规模过小而令司农卿韦机扩建,韦机为投皇帝所好乘机扩大建造范围和品级,将陵寝建得豪华壮丽;此事为时任侍御史狄仁杰弹劾,最后韦机被处以“免官”处分。高宗时期的梁州都督王恽则因“奢侈扰民”被御史弹劾。
睿宗时期,卫尉卿尉迟宝琳因“占人为妾”被侍御史刘藏器弹劾。宪宗时期,为了进一步强化监察御史的职能,皇帝下诏要求巡察地方的监察御史要重点关注地方长官的政风、百姓疾苦、水旱灾害等情况;对这些情况,监察御史要及时向皇帝汇报。由此可见,唐代有些优秀的御史忠于职守,有关心民瘼的良知,也有敢于挺身的勇气。
虽说御史可以弹劾百官,权力很大,但他们的言行还是要时刻注意。察院的监察御史周子谅不知道因何原因,向自己部门的老大打报告,说牛仙客这个人根本没有才华,现在给他这样的官位根本就是浪费。
牛仙客到底有没有才华,认识牛仙客的玄宗当然知道。而且从他的简历中,可以看出这人是一步步升上去的,中间从没涉及犯法之事,也没有不良表现,可以说没有任何不妥。但监察御史突然弹劾他,完全是在造谣。结果,针对周子谅这样的恶性告状事件,唐玄宗做严肃处理,周子谅在遭受皮肉之苦后,被流放外地,结果在走到蓝田的时候,不幸死在了流放的路上。(www.daowen.com)
有的弹劾之路比较曲折,需要队员们的不断坚持和不懈努力,以及与生俱来的正义感。柳范弹劾皇子的例子就是一个坚持不懈、不畏权贵的典型。身为台院侍御史的柳范这次弹劾的人比较特殊,是李世民的儿子——吴王李恪。柳范弹劾的原因简单且直接,吴王打猎破坏了百姓的农田,应该受到惩罚。
太宗接到信息后,有些生气地说:“我儿子即使犯错,也是教他的人的原因,你竟敢将错误推到我儿子身上?”柳范听后,斗胆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太宗:“如果您把错误和责任都推到老师身上,是不是有些问题?按这样的说法,魏徵大人和房玄龄大人估计早就不在人世了。这都是因为有您这样的明君,善于纳谏,及时改正,才有了大唐的今天,有了魏徵和房玄龄的名节。”
太宗细想之后,对他的言行进行了赞扬,同时也惩罚了吴王李恪。
其实,弹劾大队还有其他的工作,如和其他部门一起审理一些刑事案件,或者到刑场上监督施刑的过程,但最主要的工作还是对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弹劾。
做好这样的工作很简单,只要有一颗良心、为民之心便好,但做好这样的工作又困难重重,因为谁会没有私心呢!
执法不阿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刚上任不久,武卫大将军权善才误砍太宗昭陵的柏树,唐高宗大怒,命令将其杀死。狄仁杰奏道:“权善才罪不当死。”唐高宗疾言厉色地说:“善才砍昭陵柏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狄仁杰神色不变,据法力争道:“善才罪不至死,而陛下杀了他,我还能说什么呢?陛下以昭陵一棵树杀一位将军,千载之后,人们如何看待陛下?臣不敢同意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终于迫使唐高宗改变了主意,赦免了权善才的死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