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中期狠抓文化,许许多多怀揣梦想的学子为了能考取功名,刻苦学习,昼夜奋战。他们在诗词上狠下功夫,因为当时公务员考试的内容之一就是作诗。所以,许多爱写诗的文艺青年估计有一部分是在这上面练出来的,进而爱上写诗。
提到大唐,就不得不提起那些享有盛名的文人墨客,比如李白和他的小伙伴杜甫,元稹和他的小伙伴白居易,还有李商隐,等等。这些著名诗人,都是学霸级的人物,在才华上没的说,那就业情况如何呢?
《杜甫诗意图》·现代·刘凌沧
⊙此图绘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意。作为诗人杜甫无疑是最成功的,但是就仕途而言,杜甫可以说是历尽坎坷,科举不第,求官不成,好不容易因投奔灵武而被授予左拾遗,却因营救房而被贬官,此后仕途冷落而诗歌亦工。
首先,李白这样的“学神”级人物,参加科举考试绝对能秒杀众人,但他却没有参加。不是他不想考,实在是没办法考。由于李白父辈是经商之人,按照大唐科举考试大纲,商人子女是不能参加科举考试的,所以无论李白多么有才华,科举的大门还是不会向他敞开的。李白没有参加科举考试,但是他的小伙伴杜甫却参加了公务员考试。
提起杜甫,可谓仕途坎坷,在他的公考路上,李林甫可以说是他的灾难。杜甫才学出众,却在科考中没有通过,不是他发挥不好,而是李林甫挡在了当时还年纪尚轻的杜甫面前。后来杜甫直接写了文章给皇帝,皇帝看后,便把这样一个人才放到了集贤院等着分配职位。按理说,杜甫得皇帝赏识,应该前途无量,但是“灾难号”李林甫又出现了,而杜甫的悲剧人生也就此开始。
满腹才华的杜甫一生仕途不顺,直到老了,才获得一个小官,令人唏嘘不已。
相比杜甫的坎坷,元稹和白居易算幸运多了。元稹和白居易在考试的时候,没有遇到什么“灾难性克星”。两个人因参加科举认识,而且双双考中,于是两个人成了最好的朋友。两个人的仕途都算不错,值得一提的是,两人都做到了穿紫袍的三品官员,是一对儿励志的小伙伴。而李商隐也是经过多次科考才考中进士。(www.daowen.com)
李商隐的公务员之路,进行得比较缓慢,考中进士的他仍然没能一次通过吏部的考试,于是他做了幕僚。第二年,李商隐再一次参加吏部考试,这一次李商隐通过了。政府部门最初安排给他的官职是校书郎,至此,李商隐算是就业成功。李商隐虽然考试过程坎坷,没有元稹、白居易那样顺利,但比杜甫的坎坷之路要好得多。
大唐中期,由于科举考试对作诗这一技能要求很高,凡是想要通过科考的人,都要学会作诗,所以大唐“诗才”辈出,文化水平突飞猛进。大唐经过前期的“武林风”后,有志青年们的“崇武”思想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他们看着一批又一批的饱学之士先后入仕,拿着高工资,住着大房子,过着好日子,羡慕不已。因此,大唐中期青年们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了“文化课”上。
想在大唐官场占一席之地,就要努力读书,细致了解大唐科举考试内容,做好考很多年的心理准备,因为当官很难,但一切皆有可能。
门荫入仕
门荫入仕指王公贵族和各级官员的子孙,因其门第出身而获得官职。这种入仕方式又称为“任子”。唐代的门荫入仕,按照被荫着的出身门第高低,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皇室与贵族,第二类是五品以上高级官员,第三类是六品以下中低级官员和勋官。这三类人的子孙的门荫入仕方式和入仕时的官阶高低,都有一定区别。按唐代规定,通过门荫入仕者还必须在一定期限内轮番担任某些杂役,或者交纳一定数量的钱财。任役或纳资期满,再经过有关部门的简单选拔,才能授予官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