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根据全生命周期评估“从摇篮到坟墓”的思想,对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程项目能耗分析与评价方法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建立了结合BIM技术的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模型和结合贝叶斯网络的全生命周期能耗分析框架。在模型的应用过程中,根据确定的研究范围将建筑物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分为建材生产阶段、建筑物施工阶段、使用阶段、拆除和废弃物处置阶段进行分析,将环境影响分为八大类:酸化潜势(AP)、潜在性富营养化(EP)、全球变暖潜势(GWP)、臭氧破坏潜势(ODP)、烟雾形成潜势(SFP)、初级能源需求(PED)、不可再生能源(non-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通过对BIM-LAC功能模块(Tally)产生的结果进行分类、特征化、标准化,加权评估,得到每个阶段中不同环境影响类型的影响潜值,以及同一种环境影响类型在不同阶段的环境影响大小。其具体结论如下: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当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时,BIM和Tally可提供执行LCA时所需的大部分数据,以及提供在建筑的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的环境影响。根据建筑物不同阶段产生的不同的环境影响,可采取提高能源燃烧效率以及运用先进的燃烧技术来减少全球变暖潜势影响;或对环境影响值大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对该种材料或建筑做法进行必要的改进或优化,如改进加工工艺或在满足同样使用功能的前提下,选择可替代的环境影响值较小的材料。
当涉及建筑/工程/建筑行业的相关软件时,全生命周期评估工具与建筑信息模型的集成具有非常强的发展潜力。此外,由于在绿色建筑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全生命周期评估,若通过BIM模型到Tally的数据流,将LCA和BIM模型的集成用于建筑的全生命周期评估,必将为高性能的建筑设计提供最有价值的决策。
①通过BIM-LCA功能模块(Tally)的计算结果导出,可以利用酸化潜势(AP)、潜在性富营养化(EP)、全球变暖潜势(GWP)、臭氧破坏潜势(ODP)、烟雾形成潜势(SFP)、初级能源需求(PED)、不可再生能源(non-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renewable energy)等指标较为全面地反映建筑材料对环境影响的贡献程度,从而可以让使用者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同时在进行多设计方案比较时,可对不同的设计方案进行建筑材料环境影响的对比与评价。
②利用LCA分析框架和AHP模型可以进一步区分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贡献度的关键指标,从而有针对性地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AHP模型的关键是建立合理的权重分配方法,因此如何根据我国的国情、特色、政策导向和当前制造业水平和发展现状,科学合理地建立AHP权重分配体系也是今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③BIM技术与LCA的结合为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评价带来了新的突破,实现了两种工具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避免了过去需要人工输入数据的繁琐;准确的动态数据和可视化分析使得在设计阶段的方案优化成为可能,改变了以往只能对既有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评估的现状,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决策评价产生了重要的作用,对工程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决策评价有积极的作用,为高性能的建筑设计提供有价值的决策。
另一方面,基于BIM模型的建筑能耗分析,全面地利用了建筑的信息化,并且利用三维可视化的效果更加简便准确地得到建筑的日照环境以及节能构造,将结果具体化,在建筑的设计阶段就可以发现一系列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和提高,还可以对建筑进行辅助节能设计,提高社会、经济效益。BIM在现代建筑业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不过BIM的发展还不完善,各种软件之间的互通性还很差,有些需要重复工作造成效率的降低。(www.daowen.com)
基于以上环境分析,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建设项目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
②加强运输管理,科学选择运输路线,或就地取材缩短运输距离。
③尽量选择使用水力发电、风力发电能等清洁能源,减少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使用。
④增大拆除阶段材料的回收比例,尽量少产生固体废弃物,并回收可用资源。
⑤在建设项目周期适当加大绿化种植,以吸收有害气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