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所分布密集的青花瓷窑场,数百年间,生产了大量的青花瓷器,除供本地使用外,大都运销海外。
关于中国青花瓷器的外销,首推元代汪大渊的《岛夷志略》,多数学者认为此书中记载“青白花瓷器”即是青花瓷器。到了明代早期,郑和下西洋的随行者费信所著的《星槎胜览》、马欢《瀛涯胜览》、巩珍《西洋番国志》等书都记载了中国青花瓷器在国外受到欢迎的事实。有外国学者认为,明代中晚期以后,中国外销瓷器差不多全是青花瓷器。
装窑
明清时期,福建地方志书对瓷器外销的记载微乎其微。道光十二年(1832年)刊行的《厦门志》卷五,洋船条云:“洋船,即南船之大者,船用三桅,桅用番木,其大者可载万余石,小者亦数千石,……其出洋货物,则漳之丝绸、纱绢,永春窑之瓷器,及各处所出之雨伞、木屐、布匹、纸刨等物,但闽中所产茶铁,在所严禁。”德化旧志曾记载:“清康熙年间,青花瓷器畅销东南亚。”清代郑兼才在《窑工》一诗中写道:“……骈肩集市门,堆积群峰起。一朝海舶来,顺流价倍蓰。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说明当时瓷业在人民生活和发展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位置。但是此类记载多语焉不详。
《瓷器与荷兰东印度公司》)一书是根据明万历三十年(1602)至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荷兰统治爪哇时,在巴达维亚出版每日杂志(DaghRegister)以及日本平户和出岛记录,采取关于瓷器的各种资料综合而成。
荷兰占领台湾后,于1642年开辟了赤嵌港(Zealandia)。以台湾为据点,进行大规模的瓷器贩卖。在这种情况下,从福建各港口如福州、泉州、漳州、厦门出口的瓷器如潮水般地涌向台湾,再转运到世界各地。该书对这几个港口启航的船只数量、瓷器种类数量都有详细的记载。至于瓷器质量,该书一再强调有细瓷(Fineporcelain)和粗瓷(Coarseporcelain)之分,我们认为,所谓的粗瓷也就是德化等地民窑生产的青花瓷器。
从该书中,我们知道17世纪七十和八十年代,荷兰东印度公司不得不改销日瓷、东京瓷,甚至波斯陶器,这些陶瓷质量不如中国的瓷器,价钱也比中国瓷器高,这是因为郑成功以厦门、金门为根据地在东南沿海地区坚持反清斗争。
清顺治十二年(1655),清廷严禁商民下海贸易。清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五十九载:“严商民之禁,奉谕,海逆未剿,必有奸民暗通线索,资以粮物。今后有犯者,不论官民,俱处斩,货物入宫,本犯家产尽赏告发之人,其地方文武官皆革职,从重治罪,地方保甲不行与首,皆处死。”
在这种情况下,福建特别是漳州地区的瓷器外销骤减。漳州地区的青花瓷器,年代大多属于明代中晚期,这可以相互佐证。自郑成功于顺治十八年(1661)驱荷兰人出台湾,至清军于康熙二十二年(1683)收复台湾,福建瓷器的外销更是一落千丈。
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廷解除海禁。福建自宋元以来就盛行的陶瓷贸易传统,经过一段衰败以后,又开始兴盛起来。这个时期德化的青花瓷窑发展很迅速,数量大增。不过,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日本瓷器已经崛起,并开始运销世界各地,福建已失去了传统的日本市场。尽管如此,福建青花瓷器的主要市场仍为传统的东南亚及非洲,这已为考古发现所证实。(www.daowen.com)
2.国外出土的德化青花瓷及有关问题探讨
德化的青花瓷窑群大多分布在河流两旁,如德化上涌乡的青花瓷窑群分布在大张溪及大张溪支流两岸,青花瓷器可通过河流直达安平港、福州港,然后出海,销往国外去。德化青花瓷器,近年来在国外大量发现,表明产品深受海外人们的喜爱。根据近几年来国外一些专家、学者到德化进行考察,看到德化窑出土的器物后提供的资料,认为在印度尼西亚、印度、斯里兰卡、越南、柬埔寨、泰国、菲律宾、新加坡等地都有德化窑青花瓷产品的发现,而且印度尼西亚发现的中国陶瓷数量众多。根据有关资料证明,在东非的坦桑尼亚·坦噶尼喀、亚洲的叙利亚等出土了大量德化生产的青花瓷器。
1989年,前印度尼西亚陶瓷学会会长、著名的古陶瓷研究专家苏玛拉艾地亚文夫人(MrsSumarahAdhy-atman)在访问厦门大学时指出,福建,特别是德化青花瓷器在印度尼西亚大量发现。在其所撰的《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古陶瓷》(AntigueCeramicsFoundinIndonesia)一书中图引所示的半寿纹盘,图版352所示的圈点纹小碗、牵牛花碗、花篮纹盘、印“寿”字纹碗,都是德化青花瓷窑址中极为常见的出土物。
值得注意的是,1974年3月至5月和1975年3月至4月,广东省博物馆先后两次组织了对西沙群岛的文物调查,发现了大量的德化青花瓷器,其中有牵牛花纹青花盘、碗、碟,云龙纹青花盘、碟,云龙纹火珠纹青花碗,城楼纹青花碗,佛手纹青花盘,寿字纹青花碗,半寿纹青花盘等。大量的德化青花瓷器在西沙群岛的发现,有的是当地人民的生活用具,但大部分应为德化外销瓷途经南海航线的西沙留下的遗物。
明代正德以后,欧洲列强直接来华进行瓷器贸易,当时我国输出的瓷器,至少有相当一部分瓷器是专供出口的,即所谓的出口瓷器(exportporcelain),同国内所使用的器物在造型上与纹饰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谈到德化青花瓷器的外销,有一个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这就是关于克拉克瓷器的窑口问题。
克拉克瓷器是明万历时期典型的出口瓷器,但也不排除清代初期也有生产。克拉克瓷器在国外出土和传世也非常多,为典型的出口瓷已有定论。近几年在江西的南昌、会昌、广昌、鹰潭等地的墓葬里均发现了一些。
至于这类克拉克瓷器的窑口问题,国内学者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瓷都说”“广昌中转集散说”,还有“广昌说”。
我们认为,克拉克瓷器的数量无与伦比,绝非某一个窑口所能承担。德化陶瓷博物馆曾向民间征集到了一些典型的克拉克瓷标本(现存德化陶瓷博物馆),这些瓷器无疑就是德化本地生产的。
我们也曾在福建平和县五寨乡青花瓷址、华安县下东溪头窑址采集到克拉克瓷器标本。因此福建应是生产青花克拉克瓷器的一个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