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德化青花瓷:新时代的青花世界

德化青花瓷:新时代的青花世界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县在秉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德化瓷业获得新生,德化瓷塑艺术大放异彩,明代象牙白瓷复产成功,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被誉为现代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青花挂盘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陶瓷业重获新生,在不断调整中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在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1952件,全县瓷业生产达到8338300件,其中手工业组织309480件。

德化青花瓷:新时代的青花世界

德化千年瓷业,技艺传承,长盛少衰;千年窑火,薪火相传,绵延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县在秉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德化瓷业获得新生,德化瓷塑艺术大放异彩,明代象牙白瓷复产成功,建白瓷、高白瓷、瓷雕被誉为现代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改革开放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陶瓷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培育、发展和壮大,初步形成陶瓷产业集群。其中日用工艺陶瓷产业集群被评为“中国百佳产业集群”。

1993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亲笔题词“德化名瓷瓷国明珠”,高度概括了德化陶瓷在国内外的影响和地位。1996年以来,德化县分别被授予“中国陶瓷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中国瓷都——德化”“世界陶瓷之都”等荣誉称号。2006年,德化白瓷成功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并率先成为拥有国家标准的瓷类产品。2010年,德化瓷塑作品《世博和鼎》和《天鹅湖》成为上海世博会中福建馆的镇馆之宝;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16件国礼中有15件出自“德化造”,典雅高贵的“中国白”瓷,充分展现了德化瓷塑的艺术和技术水平,再次展示了瓷都德化的辉煌。

青花挂盘展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陶瓷业重获新生,在不断调整中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

1949年底,人民政府即接管了民国官商合办的改良瓷厂,一些零星瓷商和农民开始兼管瓷业,总产量324000件。

1951年9月,晋江专署派出干部,吸收工人,在改良瓷厂旧址上办起国营利民瓷厂。同时,在原国民党关押壮丁的宝美土楼,由政府投资办起了国营德化劳改工厂,两个厂共有工人56人,产量19600件,产值2400元。

德化窑白瓷荷花笔舔

当年手工业社、组、户陶瓷产品285440件,全县产量324800件。在完成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1952件,全县瓷业生产达到8338300件,其中手工业组织309480件。

1953年我国进入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这一年,手工业合作的陶瓷产量增加到462640件,全县总产量达到1335450件。在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1956年2月由几个小厂组合起来办起了公私合营的集联瓷厂(后改名“人民瓷厂”)。

农业合作化期间,宝美、隆泰、三班等地相继办起了瓷业社,丁墘、高蔡等地的农业合作社也办起了一些小瓷厂,使全县瓷业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时,手工业组织的瓷业生产年产1526770件,全县瓷业总产达到12314000件。

1958年,隆泰、东山、三班、高蔡、浔中、宏祠、丁溪、奎斗、上涌、葛坑、瑞坂、岭坑、蔡径相继办起了13个社办瓷厂,这些社办瓷厂共有职工1144人,投入生产的瓷窑有30条。

到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时候,仅德化、红旗、集联3个大厂的统计,国家投资110多万元,新建厂房32000多平方米,直接从事瓷业生产职工2800多人,全县拥有瓷窑55条,日用瓷产量达3006800件,年产值389万余元(其中13个社办瓷厂产量18776500件,产值74万余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1.5%。

以后又根据在“大跃进”中出现的问题,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瓷业生产得到持续的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全县瓷业总产量达到11541500件,产值259万余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德化大力发展陶瓷传统产业,鼓励参与国际市场竞争,陶瓷业迎来了又一轮新的发展高峰。

1990年全县有陶瓷厂122家,国营、集体、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从业人员15425人,总产值9431万元。

德化白瓷艺术品

1990年后,德化大力实施“科技兴瓷、艺术兴瓷”战略,在投资开发陶瓷工业区的同时,创建全国首个民营科技园区——福建省民营陶瓷科技园区,全县有160多项产品在全国和国际上获奖,4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火炬计划推广项目。支持和鼓励企业开展IS09002、TQC及“输美陶瓷产品质量体系认证”;鼓励引导企业加入国际互联网,开展网上贸易,不断调整、充实、发展壮大陶瓷产业。

至2016年,全县现有陶瓷企业26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陶瓷产值达199.5亿元,全县80%的陶瓷产品出口国外,远销190多个国家地区。

2006年,德化瓷烧制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联合国世界手工艺理事会高度肯定德化作为中国陶瓷的发源地之一,并授予德化目前全球唯一的“世界陶瓷之都”。

这里提一下几个代表性瓷厂:

“佛缘”艺术品

1.德化瓷厂

德化现代最早创办的瓷厂,它的前身系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官商合办的“福建省示范瓷厂”,1948年改为德化改良瓷厂。1951年9月,由晋江专署接管,改名为“福建省晋江专署公营利民瓷厂”。1954年利民瓷厂升隶省工业厅,改名为“地方国营德化瓷厂”。1957年大规模扩建,扩大生产。1962年1月改隶省轻工业厅,定名为“福建省德化瓷厂”。1970年8月下放为县属企业,厂名不变。

1987年,全厂职工1182人,年产量1607.72万件,年产值597.40万元,主产品有建白瓷、高白瓷、普白瓷等多种成套中、西餐具、茶具、酒具、咖啡具、文具和碗、盘、杯、碟、匙、盒、瓶、壶等日用细瓷、高档瓷;各种传统瓷雕的神仙佛像神话人物、历史人物、古代仕女、现代人物和各种动物;各种花卉、花篮、盆花、花瓶花盆、花插、皮灯、台灯、钟座、相框、小摆设、小玩具等艺术陈设瓷;造纸烘缸、耐酸缸、酒精蒸馏塔、瓷考克、瓷砖汽车火花塞、电瓷瓶、电夹板等工业用瓷和蒸发皿、瓷漏斗、坩埚、化验盘等化工用瓷。

装饰技法有白瓷浮雕、刻花、堆贴、釉下青花、釉上新彩、粉彩、喷花,印花、贴花、腐蚀勾金与多种色釉、花釉,画面有山水人物、飞禽、走兽、鱼虾、草虫、花卉、蔬菜博古图案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产品自1955年开始出口外销,先后远销世界80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家列为重点出口瓷厂。

2.德化第二瓷厂

1951年7月,晋江专署公安处在宝美村长福堡创立“德化劳动工厂”。1953年,改属省公安厅管辖,更名为“德化新人瓷厂”。1955年进行大规模扩建,1956年,改名为“地方国营德化新建瓷厂”。1961年3月,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开办了新建瓷厂格头分厂。1970年3月,德化人民瓷厂与新建瓷厂合并,更名为“德化红旗瓷厂”,由省公安厅下放为县属国营企业。1981年12月16日,德化红旗瓷厂更名为“福建省德化县第二瓷厂”。1987年,全厂有职工1019人,年产量1139.81万件,产值531.20万元。

历年来,德化第二瓷厂采用新的技术和优秀传统技法,精制各种日用细瓷和艺术陈设瓷,产品丰富多彩,造型美观大方,装饰优美雅致,深受市场青睐。主要产品包括高白瓷和普白瓷等各式成套中西餐具、酒具、咖啡具和碗、盘、碟、杯、壶等大宗日用器皿;以及各种规格式样的花瓶、花插、挂盘、台灯具、儿童玩具和瓷雕。其瓷质坚实细腻,纯净无瑕,釉面晶净莹润,色调柔和,加之精巧别致的造型与装饰彩绘手法,使之更具高雅明快的韵味。既可供宾馆、会堂、家庭等招待宴会和日常生活之需,又可增添厅堂、客室、书斋陈设之用,而且更具极高的工艺特色与观赏价值。1985年增设艺术瓷车间,生产人物、动物瓷雕和艺术玩具瓷,以及部分瓷砖等建筑瓷。以各种高白瓷产品和鸣翠壶、显影杯最有特色,产品多数出口,先后运销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国家重点出口瓷厂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陶瓷业获得新生,陶瓷艺术焕发出巨大的活力,尤其是艺术瓷雕在继承前人优秀技法和何派艺术,世代相传,绵延兴盛,并不断创新发展,赋予作品新的生活气息,题材丰富,雕刻工作精细,从造型设计、表情刻画、衣褶处理到局部的装饰,体现出精湛的技巧和造诣的高超,形成了现代艺术瓷雕的独特风格。(www.daowen.com)

艺术瓷雕与建白瓷、高白瓷取得了相当突出的成就,艺术水平极高,被誉为现代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

艺术瓷雕是现代德化窑的代表。德化窑瓷雕塑艺术独树一帜,世代传承,至今400多年而不变。

德化白瓷挂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德化瓷厂十分重视瓷雕艺术传统的继承和恢复。1953年,聘请民国时期的瓷塑大师许友义传人苏勤明、陈其泰、陈国安、许光益为雕塑大师,瓷塑艺人林甲乙、林崇高、张良达、许文安等为师傅,招收瓷工许兴评、许兴泰、周雅各、苏清河、郭玉珍、苏仁森、苏桂英、邱玉云、许兴琰等组建雕塑组,建立雕塑车间投入生产。

德化瓷厂在瓷雕艺术上承上启下,继往开来,在传统技艺上师古而不泥古,不断创新。题材上有传统的观音、如来、达摩、仙姑等宗教人物塑像,更多的是现代题材的作品。历史人物典故的孔子关汉卿屈原祖冲之,现代人物的渔女,海风、摩雅泰、田头会计和德化古城全景,琳琅满目,风格独特。

可以说,苏勤明、陈其泰、许兴泰、苏清河、陈国安、林甲乙、王则坚等新一代的艺术家群体,在坚持传统瓷塑艺术的同时,又大胆进行了弘扬与发展,撑起德化瓷塑艺术新天地。

这些艺术家群体,在吸收优秀传统精华的同时,又有高度的突破,所创作的作品,运用写实、夸张,适当概括变形的创作手法,无不深具意境、精美传神,既不泥古法,又另辟蹊径,将德化瓷雕推上另一艺术高峰,对后来德化瓷塑艺术的发展影响十分深远。

1953年首批生产陈三五娘、牛娘织女、木兰从军、散花女、琵琶女、麻姑、四美坐莲等38种,1955年生产卖油郎、王母舟、八仙舟、孟姜女送寒衣、爱和平、爱劳动、学文化等40种;1956年生产三姐下凡、采茶女、苏武牧羊、屈原、捕雀、造林、小狮子、杜甫等46种;1957年生产48寸大观音、七仙女天仙配文天祥等37种;1958年生产月里嫦娥、红与专、十五贯、今年好、放学拾粮、五娘观灯等65种。曾经一度艺人和学徒发展到100多人。

其中,德化瓷厂雕塑的牛郎织女、木兰从军、陈三五娘、天女散花、观音佛像、八仙、王母和现代题材的火箭游月宫、女民兵母爱、和平万岁等数十种,历年来在国内外展出都得到好评。

而如何鉴定青花呢?“六看一听”七绝招,则是鉴定青花瓷关键方式。

之一:看青料。看青料呈色可以框住大的时代分期。拿到一件青花瓷,首先依青料看是国产钴料还是进口钴料;是元代的还是明清时期的;是明永乐、宣德的苏泥麻青料,还是明中期的平等青料。

之二:看纹饰。时代特征中,纹饰特征是最敏感的因素。在纹饰中,许多辅助纹饰是鉴定的重要因素,如空白期前后纹样上用大片云,而晚明清初时期纹样中都绘括号云。

之三:看胎釉。对完整器来说,当然主要是看釉。鉴定真伪时,要特别注意看是否有化学处理或人工糊泥的现象。化学处理过的釉发死,涂上去的泥,用手抠易掉;但是,如果用胶水粘上去,就特别难以弄下来。现在有人用化学方法作假,很不自然。可以手眼并用,用手摸也是一种鉴定方法。手摸器物,要注意手感,重量过轻过重都不对。有些情况,眼不能及,而手可触。

德化白瓷“飞天”艺术品

之四:看造型。用被鉴定之物对照典型造型,看是否对得上。青花瓷品种再多,但从比例上讲,重复品更多。各个时代的器物,在造型上都有其时代特征。

青花五福百寿纹盘(清)

之五:看款识。具体说是看字体结构、笔画安排以及内容。有干支年号纪年款的,可立即查出具体时间以备考。

之六:看工艺。各时代的工艺特征是不同的,要记住、分清。比如,明代器物露胎处一般都有火石红,太过和没有均不对。

之七:听声音。一件好的完整的瓷器,敲起来声音清脆,有璺裂,则声哑。要注意德化瓷和日本瓷的声音特别清脆,与景德镇产品截然不同。听声音是鉴定德化青花瓷和日本青花瓷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上几种方法,使用时要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如有一点疑问,也不能放过。但是要注意,青花瓷鉴定中,青料色泽的变化和装饰纹样始终是首要因素。中国青花瓷的数量,非我们能想象,各种器物纹饰可谓应有尽有,只有多看,才能谙熟于心。

青花瓷在中国瓷杂艺术品市场上占据着主导地位,元代、明代甚至“清三代”青花瓷精品在拍卖场上常常能拍出几百万、几千万甚至上亿元的天价。

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青花瓷是继青瓷、黑瓷、青白瓷和彩瓷之后,被公认的瓷器艺术一朵奇葩

随着岁月的流逝,青花瓷越来越显现出自身的投资收藏价值。在古玩市场上,品相好的青花瓷常常受到买家追捧,明清青花瓷身价更是成倍上涨,青花瓷行情可谓长盛不衰。衡量青花瓷价值的高低可从这几方面看,从器型看,厅堂的陈设器具最贵,文房四宝次之,生活用品再次,器型奇特稀少者也易拍出高价;从制作难易程度看,制作难度高、成功率低的青花瓷如葫芦瓶、四方瓶、六方瓶等收藏价值要高许多;从色种看,青花斗彩最贵,青花粉彩次之,彩底青花更次之;从纹饰看,人物画尤以侍女画最贵,动物次之,花鸟再次。青花瓷收藏还须重视名人名瓷,名家、官窑青花瓷的市场价很高。

此外,在清康熙年间,一些民窑青花瓷精品在制作工艺和艺术水平上,已经和官窑瓷差距不大,因此民窑青花瓷精品也同样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近年来,青花瓷价格上涨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品类陶瓷,几乎是一年一个价。

如早在2001年,上海敬华拍卖公司曾以880万元的价格拍出一件“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四年后,当该烛台出现在北京翰海春拍中时,被藏家以2035万元的价格买走。

2005年7月12日,在伦敦佳士得拍卖场上,一件名为“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曾以1568.8万英镑(约合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出,而这笔钱当时足以在伦敦黄金市场购得两吨黄金。这一价格不创下了当年中国艺术品的最高成交价。

在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以1.6866亿港元的高价成交。

在2013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中,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盌”又以1.41亿港元成交,成为又一件跻身亿元榜的明代青花瓷器。

从这几年青花瓷拍卖行情来看,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青花瓷最具升值潜力,尤其是文房四宝、瓶件等比较适合书房摆设的瓷器,更容易获得青花瓷收藏家的青睐,其价格仍将不断走高,预计升幅会明显高于其他青花瓷品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