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德化青瓷:福建青花瓷窑址的传世之作

德化青瓷:福建青花瓷窑址的传世之作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建德化青花瓷窑址,目前尚未进行正式的科学发掘,但历年考古调查所获标本甚巨,传世作品也时常可见。德化青瓷大量生产并成为对外贸易中一项重要的商品。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

德化青瓷:福建青花瓷窑址的传世之作

以往提到德化瓷器,一概称之为“建白”,其实不够全面。

就生产规模和产品数量来说,清代青花瓷器大大超过建白瓷器。青花瓷器之在清代,不仅供应各地民间的日用需求,而且还供御朝廷宫府,甚至大量地运销南洋群岛以至东非海岸,这都是有出土实物可以为证明的(徐本章、叶文程等:《略谈德化窑的古外销瓷器》,《考古》,1979年第2期151页—152页;又见徐本章、叶文程:《再谈德化窑的古外销瓷器》,《古陶瓷研究》,1982第一辑97页)。

青花瓷器,是使用钴料进行釉下彩绘的瓷器品类。

福建德化青花瓷窑址,目前尚未进行正式的科学发掘,但历年考古调查所获标本甚巨,传世作品也时常可见。德化窑釉下青花瓷在明代就已经使用,到了清代已经成熟并趋于精美。

德化青瓷大量生产并成为对外贸易中一项重要的商品。德化几乎所有清代窑址都生产青花瓷,生产规模之大,产量之多,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德化窑青花山水田村炉(清)

德化窑发展到清代,建白瓷工艺失传,代之而起的是青花瓷和彩瓷的生产,而以青花瓷器为主流。

青花瓷器具有清新明快的色调、丰富优美的装饰纹样、花纹有润泽和釉子保护不致伤脱等优点,深受人们喜爱,是我国陶瓷中最富传统特色品种之一。

受景德镇窑的影响,德化窑在明代晚期开始青花瓷器的生产,入清以后,逐渐取代白瓷而占主要地位,瓷窑几乎遍布县境山乡,而以北部、中部最为集中。青花瓷器的生产,将德化县古代瓷业推向全面兴盛的发展阶段。

德化青花瓷器的兴衰,历经康熙乾隆嘉庆道光诸朝。特别是康熙朝海禁开放以后,瓷器在民间贸易中数量倍增,同时又进口青花钴料,改变了单纯利用地产钴料的状况,使青花瓷器得到长足发展,道光以后,社会经济遭受破坏,青花瓷业走向衰落。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德化窑五彩碗碟

德化“游龙戏海”梅瓶

制作青花瓷瓷器的青料有以下几种:

1.苏麻离青,即苏泥麻青、苏勃泥青、苏泥勃青等。

其名称的来源,一说是来自波斯语“苏来曼”的译音。这种钴料的产地在波斯卡山夸姆萨村,村民们认为是一名叫苏来曼的人发现了这种钴料,故以其名字来命名此料。另一种说法是,苏泥麻青应为苏麻离青,是英文smalt的译音,意为深蓝色或绘画用的深蓝色粉末颜料。此料属低锰高铁类钴料,故青花呈色浓重青翠,有“铁锈斑痕”,俗称“锡光”。元青花的一部分和明永乐、宣德官窑所用青料均是这种,产地在古波斯或今叙利亚一带。

德化窑青花梅瓶

2.平等青

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于江西乐平

明“空白期”晚期和成化、弘治、正德早期时使用。此料呈色淡雅、青亮、稳定,尤其使成化青花器名噪一时。

3.石子青

石子青,又称石青,产于江西高安、宜丰、上高一带。此料单独使用时,青花发色灰暗甚至发黑,明清二代民窑普遍采用此料,官窑则用于与回青调和使用。

4.回青

回青,有产于西域新疆、云南等多种说法。此料发色菁幽泛紫,若单独使用则浑散不收,故多与石子青混合使用。明代嘉靖至万历前期多用此料。

其中分上青:混入石子青10%,用于混水(填色),发色青亮;中青:混入石子青40%,用于设色(勾勒轮廓),笔路分明清晰。

5.浙料

浙料,又称浙青,产于浙江绍兴、金华一带。国产料中以浙料最为上乘,其发色青翠,明代万历中期至清代,景德镇官窑青花器均采用此料。

6.珠明料

珠明料,产于云南宣威、会泽、宜良等县,其中以宣威料最好。此料发色明丽纯正。康熙青花多采用此料。

上述国产钴料多属高锰类。

7.化学青料

化学青料,即用化学制品氧化钴配制的青料。发色紫蓝、纯粹、浓艳,但轻浮而缺乏附着力,价格也低廉。

使用此料制作的青花器,缺乏天然青料的美感。(www.daowen.com)

在这里提一下是青花鉴定技巧和方法。

一是唐青花鉴定技巧和方法。唐代是青花瓷的滥觞期。现在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20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近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二是宋青花鉴定技巧和方法。纹饰有菊花纹、圆圈纹、弦纹、线纹等。青花发色前一处的较浓、发黑;后一处的较淡。发色较黑者,应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缘故。浙江省本身就有着丰富的钴土矿,这些青花瓷应该就是使用了本地的钴料。

三是元青花鉴定技巧和方法。元青花的纹饰最大特点是构图丰满,层次多而不乱。笔法以一笔点划多见,流畅有力;勾勒渲染则粗壮沉着。主题纹饰的题材有人物、动物植物、诗文等。人物有高士图(四爱图)、历史人物等;动物有龙凤麒麟鸳鸯、游鱼等;植物常见的有牡丹莲花兰花、松竹梅、灵芝、花叶、瓜果等;诗文极少见。所画牡丹的花瓣多留白边;龙纹为小头、细颈、长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鳞纹多为网格状,矫健而凶猛。辅助纹饰多为卷草、莲瓣、古钱、海水、回纹、朵云、蕉叶等。莲瓣纹形状似“大括号”,莲瓣中常绘道家杂宝;如意云纹中常绘海八怪或折枝莲花、缠枝花卉,绘三阶云;蕉叶中梗为实心(填满青料);海水纹为粗线与细线描绘相结合。

四是明清青花鉴定技巧和方法。明清时期是青花瓷器达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时期。明永乐、宣德时期是青花瓷器发展的一个高峰,以制作精美著称;清康熙时以“五彩青花”使青花瓷发展到了巅峰;清乾隆以后因粉彩瓷的发展而逐渐走向衰退,虽在清末(光绪)时一度中兴,终无法挽救颓势。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官窑器制作严谨、精致;民窑器则随意、洒脱,画面写意性强。从明晚期开始,青花绘画逐步吸收了一些中国画绘画技法的元素。

德化窑青花茶叶罐

德化作为中国三大古瓷都之一,陶瓷文化历史悠久,积淀深厚。德化瓷的制作始于新石器时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历经几千年,至今传承未断。尤其是明代以来,伴随着瓷质的不断提高,瓷雕技艺也日臻精湛,明代瓷圣何朝宗更是将德化的瓷雕艺术推向一个巅峰,并形成了以捏、塑、雕、刻、镂、刮、贴等八种技法为主的何派艺术,并代代传承,薪传不息。德化瓷在选用材料、制作技巧和表现形式等方面独具特色,成为陶瓷世界里别具一格的陶瓷艺术之一,在中国陶瓷历史上曾经书写过辉煌的篇章,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国际影响,为德化乃至中国瓷坛争得殊荣。

德化窑五彩梅瓶

德化陶瓷在中国当代陶瓷发展中同样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无论在工艺技术和艺术创作设计方面,都有新的提高和拓展,不仅生产了大量优质的日用陶瓷产品,同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艺术陶瓷作品。

改革开放以来,德化培养了陶瓷技艺传承保护人才6000多名,形成了老中青代际传承的人才梯队。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4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8名,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2名、县级代表性传承人19名,市级传习所9家,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3家,德化瓷烧制技艺博物馆1个。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有:

1.苏清河

德化县龙浔镇宝美村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德艺双馨”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苏清河1941年出生于德化陶瓷世家,自幼酷爱陶瓷艺术,1956年入德化瓷厂师从瓷雕名师苏勤明和雕塑家许光益。1986年创办福建省首家民营陶瓷研究所——莹玉艺术陶瓷研究所任艺术总监,并独创白里透红的特级中国白瓷——莹玉象牙瓷,荣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国新技术新产品展览评比银杯奖等,2011年建苏清河艺术馆。莹玉象牙瓷白里透红,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再现中国传统名瓷‘孩儿红’,恢复失传陶瓷瑰宝,极致珍贵。”苏清河在长达52年的陶瓷艺术积累中,通晓瓷泥、釉水配方研制,陶瓷生产、管理、烧制等等,尤其擅长陶瓷雕塑技艺与造型设计,对花卉、鸟兽、动物的雕塑,各种花瓶、花插、香炉等陈设玩赏品的制作及艺术化日用器皿等的设计,均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创作的瓷塑作品,造型别致,形神兼备,精雕细刻,优美传神,颇具明代雕塑大师何朝宗的风韵,多件作品被中外各大国家级博物馆(工艺美术馆)收藏,被誉为“当代瓷坛难得的艺术珍品”。2009年12月成功烧制6.2米高的露天瓷雕《渡海观音》。

2.邱双炯

凤凰陶瓷雕塑研究所艺术总监,国家级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一级技师。

邱双炯1932年生。早年师从蕴玉瓷庄主人、著名雕塑艺术家苏勤明,与瓷塑艺术结下难分难舍的终生情缘。1993年创办德化凤凰陶瓷雕塑研究所,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首创“陶瓷薄胎彩塑”新工艺,其独特瓷塑技法和烧制工艺让薄如绢的薄胎瓷得以成功地大面积且不规则地随意应用在瓷塑作品上,代表性作品《贵妃醉酒》等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水溶性陶瓷彩饰颜料”应用在传统陶瓷雕塑作品上,使作品更显典雅和古朴,代表作有《十八罗汉》等。

他长期潜心研究德化陶瓷雕塑及烧制技艺,尤擅长传统历史人物造型,题材广泛,主要作品有历史人物、佛、道、儒等造像,创作了大型群雕500罗汉、水浒传108将等作品,在国内及东南亚地区享有盛誉。

近年来,又独创“中国白”大体量瓷塑制作新技术,先后成功研制了《和善十八罗汉》《八本尊菩萨》等大型“中国白”瓷塑系列作品。2015年,又成功烧制出高度达2.2米的特大型瓷塑作品“四大菩萨”,供奉于南京牛首山舍利佛顶宫,极具震撼力,是目前白瓷佛造像的佳作。

3.陈明良

明玉陶瓷研究所艺术总监,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陈明良1963年生。自幼生长在陶瓷世家,受家庭制瓷的熏陶,酷爱美术陶瓷,并师从瓷雕老艺人陈其泰。1987年创办明玉陶瓷研究所,致力于陶瓷技艺传承与弘扬近四十年,其擅长在传统技艺中糅合现代审美意识,形成自己独特风格,赋予作品新的文化内涵与艺术生命。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收藏。潜心于德化窑古陶瓷的收藏与研究,编著《德化窑古瓷珍品鉴赏》《明清德化白瓷》等书籍

4.许瑞峰

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国家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全国青年优秀工艺美术家,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

许瑞峰1969年生。自幼随父亲许兴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学艺,是许氏瓷塑第六代传人。在继承德化历代瓷塑技艺尤其家族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致力于艺术创新与材质创新,融写意概括的传统瓷塑技艺与精雕细琢的“山湖祖”许氏家传技法于一体,创造出独树一帜的“许氏瓷塑”艺术风格。在釉艺领域,2000年率先成功研制“辣椒红釉”及“多彩结晶釉”。2005年在瓷塑成型工艺上成功烧制“实心瓷塑”,突破了实心堆塑模印,成型与烧制极难的难关。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嘉奖,并有多件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英国珍宝博物馆等收藏。

明清两代,民窑瓷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部分民窑中的精品瓷不论从瓷绘上还是从烧制工艺上,完全可以和官窑青花瓷器相媲美。官窑瓷器的纹饰有专人设计,图案精美,画工精细,多为龙凤、花卉等迎合统治者喜好的题材,构图刻板缺乏生气,而民窑瓷画在装饰上不受束缚,题材丰富多样,运笔随意流畅,画面生动,深得人们的喜爱。

德化窑在众多民窑中可称佼佼者,借鉴中国水墨画的技法大量运用于瓷面,将写意写实并举的笔法,其装饰艺术具有鲜明的地方民窑特色,德化窑青花瓷人物画画风朴实,自由活泼,生活气息浓郁,洋溢着朴素真实而又浪漫的艺术风格,充分体现了民窑青花非凡的艺术魅力。

青花《西厢记》故事图盘,清康熙至雍正,高6厘米,口径28厘米,底径6.5厘米。盘撇口、斜弧腹、圈足。器体较为厚重,器型规整。盘面和圈足均宽大,呈现雍正时期大口大足的独特风格。釉色青亮莹润,青花色泽浅淡,蓝中微偏灰。盘外唇沿,唇下绘竹叶枝纹一对。底青花竖书“成裕”二字私家款。

主题画面以传统题材元代作家王实甫《西厢记》故事创作,借鉴明清时期章回演义小说的插图和版画技法,以铁线描笔法勾勒,画面远山流云明月,柳树小桥,近处庭内假山古塔,案桌清香缭绕,崔莺莺缓步于庭院,掌托下颌,作深思状,丫环抱琴陪伴,回首顾盼,似有所待,构成一幅完美画卷。

该盘绘画具有康熙后期至雍正时期纤细柔和风格,整体应为雍正时期。

青花庭院晨读图盘,清乾隆,高3.3厘米,口径18.2厘米,底径10.4厘米。盘撇口、浅弧腹、圈足。白胎,白釉微泛青灰色。青花色调蓝中偏灰,浓处有黑斑点,似深入釉面,但不深入胎骨。盘外壁青花绘三朵灵芝云。盘底青花双线圈内“瑞”字款。盘内绘庭院晨读图,画面远处旭日初升,祥云飘浮,近处庭院树石栏杆,案桌上清香缭绕,已燃至半柱,一学子坐于书案边埋头苦读,题以“晨兴半炷香”,图文并茂,人物传神,憨厚可爱,用笔率意洒脱。

庭院晨读图是德化窑青花瓷画人物最新颖创意的题材,所见均装饰在盘面上,还有的题“志在书中”等诗句,此图风行,反映了清代乾嘉时期闽人学士重视文化,求学读书风气盛行的实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