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我们讨论过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性,这是我们的出发原点。任何一项建设都拥有其自身的价值定位和实现这一定位的价值规律。我们在顶层设计中,需要遵从其价值规律,实现其价值定位,避免出现价值隔离、价值真空、价值错位,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价值维度的思维。
1.管理智慧的价值确认
城市管理智慧有着很强的地域属性、时代属性、文化属性和民族属性。这样的管理智慧融入智慧城市管理系统,才能够在特定的城市真正发挥作用,并且与传统城市管理方式相比,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不能照搬其他城市的管理方式,特别是不能照搬所谓国外发达国家的城市管理方式。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该着力研究本地城市管理智慧特色,本地智慧城市建设过程应该是本地城市管理团队集体管理智慧再确认的一个过程。
2.城市服务的价值提升
城市的诞生就是为了给人们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让人们可以获得高质量的生活,这也是城市存在的根本价值。智慧城市的建设则是为了给人们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让人们可以获得更高质量的生活。作者总结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大价值为“健康、安全、绿色、智慧”,其中“健康”价值是核心,“安全、绿色、智慧”等价值是辅助价值,都是为健康价值服务的。没有健康,一切无从谈起,健康是人们高质量生活的第一要素,因此健康是智慧城市技术的第一实现目标,城市的服务价值也将因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应用得到极大提升。
3.社会走向“善治”的价值体现(www.daowen.com)
在第6章中,我们提到“智慧地球”所追求的主要目标,第一是提供社会高效运转的可能性,节约有限的地球资源;第二是创造高效的资源配给机制和技术手段,让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都能及时地到达有需求的人手中,让人们生活得安心,有幸福感。这也是智慧城市的两大基本工作目标。
社会治理是一套复杂的体系,从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发生后各国应对情况可以看出,“治理失效”并不罕见,即便是那些发达国家也不例外。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克服“治理失效”?很多理论致力于回答这一问题。政治学家俞可平认为:“善治理论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种理论”。他指出:“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治理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他把“走向善治”作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俞可平在多年的研究中,赋予“善治”十大基本要素,包括“合法性(对社会秩序和权威的自觉认可)、透明性(每一个公民都能获得信息)、责任性(政府或组织要对公众负责)、法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回应(政府机构对公民需求及时回应)、效率(最有效地使用资源,服务于公共利益)、参与(公民全面参与社会与政治生活)、稳定(国内和平、生活有序、居民安全等)、廉洁(政府官员守法廉洁)、公正(公民在政治和经济权利上的平等)”。智慧城市建设与其中绝大部分要素都有直接关联,能够促进多数要素的实现或要素水平的提升。
社会治理模式将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由传统模式走向智慧模式,在这一进程中,应合理定位公共行政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厘清与整合智慧城市建设多维的价值诉求,并依此强化治理能力、提高治理水平;应整合以人为本、公平正义、效率、发展等价值元素,为智慧城市建设赋予更宏大和更深刻的价值意蕴,确立智慧城市建设的合法性基础,特别是治理主体的全民性、治理过程的共建性、治理结果的共享性,应确立和强调公平、正义价值融入“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承诺。智慧城市建设对社会走向“善治”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一价值体现对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提出了很高要求。
人们不再把物质需求作为自己的第一需求,是人类新文明和旧文明的分水岭,也将是实现社会“善治”的重要里程碑。让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也让我们期待智慧系统技术为这一天的早日到来做出更多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