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智慧系统导论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智慧系统导论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全世界总共只有1000多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就占了一半多。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又在以IT技术专家替代规划专家,造成新的智慧城市建设“千城一面”。政府的条块管理机制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并且是自始至终的障碍。这些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解决这一难题。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智慧系统导论

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来,中国进入了大范围的持续的智慧城市建设热潮,包括县级城市在内,有约700个城市进行了智慧城市建设,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的。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应该看到在光鲜的概念之下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有:

(1)投资巨大,收效甚微。

虽然不少城市经过这些年的智慧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的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城市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这种成效与动辄几十亿甚至上千亿的巨大投资完全不对称,绝大部分已经建成的项目都是夹生饭,功能缺乏实用性而导致应用推广极其困难。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城市主要领导对智慧城市建设缺乏认识深度,拍脑袋想当然,没有把应用需求放在第一位,为建设而建设,缺少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项目结束了才明白智慧城市大概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

(2)盲目攀比,一哄而起。

全世界总共只有1000多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就占了一半多。严格意义讲,只有城市管理水平达到了一定高度,适合进行智慧化流程再造时才能进行智慧城市建设,否则不但达不到提高城市运转效率的目的,反而还会起反作用。显然,中国这几百个城市中,有许多城市管理水平到不了适合进行智慧化流程再造的高度,甚至没有认真评估过,自己的城市到底有无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性,以及建设智慧城市的可行性条件。这是盲目攀比的心理造成了一哄而起的局面,也是造成投资大、收效小的主要原因之一。

(3)缺少特色,千城一面。

在中国近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都由政府主导,相关职能部门以建筑工程设计替代建筑艺术设计,造成当前城市建设“千城一面”的现象。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进程中,又在以IT技术专家替代规划专家,造成新的智慧城市建设“千城一面”。智慧城市建设并不仅仅是一项技术工作,也不是一项简单的项目建设,只有紧扣城市特色,紧紧抓住城市自身发展规划的特色和灵魂,紧贴城市自身的实际需要,做出有自己特色的并且具有前瞻性的智慧城市建设方案,量力而行分步有序落地实施,才能够真正服务于本地经济发展和城市管理,才能够起到智慧城市建设这种中长期规划项目应有的作用。

(4)各自为政,重复建设。(www.daowen.com)

政府的条块管理机制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并且是自始至终的障碍。智慧公安、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教育、智慧医疗等,一切以政府的条块划分为基础,从信息化基础设施到物联网基础设施都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建设。这些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在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策略解决这一难题。现在,各地又兴起建设城市大数据中心的热潮,希望政府不要赶时髦、走形式,让这些大数据中心真正起到统合数据建设、统一提供数据应用支撑的作用,同时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政府各部门已经投资建成的设施,变废为宝,让数据产业成为绿色产业。

(5)互不联通,孤岛丛生。

条块分割建设的现状必然造成到处都是“信息孤岛”,哪怕只是一个校园,教学、行政、后勤、保卫、图书馆、实验室等,也都各自建设一套系统,“信息孤岛”进一步变成“智能孤岛”,哪还有什么“智慧化”可言?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是有意识地、主动地促进城市化这一发展趋势,其核心是整合资源,要把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使城市成为一个互联互通的大系统,而“信息孤岛”则成为资源整合过程的最大障碍。在技术层面,存在着产品标准、建设标准和评价标准实用性不够或缺失的问题,不同产品之间、不同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的难度大。在管理层面,城市部门行政分割、管理分治的现象普遍存在,横向协同困难,缺乏科学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即便城市各条块在长期的信息化应用中积累了海量的数据和信息,也难以快速形成智慧城市基础数据库。消除孤岛现象,虽然困难重重,但必须迎难而上、逐个解决。

(6)概念追风,面子工程。

互联网到信息化,从物联网到大数据,从云计算到区块链,以及边缘计算、数字孪生、城市大脑等,这些年来与智慧城市有关的新概念层出不穷。不少主政一方的领导习惯于对各种新概念热捧热追而不计后果,导致一大批华而不实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出现。小城市与大城市不同,大城市与特大城市不同,内陆城市与沿海城市不同,西部城市与东部城市不同,虽然新技术、新概念都有其非常美好诱人的一面,但每个城市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所处的周边环境不同,每个城市只能根据自身的条件、自身的需求,选择有限的技术,进行有限的规划,建设有限的智慧城市。例如,数据共享很重要,但是否要把一个城市的全部数据进行共享作为目标?这显然既无必要,也不可行;城市大脑作为一种设想,有其诱人的一面,但现阶段主要还是计算机在执行人们编写的程序和指令,只能模仿一些人类的判断,思维与智慧的元素还很少,距离人类智慧还有很远很远的距离。另外,城市有其自然运行规律,是否需要大脑这样的机制,有待商榷。因此,我们不能对此抱以过高的期望和不切实际的幻想。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远不止这些。概念的不断变换、规划的不断调整从另外一个方面说明,我们是在迷惘中前行。城市发展理论自身也在一个争论、实践、调整的过程中,作为城市发展附属物的智慧城市建设,在跟随这一过程、服务于城市发展的同时,如何去影响、促进甚至引导城市发展,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