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村里举办的社戏:阎公庙庙产资助,让全村每晚看戏

村里举办的社戏:阎公庙庙产资助,让全村每晚看戏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概是由阎公庙的庙产出一部分钱加卖座位的钱合办。这样一台戏演5个晚上,这家人就可以每晚看戏了。所以一到演社戏,整个村子就会沸腾起来。社戏除厚街演大戏外,涌口、桥头演大戏也比较多。上世纪40年代末,阎公庙演大戏,演完以后,厚街竟有几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跟着演戏的老倌去了广州学戏。一时,厚街人议论纷纷。

村里举办的社戏:阎公庙庙产资助,让全村每晚看戏

竹溪三大姓氏王、陈、方,王氏居西边厚街、涌口一带,陈氏居桥头一带,方氏居东边,河田、寮夏、汀山一带。在社会比较安定的情况下,能够每年演一次大戏(粤剧)的只有厚街、桥头两个村子。

这种社戏早年由公家(祠堂、庙宇的田地收的租)出一半钱,另一半是卖座位的,由乡绅发起。例如阎公庙每次演大戏总是在近鳌台的牌楼下草田搭戏棚。大概是由阎公庙的庙产出一部分钱加卖座位的钱合办。

戏棚搭的很大,两旁有吊楼。前面放竹椅,一张竹椅可以坐4个人,有钱人家一台戏就买几张竹椅。这样一台戏演5个晚上,这家人就可以每晚看戏了。演完戏后,那竹椅就归买者所有。正面的两旁是板位,用板条搭一行行座位,这些位是零售票,便宜多了。

除了阎公庙演戏外,公山(今大明塘市场东)也演戏,戏棚搭在鱼塘中,有时人太多,棚不安全,挤塌了,就叫爆棚。现在以“爆棚”形容人多,热闹。

演戏多在春节前或春节后,或早春二月农闲时节。一到演戏,很多人通知上下三村的亲戚朋友来看戏,招呼吃饭、住宿,顺便也相叙一番。因为从前是农耕社会,加上交通不便,人因为不得闲,便趁此机会相叙亲友之情。那时娱乐极少,除了听木鱼书、盲人歌就不多了。所以一到演社戏,整个村子就会沸腾起来。(www.daowen.com)

社戏

除厚街演大戏(称粤剧为大戏,大概是区别于街头江湖卖药演的小戏)外,涌口、桥头演大戏也比较多。

上世纪40年代末,阎公庙演大戏,演完以后,厚街竟有几个十七八岁的大姑娘,跟着演戏的老倌去了广州学戏。一时,厚街人议论纷纷。那时人们观念守旧,认为做戏的是下九流。去学戏时,很多人都羡慕老倌(演员),但内心又歧视他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