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三国文化跨界传播与品牌再生产

新三国文化跨界传播与品牌再生产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赤壁》融入了现代视角,在全球观众面前展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和东方美学价值,这部电影的成功将鼓励后继者在电影中融入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为电影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赤壁》之后,必将有更多的国产电影出现在世界文化竞技场上播撒中华历史文化。《赤壁》是以好莱坞大片的技术和艺术手法拍摄出来的中国古装史诗片,本身就可以被视为在现代工业文明中将民族文化符号意义进行国际传播的典型作品。

新三国文化跨界传播与品牌再生产

电影艺术品与消费品的集合体,作为艺术品的它具有文化属性,而作为消费品的它拥有商业属性,这样的双重属性让电影产业的发展充满矛盾,究竟该怎样做才能兼顾电影的文化与商业属性,这一点值得深入思考。韩力扬[47]老师认为,兼具两种属性不是一种可能性,而是必要性,商业电影也要能够传播文化。打造商业大片是中国电影步入国际市场的第一步,其中必定要将中国文化与中国特色鲜活地呈现于全球观众眼前,从而使得世界了解中国社会现状,正视中国历史文化,这就需要中国电影摸索出本土化等手段,既不能太生疏,拒外国观众于千里,又不能太“国际化”,把本土特色改得洋味十足以致面目全非,让本国观众看得不是滋味。在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曾陷入过这样的境地,即让中国电影逐渐失去自我,失去本土特色。所谓的商业大片一味迎合国际市场却没有找到正确的突破口,不断重复着一个模式,使得电影品质没有提升、没有进步,被诟病为“没有艺术追求”。西方优秀电影的艺术价值确实值得肯定与借鉴,但是不知从何时起,这种借鉴却变成了一种拙劣的模仿和复制,许多电影从业者以西方电影的价值评判为准绳,将之蛮横地套用到我国电影的创作过程中,构建出西方人所以为的东方,拍出非中非西的片子,导致严重的“水土不服”,文化霸权主义是否在不知不觉中已深入骨髓而不自知?这些都值得中国电影人深思。

电影导演承担着一个重要使命,即传承文化精神。而电影中的文化价值也恰恰是传播民族文化的一个前提条件,无论是本国民族文化还是其他民族文化,都需要电影人的传播。在我国电影的发展过程中,电影人不断汲取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电影呈现与西方艺术特点交融的倾向,利用西方优秀电影的创作与营销模式来更好地保持和发展本民族文化特色。陈勇曦[48]老师强调,《赤壁》以三国为舞台,将人们所熟知的历史故事和历史人物搬上大银幕,能够展现民族文化精髓,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赤壁》融入了现代视角,在全球观众面前展现了中国的文化特色和东方美学价值,这部电影的成功将鼓励后继者在电影中融入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为电影文化传播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

电影《赤壁》以“忠义”理念推动古代文化前进的步伐,以英雄间的情谊展现古今人共同追求的人文精神,以和平理念宣扬古代核心理想价值,以团结理念凸显古代精神文化的精髓。臧焱辛[49]老师以《赤壁》为切入口,挖掘电影中传达的的古代文化精神,认为电影人应怀有一种历史使命,因为电影是各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和展示平台,承载了特定时期的历史文化,开展了文化上的有益创新,是大胆的尝试。《赤壁》之后,必将有更多的国产电影出现在世界文化竞技场上播撒中华历史文化。

李阳[50]老师以电影《赤壁》为例探索翻译与文化的关系,他认为语言承载文化,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它记录着文化的存在与演变,同时也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但要有双语能力,而且要有双文化乃至多元文化的知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再现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

《赤壁》是以好莱坞大片的技术和艺术手法拍摄出来的中国古装史诗片,本身就可以被视为在现代工业文明中将民族文化符号意义进行国际传播的典型作品。中、西两种模式、两套价值标准体系必定会产生一些矛盾。杨珍[51]老师以《赤壁》为例,强调面对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象征性参照”问题之时,模仿西方模式一定会以其思维模式来思考,为其话语权所影响;而转向传统又会发现传统已支离破碎却也和现代性隔膜太深,这是一种两难的困境。既然这样的困境我们无法逾越,那么“对任何历史知识与人类真正需求的权威性假定提出质疑。允许对立的、互相矛盾的各种声音、议论、论著、论调互相对话,允许它们悬而未决、竞争和争斗”——这未尝不是一种多元文化背景之下宽容的文化心态。(www.daowen.com)

电影艺术是一种文化的体现和一种文化的输出。岳振国[52]老师认为,电影《赤壁》中置入投壶、蹴鞠、剑舞、书法、绘画、茶艺音乐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形式,让国内外观众都能受到文化的洗礼和熏陶,感受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卢玉萍[53]老师主要以电影《赤壁》为主题,从几个方面对文化传播中的民族精神进行具体分析:一是电影中的民族精神的体现,包括电影所处背景时代赋予电影的文化意蕴,制作班底双重文化寓于电影《赤壁》的背景意义。二是电影中的传播手段方面,包括个人英雄主义、口语化的对白、好莱坞式的战争场面的渲染。三是片中具体的片段表现出的文化差异,包括借东风的文化意蕴、“略懂”的文化意蕴。卢玉萍总结道:吴宇森导演合理运用其制作团队独特的天然文化因素,通过个人英雄主义在电影中的体现、口语化的对白和好莱坞式的战争场面的渲染,让观众从各种层面上接受有中华民族特色的民族精神,为中国走向世界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可谓功不可没。

电影是跨文化传播的载体,杨颖[54]老师通过电影跨文化传播的分层解读模式对《卧虎藏龙》和《赤壁》进行剖析,认为要更好地实现电影跨文化传播,就要提高视听效果,创造共通的语境,关注题材和故事中文化共通的符号,通过故事与主题的契合达到深层共鸣,作品应采取宽容的文化态度,打通不同文化间的审美隔阂,以获得多元文化的接受认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