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装饰艺术设计类型简介

装饰艺术设计类型简介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装饰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在短短几十年中,装置艺术已经成为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先锋。由于装置艺术把展览的场所搬到室外,放置在经过翻修的民居、废弃的厂房、简陋的仓库,以“平民化”的面目出现,实际上具有普及艺术的意味。随着装置艺术被大众认可和推崇,装置艺术设计本身也在变化。观众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装饰艺术设计类型简介

装饰艺术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从装饰的应用范围上讲,在服饰设计、壁画雕塑家具设计、陈设品设计、产品设计、城市建筑与园林美化的设置等方面都离不开装饰造型和装饰图案设计,信息传播中的广告、包装、标识、插图、样本和书籍等设计也包含着装饰的因素,它们均属于装饰设计研究的范畴

装饰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不断更新,现在已由饰物的从属地位,逐渐形成了独立的设计样式,在形式美上具有较为完整、系统的自律性,已成为艺术设计的一个特殊门类。从装饰艺术设计的不同表现形式来看,可分为装置艺术、装饰雕塑、装饰版画、装饰壁画和壁毯、壁挂、小型壁饰、装饰屏风、室内装饰陈设品、服饰、民间工艺设计等;从装饰艺术设计的不同使用材料来看,可分为漆器艺术、陶瓷艺术、石膏艺术、纤维艺术、布艺、纸艺、铁艺、玻璃艺术、木石雕刻艺术以及综合材料装饰设计等;从装饰艺术设计的不同加工工艺来看,可分为手绘艺术、镶嵌艺术、编织艺术、刺绣艺术、印染艺术、雕刻艺术、烧制艺术、锻造艺术、吹制艺术等。

1.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是指艺术家在特定的时空环境里,将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已消费或未消费过的物质文化实体进行艺术性地有效选择、加工、改造和组合利用,演绎出新的展示个体或群体的、具有丰富文化意蕴的艺术形态。简单地讲,装置艺术就是“场地+材料+情感”的综合展示艺术。装置艺术的发展在题材选择、内容关注、文化指向、艺术品位、价值定位、情感流向和制作方法等方面,都呈现出多元的、复杂的状态。

装置艺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也称为“环境艺术”,与六七十年代的波普艺术、极少主义、观念艺术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短短几十年中,装置艺术已经成为当代艺术设计中的先锋。很多装置艺术最初都是在“非正式”的场所展览,例如旧金山的卡帕街装置艺术中心就是由分散的一栋栋经过翻修的民房组成。由于装置艺术把展览的场所搬到室外,放置在经过翻修的民居、废弃的厂房、简陋的仓库,以“平民化”的面目出现,实际上具有普及艺术的意味。同时,装置艺术还反对艺术馆用象牙之塔把艺术与生活隔离。它不仅“平民化”,还直接进入生活:有的室外装置以声响雕塑组合的形式出现,有的建成奇异的园林,有的又像梦幻世界的建筑,有的则用来装饰大楼外墙,真正成为普通大众可观可游的生活环境,如北京的798艺术区(如图2-79和图2-80所示)。

随着装置艺术被大众认可和推崇,装置艺术设计本身也在变化。当代装置艺术不再是对传统的艺术馆展览的一种反叛,相反,现在已经成为艺术馆的宠儿。最初以反对艺术馆永久收藏为其宗旨的装置艺术,也进入艺术馆的永久收藏品名单。以美国圣地亚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为例,在其举办的67次装置艺术展览中,有58件被博物馆收购,成为永久收藏品。现在西方已经有专门的装置艺术博物馆,例如英国伦敦的装置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的卡帕街装置艺术中心等。特别是纽约新兴的当代艺术中心,几乎就是一个装置艺术的展览馆,在其庭院中,修筑了露天装置艺术的专用隔间。而在西方当代艺术馆的展览中,装置艺术也越来越占据重要位置。装置艺术因多采取生活用品工业品等而与大众生活意象相联系,以其对大众生活意象的反诘与超越而获得了大众化和贵族化的双重品格

图2-79 北京798艺术区

图2-80 艺术区内原798工厂厂房外的装置艺术

装置艺术一般具有以下特征:装置艺术首先是一个能使观众置身其中的、三度空间的“环境”,这种“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装置艺术是艺术家根据特定展览地点的室内外环境和空间特地进行设计和创作的艺术整体(如图2-81所示)。装置艺术是可变的艺术,艺术家既可以在展览期间改变组合,也可在异地展览时,增减或重新组合。装置的整体性要求相应独立的空间,在视觉、听觉等方面,不受其他作品的影响和干扰。装置艺术是人们生活经验的延伸。观众介入和参与是装置艺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装置艺术创造的环境是用来包容观众,促使甚至迫使观众在界定的空间内由被动观赏转换成主动感受,这种感受要求观众除了积极思维和肢体介入外,还要使用其他所有的感官,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甚至味觉。为了激活观众,有时是为了打破观众的惯性思维,那些刺激感官的因素往往经过夸张、强化或异化。装置艺术不受艺术门类的限制,可自由地综合使用绘画、雕塑、建筑、音乐戏剧、诗歌、散文、电影电视、录音、录像或摄影等任何能够利用的形式和方式,可以说装置艺术是一种开放的装饰艺术设计形式。

2.装饰雕塑

雕塑是雕、刻、塑三种方法的总称,以各种可塑的(如黏土、石膏)或可雕、可刻的(木、石、骨、牙、金属)材料,制作出各种实体形象。因此,雕塑艺术是立体造型艺术,即用三维空间表现的一种艺术形象以达到交流思想感情的目的。雕塑分为纯雕塑和装饰雕塑。纯雕塑(如图2-82所示)可以自成一体,不作为建筑物或任何装饰的一部分。装饰雕塑(如图2-83所示)是指被固定在建筑物或特定的环境中,从属性强,其尺度、材料与形态受到一定的限制。装饰雕塑具有“次艺术”特征,其主要特点是装饰,强调的是形态、色彩、肌理、空间、光影、节奏和情调等设计元素与环境的配合,充实和丰富所属的环境空间;标识性是现代装饰雕塑的又一特点,其鲜明的形象既提高了视觉冲击力,又具有很强的标识作用,兼具了装饰与实用的功能。

图2-81 Alina&Jeff Bliumis“避难所”

图2-82 大卫雕塑

图2-83 城市雕塑

雕塑因形式的不同又分为独立式和浮雕。前者是一种没有任何依托、可以从任何角度和方向欣赏的;后者是直接雕刻在墙上的,以墙壁、石板、木板载体,因雕刻深浅的不同又可分为浅浮雕和高浮雕。雕塑所使用的材质有木材、砖材、石材金属材料、玻璃钢和混凝土等。

雕塑的历史悠久。古埃及的雕塑风格静穆、庄重,具有浓郁的神秘主义宗教气息;古希腊的雕塑风格优美典雅、庄严宁静、和谐理想;古罗马的雕塑风格求真求实、立体感强;美洲的雕塑多大型,风格淳朴、悲壮而奇诡;非洲传统的木雕构思奇特,造型高度概括和夸张,粗犷的线条加上细腻的工艺,尽现非洲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和神奇浓郁的艺术魅力;中国雕塑的装饰风格典雅、含蓄、端庄优美。

现代雕塑是装饰艺术形象大使,不同个性的雕塑家代表着不同的装饰风格。马约尔的雕塑宁静、浑厚、丰满;布朗库西的雕塑简洁、单纯;摩尔的雕塑内涵丰富、造型独特(如图2-84所示);毕加索的雕塑夸张变形、结构复杂。20世纪50年代又出现了活动雕塑,是一种新的动态艺术形式,打破了雕塑静止的固有形态,借助于风、磁、电等动力产生局部运动,并结合音响、灯光等,营造出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还有以假乱真的真人雕塑,既属于一种行为艺术,也能作为装饰艺术而兼具实用性,如通过真人雕塑的商业秀来吸引受众眼球

图2-84 侧卧像

3.中国民间工艺设计

民间工艺是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就地取材,以手工生产为主的工艺美术品。中国民间装饰艺术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有着浓郁的民族风格,具有求大、求活、求全、求美四大特点。其种类大致包含三大类内容,一是诸如剪纸、年画、皮影、布玩具、泥塑和陶器等突出审美情趣的艺术品,二是生活用具、服饰、家具和交通工具等偏重实用的器物,三是如神像、供品、纸码和祭祀等器具带有宗教色彩的物件。以承载传统文化为目的的中国民间工艺设计的种类有如下几种。

(1)剪纸

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等工具以一张纸为制作材料,通过民间艺人的巧手创作出来的造型简朴、大方,整体上相互连接的图案。剪纸可以是单张、多张或小批量生产的,有阴刻、阳刻之分,也有阴阳相结合的形式,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如图2-85所示)。在实用功能和类别上有喜花、挂笺、窗花等单色或彩色剪纸。我国各地剪纸都各具特色,如山西吕梁地区的剪纸含有汉代石刻艺术所具有的质朴、粗犷、雄浑、博大之气;晋南剪纸刀笔遒劲、酣畅淋漓,且具有粗中见细、拙中藏巧的特点;雁北的广灵、灵邱剪纸凝重而艳丽,既有塞外之野趣,又存关内之隽秀;而地处山西腹地的晋中剪纸,则呈圆润秀丽、纤巧精细的风格。

(2)木版年画

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艺术通过木刻水印的方法印制的批量装饰年画。一般是多套木版通过多次水印而成的,也有局部手绘装点的。画面内容涉及范围广,一般为六神图像、祝福祈祥、戏剧传说、神话故事和劳动场景等。木版年画有单幅、对幅和多幅连环画等形式。中国的木版年画造型简朴生动,民间趣味浓厚,最具地域代表性的有天津杨柳青(如图2-86所示)、山东潍坊杨家埠、江苏苏州桃花坞、河北武强、四川绵竹、广东佛山、湖南邵阳、河南朱仙镇等,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传统工艺品。

图2-85 仙寿

图2-86 年年有余

(3)民间绘画

民间绘画一般分为三大类,即北方的炕围画、江南的灶台画以及农民画(如图2-87所示)。由于作者和使用者都是农民,表现的也是农民的生活或民族民间的事物,有着广泛的生活基础和鲜明的特色。而少数民族的绘画以西藏的唐卡为代表。

(4)皮影

皮影是用于皮影戏表演而制作的。艺人们手执皮影身上的拉杆,做出各种剧情需要的动作,通过灯光的照射和锣鼓、唱腔等配乐,形成一部精彩的戏剧。皮影以陕西、青海地区为代表,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结晶,一般是在牛、羊或驴皮上雕镂刻成的平面图像,采用阴阳虚实相结合的造型,运用类似于剪纸的方式,但其做工更加精细纤巧,色彩艳丽(如图2-88所示)。皮影的造型异常丰富多彩,有自己一系列的夸张、变形、象征、示意等具体程式

图2-87 户县农民画

图2-88 皮影

(5)布玩具

用布做外壳的软雕塑,一般多为动物造型,如鸡、牛、羊、虎(如图2-89所示)、鱼等,并在上面装饰布贴花、挑花、绣花等。它采用抽象夸张的设计手法,把儿童的形态精神与动物的形象交融互渗,使布玩具形象憨态可掬,放射出了儿童纯真、善良和热闹的审美形态,被现代社会常作为室内装饰之用。

(6)泥塑

泥塑俗称“彩塑”,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雕塑工艺品。制作方法是在黏土里掺入少许棉花纤维,捣匀后,捏制成各种人物的泥坯,经阴干,涂上底粉,再施彩绘。泥塑艺术发展至唐宋为鼎盛时期,著名泥塑有甘肃敦煌莫高窟菩萨。至清代,泥塑形成南北两大著名流派:北方有天津“泥人张”,南方有无锡“惠山泥人”。“泥人张”指天津泥人张长林,是捏塑世家,作品以写实为特色,人物造型,音容笑貌,色彩装饰,无不强调一个“像”字。其子张兆荣、孙张景桔继承祖业,为中国彩塑艺术做出贡献。“惠山泥人”又可分两类:一类“泥要货”供儿童玩耍,“大阿福”(如图2-90所示)是最典型的作品,其造型丰满活泼、浑厚简练,色彩明朗热烈,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另一类为“手捏戏文”,主要塑造戏曲人物,这类泥人很注意神态刻画,造型适当夸张,表现技法精练,色彩纯朴、深厚,实有江南地方特色。现代著名艺人有胡新明、王忠富、于庆成等人。此外,陕西凤翔、河南淮阳的泥塑风格粗拙、憨稚,苏州、无锡、潮州的泥塑风格精细灵巧,福建泉州的戏曲泥塑佛教色彩浓厚。

图2-89 布老虎

图2-90 抱狮阿福

(7)印染

中国民间印染的历史悠久,常用的方法有蓝印花、蜡染扎染等。

蓝印花(如图2-91所示),数百年来一直盛行于中国各地,在江苏、山东、陕西、四川、湖北、河南、江西等地都有大量生产。蓝印花布以镂空型纸板为花版,上面刮上石灰豆粉浆,漏印于棉布上,前后分多次放入植物靛蓝染料中染色,染色完毕后去粉洗净,就能得到美丽的花纹。蓝印花布从制版到染色,工艺复杂,花样风格多样,能给人们一种清新朴实的美感,深受人们喜爱。

蜡染(如图2-92所示),以中国贵州少数民族地区为代表,以石蜡和蜂蜡作为防染材料,以各种铜片刀作为描绘工具,在棉布上制作出各种美丽的花纹,然后放在染料中染色,最后,洗去浮色且褪去蜡,便完成蜡染布制作。贵州地区的布依族苗族等民族设计的蜡染图案风格各具特色。

扎染(如图2-93所示),以云南地区为代表,通过绳索不同捆扎棉布的方法达到防染目的,代表花纹有“小蝴蝶”“小菊花”等,图与地蓝白相间,透出质朴之美。此外,还有夹染、卷压染等工艺。

图2-91 蓝印花

图2-92 蜡染

此外,还有陶器、脸谱、面具、漆器、面塑、绢人、刺绣艺术、草编和竹编工艺品(如图2-94~图2-96所示),以及木、石、砖三大雕刻等民间工艺类型,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民间工艺美术的整体。民间工艺承载着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其设计风格纯朴稚拙、随意大方、夸张活泼;图案带有很强的装饰性,并有深刻的寓意;造型上采用大胆的取舍、夸张和提炼;色彩艳丽、色调对比强烈;形象和构图饱满。同时,由于民间工艺的使用范围广泛,既可以供生活使用,又可用于装饰美和美化环境,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统一的特点。

图2-93 扎染

图2-94 击鼓说唱陶俑

图2-95 贵州傩面具

图2-96 平遥推光漆器

4.陶瓷艺术(www.daowen.com)

中国是瓷器故乡,英文CHINA一词就有“中国”和“瓷器”的双重意义。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原始人便创造了陶器。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这一“土与火”的艺术不断丰富、成熟、推陈出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出现了原始瓷器。又经过千余年的创造积累,东汉时期由浙江地区创烧出成熟的青瓷器。唐代的赵窑青瓷和邢窑白瓷以及唐三彩都非常著名。至宋代,当时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并称为宋代五大名窑,各具风格、多姿多彩,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此后,元代的青花瓷成为瓷器的代表,其中江西景德镇最为有名,被称为瓷都。明清时期的青花、粉彩、祭红、郎窑红等产品都是我国陶瓷史上光彩夺目的明珠。中国陶瓷经历了从陶到瓷、陶瓷齐驱的发展历程,被喻为中国文化的象征。

我国的陶瓷制品无论在材质、造型或装饰方面都有很高的工艺和艺术造诣。

(1)陶瓷的材质

陶瓷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通俗地讲,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黏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和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叫陶瓷。

用陶土成型、烧制的器皿叫陶器(如图2-97所示),质地粗糙、多孔,一般为红色或砖青色,无光泽,烧制时窑内温度一般在950℃~1 165℃之间,不透明体,通常有不施釉和施釉之分。

用富含石英和云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等成型烧制的器皿叫瓷器(如图2-98所示),其质地细密,一般为白色、青色,在器表施有釉面,烧成温度在1 200℃以上,光泽平滑,呈半透明。

图2-97 陶器

图2-98 元青花缠枝牡丹纹带盖梅瓶

炻器又称缸器,是介于陶器和瓷器之间的制品,质地致密,多为棕色、黄褐色或灰蓝色,坯体不透明,已完全烧结,这一点很接近瓷器,但仍有2%以下的吸水率,如紫砂器(如图2-99所示)。

(2)陶瓷的装饰

自从陶瓷被人类烧制成功后,对陶瓷的装饰就在不断地探索和改良中进步,大体上可归纳为“胎装饰”“釉装饰”和“彩装饰”三种方式,三种方式相互结合,就构成难以尽数、多姿多彩的陶瓷制品。

胎装饰包括造型(如图2-100所示)、堆塑、贴塑、模印、剔、划、刻、镂(如图2-101所示)以及绞胎、套接等对胎体的美化加工方式。

图2-99 惠祥云紫砂壶

图2-100 造型

釉装饰是以各种不同釉料的配制和涂施,达到遮盖胎体、美化器物、利于使用的装饰功能。釉是一种玻璃质体,能弥补坯体上细小的缝隙和孔洞,可以改善陶瓷的表面性能并提高其力学强度。施釉的陶瓷表面平滑、光亮、不吸湿、不透气,易于清洗,有保护和美化坯体的作用。釉的种类很多,按烧成温度可分高温釉、低温釉;按外表特征可分透明釉、乳浊釉、颜色釉、有光釉、无光釉、裂纹釉(开片)和结晶釉等。如盛行于唐代的唐三彩(如图2-102所示),系素烧胎体涂白、绿、褐、蓝色釉,窑温高达1 100℃烘烤而成。

图2-101 胎体镂刻

图2-102 唐三彩

彩装饰的目的则全在于人们对美学的追求。瓷器表面装饰有釉上彩、釉中彩和釉下彩之分。釉上彩是指在已烧成的白釉或涩胎瓷器上,用色料绘饰各种纹样,再于700℃~900℃左右的低温窑炉中二次烧造,低温固化彩料而成,因彩绘施于釉上,因而易磨损,易受酸碱等腐蚀。其彩料应用广泛,有釉上五彩、粉彩(如图2-103所示)、新彩、珐琅彩、墨彩、描金等,釉色鲜艳,品种丰富且艺术性较强。釉下彩是指先在半成品坯体上彩绘图案之后,再施釉进入高温窑焙烧而成的。烧成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色彩经久不退,表面光亮柔和、平滑不凸出,显得晶莹透亮,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如图2-104所示)、釉下三彩、釉下五彩等。釉中彩,亦称高温快烧颜料,颜料的熔剂成分不含铅或少含铅,按釉上彩方法施于器物釉面,通过1 100℃~1 260℃的高温快烧,釉面软件包化熔融,使颜料渗入釉内,冷却后釉面封闭,细腻晶莹、滋润晃目,抗腐蚀、耐磨损,具有釉下彩的效果。

图2-103 清粉彩凤凰牡丹纹瓶

图2-104 青花釉里红云龙纹直颈瓶

现代陶艺利用陶土特有的质感,隐喻着本真的回归,探索纯粹的形式构成。利用陶土在肌理与质地上的丰富变化构造一种新的形式关系,丰富了纯形式的表现力,并侧重自我观念的表达。现代陶艺不以实用为主要功能,更多注重的是艺术性和装饰性。

5.纤维艺术

纤维艺术是利用天然动、植物纤维(丝、棉、麻、棕、藤、草等)或人造纤维等这些与人类最具亲和力的材料,以编织、环结、缠绕、缝缀、捆扎、粘接等技术,以绘、染、喷、绣、印等手法,结合新颖的构思,塑造出千姿百态的平面和立体的一种艺术形式。现代纤维艺术早已超越了经纬编织的古老概念,成为一种包容性极强的艺术形态。其范畴极其宽泛,传统样式的平面织物(壁毯)(如图2-105所示)、现代样式的立体织物(软雕塑)以及在现代建筑空间中用各种纤维材料表达观念的装置艺术作品均可列入其中,它们均在视觉与触觉、形式与内容等方面不断地给观者以全新的审美体验。

平面纤维艺术专指经纬交织而成的纺织物,从早期的壁毯发展而来。现代纤维艺术使用的材料扩展了许多,如利用金属丝、塑料绳、橡胶、纸材或皮革等新材料,且在构图中层次高低起伏变化比较大,可制成具象或抽象的平面艺术品,它以装饰为目的,追求作品的形式美(如图2-106所示)。

图2-105 传统样式的平面织物

图2-106 张海东、王甍“融-熔”

软雕塑(如图2-107所示)利用纤维艺术材料的丰富性,设计出立体形式,以其表面柔和、质地松软的立体艺术形式增加空间环境的人情味。而且它还突破了传统雕塑形态不可改变的固有形式,根据创作者的意图和空间的改变调节自身的形态、组合方式和展示方式,与光线相互配合,能产生丰富的三维效果。

图2-107 任光辉“生命之柱”

纤维艺术既有传统工艺美术的属性,也有现代艺术设计的特征,同时还兼容雕塑等纯艺术的特质,具有很大的综合性,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于一体。纤维艺术在软化空间,协调人、自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定材质的运用和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再加上纤维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物理性与化学性,使得纤维艺术作品具有御寒、保暖、防潮、吸光和隔音等功能效用。同时纤维艺术因材料的柔软温暖、形态亲切、色彩丰富,更容易从视觉上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当纯欣赏性的壁毯从实用织物中脱离的那一时刻起,纤维艺术便从对人类直接的物质关怀转向深层的精神关怀。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紧张的工作环境从各方面给人们施加压力,而纤维艺术具有的天然的亲和力能给人们以抚慰,并以超越时空的力量唤起人们对于远古文明的向往。

现代纤维艺术突破了固定模式的创作态度,加工处理自然柔软或新颖多变的综合材料,满足了人们深层次的心理需要。从材料出发,以此为创作基础,超越材料的束缚,使得作品具有空间生命力,成为当代人文思想表现载体的关键(如图2-108所示)。纤维艺术的无限开放性,为艺术家探索多元的纤维材料、开拓新颖的艺术形式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某些另类材料因为作者的恰当使用,给人以陌生化的视觉效果,很好地构建了个性化的审美王国。正如弗朗索瓦兹·克莱尔·普鲁东所说“自然畅达地抵达人的精神层面”。纤维艺术由于历史悠远,故常被人称作历久弥新的艺术。

图2-108 施慧“游影浮墙”

6.手绘艺术

手绘艺术源于对涂鸦艺术的喜爱。涂鸦艺术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早期的美国,是对波普艺术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它们在精神上有着一致性,都倾向于关注大众文化。涂鸦艺术是富有创造精神的纽约展现给世人的一种全新的、激动人心的表现形式,表达了对权威的蔑视,也是一个时代的精神状态和心理体验的记录和展现。轻松、随意、能自由宣泄情绪的涂鸦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已成为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当涂鸦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时尚的时候,这股风潮开始席卷人们的日常生活领域。由于手绘比工业印刷的机械性更具有欣赏价值,设计者可以尽情发挥,并充分展现个性和对艺术的追求,极大地满足了现代人“自己动手做”(DIY)的心理。

由于手绘的技巧和方法有自由和随意的特点,在丰富表现视觉语言方面具有其他装饰艺术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艺术的生动性在设计师灵巧的笔间流泻并贯穿于表现的始终,是设计师能动地、艺术地掌控作品的能力体现。在干净利落地准确把握形象特征之间,简练而不单调,严谨而不呆板,笔法沉稳而流畅,转折变化而丰富,形态准确而生动,笔顺有序而和谐,是艺术地增强作品视觉感染力的有效手法。

手绘艺术的载体,比较常见的有墙壁、家具、服饰、室内装饰品、布艺玩具,甚至是人体彩绘。从手绘T恤、裤子、鞋、手套、口罩、帽子到包包、抱枕、靠垫、玩具等,还有手绘墙(如图2-109所示)、手绘家具(如图2-110所示)、手绘瓶子和手绘盘子等装饰品,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添了许多艺术气息。

图2-109 手绘墙

图2-110 手绘家具

手绘的工具有国画用的勾线笔、中国画笔、油画笔、画刀、水彩画笔、马克笔、板刷、海绵、纺织颜色笔、丝瓜络等,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调色盘和笔洗多用不吸水的陶瓷、玻璃、珐琅质地的容器。手绘颜料有丙烯颜料、手绘专用颜料和纺织颜料等,它们具有不同的特性和装饰效果。丙烯颜料是一种水溶性绘画材料,可以反复堆砌,画出厚重的感觉;也可以加入粉料及适量的水,用类似水粉的画法覆盖重叠,画面层次明朗而丰富;如在颜料中加入大量的水分可以出水彩效果,画面纯净透明。丙烯颜料容易干燥,干燥后为柔韧薄膜,且坚固耐磨、耐水不褪色且无毒环保,适宜在吸水的粗糙底面上作画,如纸板、棉布、木板、纤维板、水泥墙面、石壁、亚光金属面板等。专用手绘颜料是专门针对手绘推出的一种新型颜料,绘画工艺简单,颜料色泽透明亮丽、色彩鲜艳、有遮盖力,固色效果更好。作画时不用调和油,也不需要稀释。其用途广泛,除用于纺织品的手绘和高档服装的修色外,在墙壁、木头、水泥、纸张上也都可以绘画。纺织颜料专门用于纤维布料上作画,其特点是画完后画面比较柔软,透气性好,色牢度比较高,洗后不容易褪色。

手绘表现因继承和发展了绘画艺术的技巧和方法,所以产生的艺术效果和风格便带有纯天然的艺术气质。手绘是随意、自由而丰富的,设计师不应被一种固有的概念和表现形式所困,而应利用和发挥各种工具和材料的优势,因势利导地去表达,不僵化并恪守“外师造化而不为造化所役”之信念,才能不断地有所创新和突破。

正在蓬勃发展的虚拟艺术设计是计算机虚拟技术与艺术设计结合的产物。计算机虚拟技术是20世纪末才兴起的一门崭新的综合性信息技术,融合了数字图像处理、计算机图形学、人工智能、多媒体技术、传感器、网络,以及并行处理技术等多个信息技术分支的最新发展成果,为用户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虚拟技术在艺术设计领域的广泛使用使得艺术设计的领域不断扩大,表现形式和内容也更加丰富,传播效果也更加真实和自然。

【注释】

[1]韩春明.工业产品造型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程能林.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3]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4]程能林.工业设计概论[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5]黄良辅,段祥根.工业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6.

[6]杨磊,蒋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建设与研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7]汤卓.我国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魅力中国,2009.

[8]赵继瑛.环境艺术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

[9]赵晓霞.浅谈现代设计与艺术、环境、科学之间的关系[J].大理学院学报,2004.

[10]仲岩.当代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趋势[J].艺术广角,2009.

[11]高宇.用设计改善人类环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

[12]赵继瑛.环境艺术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

[13]孟梅林,盛容.装饰艺术[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