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224所示,O'A'为建筑物纵墙所在位置,O'B'为横墙所在位置,O'C'为建筑物垂直高度方向。A、B为纵、横墙变形后的端点。纵墙实际沉降曲线OHA为数值模拟所得的实际沉降,纵墙名义沉降曲线OhA为基于纵墙两端点实际沉降值,连接两点所形成直线的对应值。纵墙相对挠曲变形是指建筑物纵墙实际沉降曲线与建筑物纵墙名义沉降曲线所对应的值的差值,基于前一节四种工况条件,计算建筑物纵墙的相对挠曲,如图2-25所示。
图2-25 建筑物纵墙相对挠曲变形曲线(www.daowen.com)
由图2-25可知,四种工况下,当D=1 m和D=3m时,纵墙相对挠曲变形呈现为下凹形态,相对挠曲变形随梁、柱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中,当D=1 m时,纵墙的相对挠曲程度最大,四种工况下相对挠曲变形峰值分别为4.1 mm、3.2 mm、2.6 mm、2.3 mm。当D=5m和D=7 m时,纵墙相对挠曲呈现“∽”形态,其特点为下凹形态的相对挠曲发生在建筑邻近基坑开挖面一侧,上凸相对挠曲发生在建筑远离基坑开挖面一侧,且随着距离D的增大,纵墙相对挠曲变形将由“∽”形态逐步转变为上凸形态。以D=5 m为例,随着梁、柱刚度的增大,纵墙近基坑开挖面一侧的下凹相对挠曲最大值逐渐减小,四种工况下的相对挠曲峰值分别为0.56 mm、0.42 mm、0.36 mm、0.33 mm。远基坑开挖面一侧的上凸相对挠曲变形最大值逐渐减小,四种工况下分别为1.37 mm、1.1 mm、0.98 mm、0.88 mm。当D≥9 m时,纵墙相对挠曲主要呈现出上凸形态。此外,当D=9 m时,建筑物基础中心位于基坑开挖面外部土体上凸变形最大值位置,此时纵墙上凸形态的相对挠曲最大。同样,变形峰值也随着梁、柱刚度的增大而减小,其值分别为2.12 mm、1.78 mm、1.57 mm、1.41 mm。当D≥18 m时,建筑因远离土体开挖面而受其影响较小,纵墙变形随之较小,工况3时,建筑物纵墙相对挠曲峰值仅为0.44 mm,工况1所对应挠曲峰值也仅为0.7 mm。
此外,纵墙相对挠曲变形峰值的出现位置并没有因建筑物梁、柱刚度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但其峰值的大小存在明显差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