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桩基与基础设计研究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桩基与基础设计研究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17纵墙墙体主拉应变矢量图当D=1 m时,建筑物相对挠度呈单一的下凹变形形态,纵墙主拉应变大致呈45°,主要分布于纵墙位于土体沉降最大值的两侧,并且主拉应变最大,为0.71‰,由此可知,较大的单一变形作用将导致纵墙产生较大值的拉应变。图2-18纵墙墙体主拉应变矢量图图2-19纵墙墙体主拉应变矢量图图2-20纵墙墙体主拉应变矢量图图2-18~图2-20为当建筑结构斜交于基坑开挖面时,其纵墙主拉应变的变化情况。

大底盘多塔楼结构桩基与基础设计研究

当α=90°时,正、背立面纵墙因基坑开挖的称性,所对应拉应变分布趋势差异不大,因而只针对正立面纵墙进行数值分析,如图2-17所示。

图2-17 纵墙墙体主拉应变矢量图(α=90°)

当D=1 m时,建筑物相对挠度呈单一的下凹变形形态,纵墙主拉应变大致呈45°,主要分布于纵墙位于土体沉降最大值的两侧,并且主拉应变最大,为0.71‰,由此可知,较大的单一变形作用将导致纵墙产生较大值的拉应变。分布特点如下:①应变较为集中区域发生在门、窗与墙交接处;②应变分布区域沿楼层往上相对缩小;③建筑物纵墙近基坑端应变最为集中,最大主拉应变发生在一层窗与墙交接处。

当D=5 m时,“∽”形的挠曲变形将使建筑物纵墙近基坑侧和远基坑侧均产生大致呈45°方向的纵墙主拉应变。一层窗间墙依然为应变较为集中区域,且远离基坑开挖面一侧的墙体拉应变明显大于邻近基坑开挖面一侧的墙体拉应变,说明此时建筑物主要以上凸挠曲变形为主,主拉应变的最大值为0.31‰。

当D≥9 m时,纵墙的因上凸变形作用将使得其两端产生大致45°方向的主拉应变。纵墙一层两端窗间墙主拉应变最为集中,且随着距离的增大,建筑物一层纵墙邻近基坑端的主拉应变将更加显现。当D=9 m时,正立面纵墙的主拉应变最为显著,其峰值为0.38‰。

图2-18 纵墙墙体主拉应变矢量图(α=30°)

(www.daowen.com)

图2-19 纵墙墙体主拉应变矢量图(α=45°)

图2-20 纵墙墙体主拉应变矢量图(α=60°)

图2-18~图2-20为当建筑结构斜交于基坑开挖面时,其纵墙主拉应变的变化情况。当建筑物跨越坑外沉降槽最低点时,正立面纵墙邻近基坑开挖面一侧及背立面纵墙远离基坑开挖面一侧的主拉应变较为集中,建筑结构的相对扭转使得正、背立面纵墙拉应变分布情况大致呈反对称状态。分布特点如下:①应变较为集中区域发生在窗与墙交接处;②应变分布区域沿楼层往上相对缩小。当建筑结构相对挠度成上凸形态时,一层窗间墙应变分布更为集中,并且主要集中在纵墙正立面邻近基坑开挖面一侧以及纵墙背立面远离基坑开挖面一侧。

选择两种典型工况(当D=1 m和D=9 m时),此时建筑物正立面纵墙跨越坑外土体沉降最大值点和上凸挠曲曲率最大点,相对挠曲变形因素对纵墙拉应变的影响作用明显高于扭转变形因素对纵墙拉应变的影响作用。正立面纵墙最大主拉应变随着夹角α的增大亦逐渐增大。α=30°时,纵墙最大主拉应变值依次为0.42‰、0.44‰;α=45°时,纵墙最大主拉应变值依次为0.49‰、0.47‰;α=60°时,纵墙最大主拉应值依次为0.56‰、0.50‰。与正立面纵墙不同,建筑物背立面纵墙主拉应变的最大值则发生在建筑物与基坑成45°角。α=30°时,背立面纵墙最大主拉应变值依次为0.36‰、0.58‰;α=45°时,纵墙最大主拉应变值依次为0.43‰、0.58‰;α=60°时,纵墙最大主拉应变值依次为0.37‰、0.58‰。

选择两种典型工况(D=5 m和D=12 m时),受所跨区域土体沉降变形影响,建筑结构发生的扭转、挠曲变形主要受所跨区域土体沉降变化的影响,其值均较小,建筑结构的扭转、相对挠曲变形的协同作用将决定其纵墙主拉应变的大小且当α=45°时纵墙的主拉应变最为明显。D=5 m时,正、背立面纵墙的主拉应变峰值分别为0.45‰、0.61‰;D=12m时,正、背立面纵墙的主拉应变峰值分别为0.44‰、0.49‰。由此可知,较小的复合变形作用亦将导致纵墙产生较大值的主拉应变。

此外,对比不同距离D条件下结构背立面纵墙主拉应变数值发现,当角度α成任意数值时,背立面纵墙最大主拉应变均出现在D=5 m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