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周史:古代'贽见礼'的特点与礼仪

西周史:古代'贽见礼'的特点与礼仪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贽见礼”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所用“贽”的品级和“贽”的授受仪式上。古时用来作为“贽”的礼物,主要有玉、帛、禽三等。上述礼书所说“贽”的品级,虽然略有出入,但大体上还是一致的。受贽和还贽,是“士相见礼”的主要礼节。当男家使者到女家接洽时,都要行“贽见礼”。接着要接受“束帛加璧”,以便出国行聘礼后举行享礼时应用;还要接受璋和“束帛加琮”,以便对邻国国君的夫人行聘礼和享礼时应用。

西周史:古代'贽见礼'的特点与礼仪

“贽见礼”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所用“贽”的品级和“贽”的授受仪式上。

古时用来作为“贽”的礼物,主要有玉、帛、禽三等。《尚书·舜典》说:

修五礼,五玉、三帛、二生(牲)、一死,贽[3]

“五玉”,《白虎通·瑞贽》说是珪、璧、琮、璜、璋;《史记正义》又认为是桓圭、信圭、躬圭、穀璧、蒲璧。“三帛”,郑玄以为是赤缯、黑缯、白缯(《史记集解》引)。“二生”,马融和郑玄都认为是羔和雁,为卿大夫所执。“一死”,马融和郑玄又都认为是雉,为士所执,因为雉不容易驯养(《史记集解》和《史记正义》引)。所有这些解释,大体上都是根据礼书的。

周礼·大宗伯》对贵族各阶层所用的“贽”,有具体的记述:

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国:王执镇圭,公执桓圭,侯执信圭,伯执躬圭,子执穀璧,男执蒲璧。以禽作六挚,以等诸臣: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士执雉,庶人执鹜,工商执鸡。

五等爵之说不见于西周文献,形成于春秋后期,《周礼》这个“以玉作六瑞”之说,采用五等爵,该已是春秋后期的制度;“诸臣”中“孤”的称谓,也不是西周所有,《周礼》这个六等臣分执六等“挚”之说,也该是春秋后期的制度。《周礼·射人》记载射人掌管朝仪中公卿大夫的席位和朝见礼节,也说:“其挚,三公执璧,孤执皮帛,卿执羔,大夫执雁。”《礼记·曲礼下》又说:

凡挚,天子鬯,诸侯圭,卿羔,大夫雁,士雉,庶人之挚匹,童子委挚而退。……妇人之挚椇、榛、脯、脩、枣、栗。

这里说天子执鬯,与《周礼》说“王执镇圭”不同。“鬯”是一种用香草和秬黍酿成的香酒,郑玄解释说:“天子无客礼,以鬯为挚者,所以唯用告神为至也。”其实,当时“鬯”不仅用于告神,也还用于招待贵宾,《礼记·礼器》说:“诸侯相朝,灌用郁鬯,无笾豆之荐。”《礼记·郊特牲》说:“诸侯为宾,灌用郁鬯,灌用臭也。”都是明证。《曲礼下》所说天子以鬯为挚,该是指招待贵宾而言的。《曲礼下》所说“庶人之挚匹”,也和《周礼》“庶人执鹜”之说不同。郑玄解释说:“说者以匹为鹜”,《白虎通·瑞贽》篇也说:“匹谓鹜也”,实际上“匹”从来不能解释为“鹜”的。黄以周《礼书通故》卷四九《名物通故》,认为“匹谓匹敌”,是在说:“其或用挚者,亦惟用之匹敌而已。”此说比较合理。

上述礼书所说“贽”的品级,虽然略有出入,但大体上还是一致的。就是高级贵族以玉为贽,有圭、璧等,稍次用帛;次等贵族则用禽为贽,有羔、雁、雉等。羔是小羊,雁据方苞、王引之的考证,即《尔雅》所说舒雁,也就是鹅[4],雉即野鸡。女子则以干果与干肉为贽,有椇、榛、脯、脩、枣、栗等。

仪礼》是春秋、战国间贵族行礼仪式的汇编,由此可以看到当时各种品级的“贽”的具体应用情况,以及“贽”在各种礼中不同的授受仪式。为了便于进一步探讨起见,现在简要叙述如下:

据《仪礼·士相见礼》记述,宾客初次会见主人时,必须执“贽”,冬天执雉,夏天执腒(干雉),要“左头奉之”。会见时,宾奉“贽”入门左,主人再拜受“贽”,宾再拜送“贽”。因为礼尚往来,主人照礼要回见,回见时,主人要执前此宾客带来的“贽”奉还。因为士与士相见,彼此地位对等,主人受“贽”之后,回见时必须还“贽”。受贽和还贽,是“士相见礼”的主要礼节。若是士往见大夫,大夫地位较士为高,就用不到回见,那么,当士初次奉“贽”来见时,就该当场辞谢而不受。如果这个士以前曾做过那个大夫的臣属,有过君臣关系,就应按臣礼往见,要“奠挚再拜”,就是把“贽”安放在地上而不亲授;主人要待宾回出时,派“摈者”还其“贽”于门外。至于大夫相见,大体上与士相见礼相同,因为彼此地位也对等,只是所用的“贽”不同,“下大夫相见以雁,饰之以布,维之以索,如执雉;上大夫相见以羔,饰之以布,四维之,结于面,左头,如麛执之。”要是士和大夫初次见君,就得严格地按照臣礼:

始见于君,执挚,至下,容弥蹙。……士大夫则奠挚,再拜稽首,君答壹拜。

王引之解释“至下”的“下”为“堂下”(《经义述闻》卷十),很对。执贽到堂下,奠贽再拜稽首,是臣见君的重要礼节,《论语·子罕》所谓“拜下,礼也”。(www.daowen.com)

按礼,宾主初次相见,或者有要事相见,都要行贽见之礼。古时贵族男女婚配,是要靠媒人从中说合的。当男家使者到女家接洽时,都要行“贽见礼”。据《仪礼·士昏礼》记述,“纳采”时,使者要执雁到堂上两楹(柱)之间,授给主人;“问名”和“纳吉”时也都要如此。至于“纳徵”,具有订婚性质,比较重要,使者所执就不用雁,而用玄束帛(五匹帛)、俪皮(一对鹿皮)。“请期”时仍用雁。当婿前往“亲迎”时,也要执雁前往,“奠雁再拜稽首”,因为女父是尊长,按礼只可“奠挚”而不能亲授。成婚后,新妇见舅姑(公婆),所用的“贽”是盛于笲中的枣栗和脩,都要“奠于席”而不亲授,因为舅姑也是尊长。如果婿在成婚前未亲迎,就得在三月后请见女父,见女父时,先要“奠挚再拜,出”。再经过女父的摈者把“贽”送出来,请求改行授受之礼,婿经过推辞一番,才能再受“挚”进入,由“主人再拜受,壻再拜送”。

聘礼是贵族高级的会见礼,“贽”的授受仪式,当然远比士相见礼繁复。据《仪礼·聘礼》记述,当使者受君命将出国聘问时,要由贾人(官名)开椟(藏玉之匣)取圭,授给宰,宰再授给使者。使者在受圭的同时,要接受君命,以便出国行聘礼时转致邻国国君。接着要接受“束帛加璧”,以便出国行聘礼后举行享礼时应用;还要接受璋和“束帛加琮”,以便对邻国国君的夫人行聘礼和享礼时应用。到邻国行聘礼时,使者要“执圭”往见,由摈者入告主人(国君),再出来“辞玉”,使者要升堂后,才能转致其君之命,由主人“受玉于中堂与东楹之间”。接着举行享礼,使者要奉“束帛加璧”往见,升堂后,致其君之命,由主人再拜受币。随后,对夫人行聘礼,要执璋往见;对夫人行享礼,又要奉“束帛加琮”往见。这样用圭、璧、璋、琮四种宝玉作为“贽”而行礼,是聘礼中的主要礼节,《聘礼记》所谓“凡四器者,惟其所宝以聘可也”。最后,由“君使卿皮弁还玉于馆”,使者在堂上“自左南面受圭退”。并由大夫还璋以及其他的礼玉、束帛、乘皮等。这样的“执玉”、“辞玉”、“受玉”、“还玉”,是这种高级“贽见礼”中四个重要步骤。

聘礼中除了上述的主要的贽见礼以外,还有许多贽见礼节。当使者初到近郊时,要行“郊劳”之礼,由国君派卿用束帛来慰劳,叫做“劳”;使者用束锦来回谢卿,叫做“傧”;夫人派下大夫用枣栗来“劳”,使者又用束锦来“傧”;所有这些“劳”和“傧”,都具有“贽见礼”的性质。行聘礼后,使者还有“私觌”或“私面”之礼,用束锦、乘马(四匹马)为“币”,进见时要“奠币再拜稽首”,要经过摈者辞谢,请求改行授受之礼,才“振币进授,当东楹北面”。这种币也同样具有“贽”的性质。此外,还有卿大夫“劳”宾之礼,由“大夫奠雁再拜”;宾有“问卿”之礼,由宾奉束帛入,“受币堂中西”。

觐礼是贵族最高级的“贽见礼”。据《仪礼·觐礼》记述,当侯氏(诸侯)到近郊时也有“郊劳”之礼,由王(天子)派使者用璧来“劳”,使者要“执玉”升坛,侯氏要“受玉”和“还玉”,还要用束帛、乘马来“傧”使者。朝觐的主要仪式是:

侯氏入门右,坐奠圭,再拜稽首,摈者谒(注:“谒犹告也,上摈告以天子前辞,欲亲受之如宾客也”),侯氏坐取圭,升致命,王受之玉。侯氏降阶东,北面再拜稽首,摈者延之曰升,升成拜,乃出。

侯氏所以要“奠圭再拜稽首”,因为侯氏是天子的臣属,按礼应行臣礼,要经过“摈者”请改行授受之礼,才由王“受玉”。朝觐后举行享礼,侯氏奉“束帛加璧”,也要“奠币再拜稽首”,要待“摈者”传呼王命,改行授受之礼,再由“侯氏升致命,王抚玉,侯氏降自西阶,东面授宰币”。这里除“受玉”以外,又多出“抚玉”这个礼节,该是表示尊者对臣下慰勉之意,犹如《士昏礼》新妇见舅时,新妇把贽“奠于席,舅坐抚之”。

根据上述礼书所载,各种“贽见礼”的特点,包括“贽”的品级及其授受仪式,主要可以归纳为下列五点:

(1)宾客初次会见主人,或者为了要事相见,都必须执“贽”进见。宾主间还有一定的授受“贽”的模式。

(2)宾客执“贽”进见时,必须按照宾客的身份和特定的任务,手执不同品级的“贽”。高级贵族执玉及帛,次级贵族执禽及币,妇人则执干果及干肉。对各种“贽”的手执的方式,也有特别规定。

(3)“贽”的授受仪式的举行地点,则按宾主的身份、等级和地位关系而有所不同。隆重的授受仪式举行于堂上,宾主地位对等者,举行于堂上两楹(柱)之间的中心地点;如果宾的地位较次于主人者,则举行于中堂之东、东楹之西,即不在两楹之间的中心地点,而略微偏东,以表示迁就立于东楹之东的主人[5]。礼节较次的,授受仪式则不在堂上而在庭上举行。

(4)举行“贽”的授受仪式时,一般都亲相授受。如果是小辈初次见长辈,臣下初次见君上,则将“贽”安放地上而不亲授,即所谓“奠挚”,以表示身份的低下。如果尊长有所推辞,然后再行授受之礼。

(5)“贽”的授受仪式举行后,主人按礼应把“贽”还给宾客。高级的“贽见礼”如觐礼、聘礼,在授受仪式中有“执玉”、“辞玉”、“受玉”、“还玉”等礼节。如果是小辈初次见长辈,臣下初次见君上,尊长可以受“贽”而不还,以表示接受其为小辈或臣下。

从上述五点看来,“贽”的品级及其授受仪式,不仅用来表示来宾的身份及宾主之间的关系,更用来确立亲族和君臣关系,成为建立和维护贵族组织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礼记·乐记》说:“朝觐然后诸侯知所以臣”。《祭义》也说:“朝觐所以教诸侯之臣也。”其实,不仅朝觐之礼用来巩固君臣关系,凡是臣下贽见君上之礼,都是为了确立和巩固君臣关系的。有些“贽见礼”是为了确立和巩固亲族关系的,如昏礼中婿贽见女父之礼,是为了确立岳父与女婿的关系的;新妇贽见舅姑之礼,是为了确立公婆与媳妇的关系的。《礼记·经解》说:“故朝觐之礼,所以明君臣之义也;聘问之礼,所以使诸侯相尊敬也;……聘觐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诸侯之行恶,而倍(背)畔侵陵之败起矣。”这仅就高级的贽见礼——觐礼和聘礼的作用而言,其实所有的“贽见礼”无不如此,行于君臣之间,所以明君臣之义;行于同辈之间,所以使相尊敬。目的就在于巩固贵族的组织关系,维护贵族统治的秩序,以加强贵族统治的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