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周史:姒姓曾国,夏后裔,不是姬姓随国

西周史:姒姓曾国,夏后裔,不是姬姓随国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史记·夏本纪》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缯氏……”《国语·周语中》记富辰说:“杞、缯由太姒。”《国语·周语下》记太子晋说:“有夏虽衰,杞、鄫犹在。”这个曾国原是夏的后裔,也是姒姓。这是说周王命令中巡省南国,先行,驻留在曾,史兒赶到,带来王命,命中出使大小各国。曾就是其中一国。这个曾国既然是姒姓,可知决不可能是姬姓的随国。因为河南、湖北间的曾国,当春秋、战国之际,还确实存在。

一九六四年上海博物馆从湖北运沪废铜中,拣选得春秋早期的曾子斿鼎,铭文开头说:“曾子斿择其吉金,用铸□彝,惠于剌(烈)曲。”一九六六年七月湖北京山苏家垅出土曾侯仲子斿鼎,铭文是“曾侯仲子斿父自作彝”。同时又出土曾仲斿父铺和曾仲斿父壶,铭文是“曾仲斿父自作宝甫”和“曾仲斿父用吉金自作宝尊壶”。该是出于同一人制作。马承源《商周青铜器文选》认为“烈曲”当即文献“曲烈”之倒文,“曲”,《说文》古文作“”,此铭正作“”。论证甚确。

图五十八 曾子斿鼎及铭文

一九六四年上海博物馆从湖北运沪废铜中拣出。残高十七点六厘米,口径三十一点八厘米,铭五行存四十一字。现藏上海博物馆。(上海博物馆提供)

《世本》记:“曾氏,夏少康封其少子曲烈于鄫,襄六年莒灭之”(《通志·氏族略》卷三引)。《史记·夏本纪》称“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缯氏……”《国语·郑语》韦昭注也以为缯国姒姓。《世本》“曲烈”可能是“烈曲”之误。《国语·周语中》记富辰说:“杞、缯由太姒。”《国语·周语下》记太子晋说:“有夏虽衰,杞、鄫犹在。”可知曾确为夏的姒姓后裔。《春秋·僖公十四年》记“季姬及鄫子遇于防”,《左传·襄公四年》载:“邾人、莒人伐鄫,臧纥救鄫,侵邾,败于狐骀。”狐骀在今山东滕县东南二十里狐骀山。《春秋·襄公四年》:“莒人灭鄫。”这个鄫国在今山东枣庄东,苍山西北。(www.daowen.com)

至于在今河南、湖北间的南阳盆地南部和湖北枣阳、随县一带出土的许多曾国铜器,当是另一个曾国,就是文献所说和申侯、西戎一起攻灭西周的缯或鄫国。这个曾国原是夏的后裔,也是姒姓。这个曾国西周时代确实存在。周昭王时的中甗载:“王令(命)中先省南或(国),行,(位)在(曾),史兒至,以王令(命)曰:‘余令女(汝)史(使)小大邦……。’中省自方,复造□邦。”这是说周王命令中巡省南国,先行,驻留在曾,史兒赶到,带来王命,命中出使大小各国。曾就是其中一国。这个曾国在今河南方城,与申国(今南阳西北)邻近。中甗所说“南国”就指南阳一带。这个曾国既然是姒姓,可知决不可能是姬姓的随国。

近人有主张在今山东的鄫国,就是从河南迁往的,并不可信。因为河南、湖北间的曾国,当春秋、战国之际,还确实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