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西周史:姬姓诸侯与异姓诸侯的布局

西周史:姬姓诸侯与异姓诸侯的布局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固此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怎样的布局,又是当时政治上的重要问题。李亚农在《西周与东周》第二章《周初诸民族的分布》中指出,周初姬姓诸侯的分封,主要是为了占有中原适宜农业生产的黄土层地区。日本学者伊藤道治在《中国古代王朝形成》第二部《西周史研究》的第四节“姬姓诸侯分封的历史地理的意义”中又指出,周初姬姓诸侯向东方地区分封,在于确保其向东方发展的交通线,扩展其统治势力,并占领主要的农业地区。

西周史:姬姓诸侯与异姓诸侯的布局

周公东征胜利以后,推行大规模的分封制,既是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手段,又是贵族内部对财产和权力进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成说:“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荀子·儒效》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周公这种分封制,虽然以姬姓贵族为主体,但是为了稳定统治的大局,又不能不照顾到异姓贵族,还得分封一些异姓诸侯。固此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怎样的布局,又是当时政治上的重要问题。

周公东征胜利,平定了武庚和三监的叛乱,接着就把许多殷和方国的贵族迁移到洛邑,并把他们分配给封君带往封国,基本上消除了他们在原住地区发动叛乱的危险,但是对于整个控制殷贵族的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因而还要继续对他们采用安抚和监督的策略。《史记·管蔡世家》说周公平定叛乱以后,“从而分殷余民为二,其一封微子启于宋,以续殷祀,其一封康叔为卫君”。这时周公为了安抚殷贵族,把降服于周的殷贵族微子启(纣的庶兄)分封于宋,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代殷后,奉其先祀”(《史记·宋世家》)。这时周公封微子启于宋,和过去武王封武庚于殷,性质是一样的,但是形势大不相同。因为微子启是自愿向周屈节投降的,又不曾参与武庚的叛乱,同时所封的宋国是商代早期的主要统治地区,这里殷贵族的势力没有殷地的那样顽强。周公把微子启的封国叫“宋”,还是沿用商代的旧名称,“宋”和“商”是一声之转。如同周人称“殷”为“卫”一样,“卫”和“殷”也是一声之转。王国维《说商》说:“余疑宋与商声相近,初本名商,后人以别于有天下之商,故谓之宋耳。”古代“宋”和“商”同声可以通用,“宋”古从“木”声,而“木”古有“桑”音[1]。直到春秋战国时代,人们还常把“宋”称作“商”。

周公为了安抚殷贵族,把商代早期国都商丘周围地区分封给殷贵族微子启,称之为“宋”,成为西周一个较大的异姓诸侯。同时还分封许多诸侯对宋形成内外两个包围圈,从它的西、北、南三面加以监督。内层包围圈主要是异姓诸侯,在宋的西北,有姒姓的杞(今河南杞县)、嬴姓的葛(今河南宁陵西北);在宋的西南,有妘姓的鄢(一作邬,今河南鄢陵西北)、姜姓的许(今河南许昌东)、妫姓的陈(今河南淮阳);在宋的南边,还有异姓的厉(今河南鹿邑东)[2]、传为神农之后的焦(今安徽亳县)。宋的外层包围圈主要是姬姓诸侯,北方有曹(文王之子叔振铎,今山东定陶西北)、郜(文王之子,今山东城武东南)、茅(周公之子,今山东金乡西北);西南方有蔡(蔡叔之子蔡仲,今河南上蔡西南)、沈(即聃,文王之子季载,今河南平舆北)[3]等。

李亚农在《西周与东周》第二章《周初诸民族的分布》中指出,周初姬姓诸侯的分封,主要是为了占有中原适宜农业生产的黄土层地区。日本学者伊藤道治在《中国古代王朝形成》第二部《西周史研究》的第四节“姬姓诸侯分封的历史地理的意义”中又指出,周初姬姓诸侯向东方地区分封,在于确保其向东方发展的交通线,扩展其统治势力,并占领主要的农业地区。我们认为这些分析都是正确的。当时多数诸侯都建都在靠近重要河流的地方。

西周初期对于姬姓诸侯的分封,主要可以分为东、北、南三个方向。其中最主要的是向东一线,沿着黄河两岸向东伸展,在黄河北岸有魏(今山西芮城北)、虞(今山西平陆东北)、单(今河南孟县西南)[4]、邘(武王之子,今河南沁阳北)、原(文王之子,今河南济源东南)、雍(文王之子,今河南焦作南)、凡(周公之子,今河南辉县西南)、共(今河南辉县)[5]、卫等;在黄河南岸有焦(今河南陕县)、北虢(文王之弟,今陕县东南)、东虢(今河南荥阳北)、祭(周公之子,今荥阳西北)、胙(周公之子,今河南延津北)等。接着一直向东,就有曹、茅、郜、极(今山东金乡东南)等姬姓诸侯,再向东,就有(文王之子,今山东宁阳东北)、鲁(今山东曲阜)、滕(文王之子叔绣错,今山东滕县西南)等国。

周初姬姓诸侯分封在黄河以北广大地区的,有沿汾水两岸的,如耿(今山西河津南)、韩(武王之子,今河津、万泉间)[6]、郇(文王之子,今山西新绛西)、贾(今山西襄汾西南)、晋(今山西翼城西)、杨(今山西洪洞东南)、霍(霍叔后裔,今山西霍县西南)。在卫以北,更有邢国(周公之子,今河北邢台),由邢往北,更有召公之子所封的燕国(今北京),这是深入东北最远的一支姬姓贵族。

周初姬姓诸侯分封在黄河以南广大地区的,有应(武王之子,今河南鲁山东)、蔡和沿淮水的息(今河南息县西南)、蒋(周公之子,今河南淮滨东南)等国,更有所谓“汉阳诸姬”的随(今湖南随县)、唐(今随县西北)等国。周康王还曾把虞侯一支分封到了宜(今江苏丹徒一带),说明当时姬姓贵族势力确实已经到达长江下游和江南地区。

西周初年通过分封姬姓诸侯,把周朝势力推向东、北、南三个方面,是十分清楚的。从周公的七个儿子的封地,就可清楚看到这点。《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记富辰说:“凡、蒋、邢、茅、胙、祭,周公之胤也。”周公的四个儿子分封在中原的心脏地区(凡、祭、胙、茅),还有三个儿子分封到了东、北、南三个方向的战略要地。长子伯禽代表周公本人受封于鲁,成为嫡系姬姓贵族中封得最东的一个大国,这是用来控制东方一带夷族的。另外一个儿子受封于蒋,在今河南淮滨以南,已跨过淮水,成为嫡系姬姓贵族中封得最南的一国,这是用来控制南方的淮夷和群舒的。还有一个儿子受封于邢,在今河北邢台,原为商的旧都,这是用来统治原来商代王畿的北方地区(相当于武王所封的邶),并抵御和控制北方狄族的。

富辰同时还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霍、鲁、卫、毛、聃、郜、雍、曹、滕、毕、原、酆、郇,文之昭也。邘、晋、应、韩,武之穆也。”文王之子有十六个封国,其中鲁国名义上是封给周公的,实际上是周公之子伯禽受封的,如果除去的话,就只有十五国,所以成又说:“其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其中除管、蔡、霍三监以外,毛、毕、酆是封在西方的,卫、聃、郜、雍、曹原是封在中原的,只有郇封在北方汾水流域,、滕封在东方,和鲁国靠近。武王之子所封四国,晋、韩都在汾水流域,邘在中原地区,应(今河南鲁山东)略为偏南。

十分明显,周初的分封制,主要是为了巩固和扩展周朝的统治地区,首先是为了姬姓贵族特别是嫡系姬姓贵族的利益,因而把中原比较优越的地区分封给文王、武王、周公之子。异姓诸侯分封于中原地区的,都有特殊原因。或者是为了安抚殷贵族,如宋国;或者是为了监视宋国,如杞、葛、鄢、许、陈等国;或者是为了亲戚关系,如挚、畴等国;或者因为是朝廷重臣,如武王的司寇苏忿生封于苏,占有大河中游北岸重要地方十二个邑(从今河南济源、孟县到武陟、获嘉一带),即《左传·隐公十一年》所说“苏忿生之田”。

但是为了控制战略要地,抵御夷狄部族侵扰,谋求进一步扩大占有地区,又不能不把嫡系姬姓贵族分封到靠近夷狄的地区。如把文王之子封于、滕,武王之子封于晋、韩,周公之子封于鲁、邢、蒋,都是为了这个缘故。当时在、鲁、滕一线以东,现在广大的山东半岛,原来都是东夷、淮夷的势力所统治,尽管周公“伐奄三年讨其君,驱飞廉于海隅而戮之,灭国者五十”(《孟子·滕文公下》),但是对这个地区的控制和统治还是个严重问题。当时韩、晋、霍以北,今山西中部和北部地区,原来都是戎狄势力所统治;邢以北以及太行山脉一带,更是北狄的主要活动地区;蒋以南,今淮河下游以南地区,又是群舒的分布地区。如何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也是当时的重要问题。(www.daowen.com)

周朝为了解决这些重要问题,采用了分封异姓诸侯的办法。当时分封异姓贵族有多种原因,或者因为有亲戚关系,或者因为他们在灭商战役中立有大功,或者因为他们具有相当力量而愿意服从周朝的统治,或者是为了加强对原来夷狄统治地区的控制。

周初所封的异姓贵族,以姜姓较多。姜姓贵族原是西方羌人,世代和姬姓贵族通婚,又勇敢善战,在克殷战争中立有大功。因此周公把当时东夷势力较强而难以控制的东方一带,就分封姜姓贵族前往坐镇。吕尚是克殷战争中统率大军的“大师”,建有威武的战功,因此他封于东方的齐国,版图很大,权力也很大。管仲说:“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汝)实征之,以夹辅周室。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左传·僖公四年》)。在这样一个范围内,“五侯九伯”,无非是指东夷所建立的国家。但是这个地区“地潟卤,人民寡”(《史记·货殖列传》),生产落后,条件很差,这就需要新建的齐国努力从事开发了。当时姜姓贵族的封国,除了许在中原以外,纪(今山东寿光东南)、州(今山东安丘东北)、向(今山东莒南东北),都在今山东的东部,他们和齐一样既负有控制东夷的责任,还要从事开发工作。

周初所封任姓诸侯也是较多的。任姓和姬姓也有婚姻关系。任姓的挚(今河南汝南)、畴(一作,今河南鲁山东南)两国就是因为文王之母大任而得到封国的,都封在中原地区。任姓的薛国(今山东滕县东南)原是古国,这时继续受封。任姓的铸(今山东肥城南)、鄣(一说姜姓,今山东东平东)也都在今山东,和姜姓封国担负着同样的任务。

相传为大皞后裔的风姓贵族,原住在济水附近。《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这时继续封在原地,任在鲁国西南,在今山东微山夏镇西北;宿和须句都在鲁国西北,靠近济水,宿在今山东东平的东南,须句在东平的西南;颛臾在鲁国东南,在今山东平邑东。

相传为祝融的后裔的妘姓贵族的封国,除了鄢(一作邬)、郐(今河南新郑西北)在中原以外,夷(今山东即墨西)、鄅(今山东临沂北)、偪阳(今山东枣庄南)也都在今山东的东部或南部。

当时封在今山东地区的异姓诸侯,除了上述姜姓的四个、任姓的三个、风姓的四个、妘姓的三个以外,还有己姓(一说曹姓)的莒(今山东胶县西南)、嬴姓(一说子姓)的谭(今山东章丘西)、姒姓的曾(今山东苍山西北)、曹姓的邾(今山东曲阜东南)等等。为什么周朝封在今山东的异姓诸侯如此之多,无非是要利用异姓诸侯在那里进行开发和控制当地强大的东夷部族。

属于嬴姓(或称熊盈族)的徐、奄等国以及淮夷的许多部落,原是周的东南的主要敌人。奄已被周公所灭,徐还存在,淮夷也还不断对周侵扰。但是也有部分嬴姓贵族服从周的统治,接受了周的分封。在淮水上游就有嬴姓的黄(今河南横川西北)和江(今河南正阳南),在汉水流域还有嬴姓的谷(今湖北谷城西)。同时嬴姓贵族早就有迁往西北的,这时也接受了周的分封,嬴姓的梁国就在今陕西韩城南,靠黄河西岸。

当时在汉水两旁也封有一些异姓诸侯,除了嬴姓的谷,还有曼姓的邓(今湖北襄樊)、妫姓的卢(今襄樊西南)、允姓的鄀(今湖北钟祥西北)、子姓(?)的权(今湖北荆门东南)等。芈姓的楚(今湖北秭归)也在这时接受周的分封。周朝在这里分封这样许多异姓诸侯,当然是为了加强对江、汉之间“楚蛮”的控制。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西周初期分封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布局,是有计划的,就是要扩大以姬姓贵族为主、联合异姓贵族对东、北、南三方面的统治。当时周朝对异姓诸侯的分封,一方面是为了安抚这些有功的、或是有亲戚关系的、或是有传统势力的异姓贵族,另一方面更是为了用作姬姓贵族的屏障,控制东、北、南三方的夷狄部落,从而巩固和扩大周朝的统治地区。与此同时,周朝也还分封旁系姬姓贵族到较远地区,例如汉阳诸姬如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西周初期这样把旁系姬姓贵族和异姓贵族分封到比较落后的地方,深入到原来少数部族居住的地区,无疑的,会扩大中原先进文化的影响,对此后这些地区的生产和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辽宁喀左、北京房山都发现了一批西周初期的燕国铜器,江苏丹徒发现了西周初期的宜国铜器,就证明了这点。

总的说来,西周初期推行的分封制有它的特点,在历史上是有进步意义的。它通过分给封国旧贵族、旧官僚的办法,在广大地区确立了乡遂制度,同时推行了因地制宜的政策,符合于历史发展趋势,有助于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它又通过对姬姓诸侯和异姓诸侯的布局,建立了从西方伸向东、北、南三方的统治基地,深入到原来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地区,加强了民族之间融合和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作用,有助于广大地区进一步开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