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江北、雅砻江套之南,今盐源县境,有盐泉两处,皆自地涌出成池。邛人自古据之,制盐运销于建南全域,远及蜀、僰与旄牛王地。其制盐方法极简陋。积柴薪于石盘上,焚而浇以盐池之水,盐粒与木灰相混,故曰“黑盐”。氯化钠加钾灰,刺激性强,狩猎、牧畜之民嗜之,行销远达临邛。邛国由是富强。汉虽开越嶲郡,因其国君为守令治之。其池偏在郡西,汉族盐工无至者,故其煎法讫未获得改进。《华阳国志》定笮县云:
县在郡西,渡泸水(指今打冲河)宾刚徼(谓县极西边徼),曰摩沙夷。有盐池,积薪,以齐水灌,而后焚之,成盐。汉末,夷民皆锢之(谓不供给汉人)。张嶷往争。夷帅岑、槃木舅,不肯服(《后汉书》作“定笮率豪狼岑、槃木王舅,甚为蛮夷所信任,忿嶷自侵,不肯来诣”)。嶷擒挞杀之。原赏赐,余类皆安。官迄有之(此下后人妄增“北沙河是”四字。白沙河,今云白盐井)。
张嶷所夺回的只是定笮东池,即今盐源县治所在之“白盐井”。其西池(今云黑盐塘)在当时则为摩沙夷据。至于煎盐之法则两池俱同。
“摩沙夷”者,羌支民族,最早自康区南下,入居于康滇间河谷低地之民族也。盖与木里、木雅同源,自九龙与木里地区进入金沙江区。逐渐排斥邛民,占有黑盐塘建成国家。南诏时为“越析诏”(六诏之一),《元史》与明《徐霞客游记》均作“摩些”。沙、莎、析、些,皆一音之变,木、摩亦同。故其王号“木天王”,官曰“木瓜”。近世乃作“纳西”,又作“拉哈”。两千年中民族称呼音变之小者也。(www.daowen.com)
南诏占有此盐泉后,昆明盐工煎盐,其法略有改进。设长灶,用多枚瓷碗作锅,次第加水。煎盐成臼窝状小块,俗称“碓窝盐”,色白,质固,便于运输和削用,优于黑盐甚多。直至近世,仍遵此法,与内地煎盐不同者,其地工矿落后,无铁锅故也。清季,黑盐塘为黑夷所据,仅东池开煎白盐,曰“白盐井”(实非井盐)。
自有邛人至近世,建南各族人民皆仰食于此二盐池,得之者富强,失之者困踬。以其关系一方民族数千年来兴衰、进退之迹,故下述至今世,冀有助于研究民族历史者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