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黔中郡地,恰好是今天土家族分布的地面。这一地区,是从古以来行销郁山泉盐的地区,和出产水银、丹砂历史最悠久与藏量最丰富,至今还能保持居全国首位的地区。又是一个林深箐密,溪洞迷离,外人难到的民族地区。从政治上说,又是几千年来都在华夷接界处,封建官吏未曾加强管制,民族相当固定,社会改变不大的地区。现在这个地区的民族,除部分自腹地迁来的汉人与少数苗族外,还有大多数若干世代的土著,自成一种民族,叫作“土家族”。他们自呼为“毕兹卡”。
据长期研究土家族的酉阳文化馆的同志说:“他们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祖先何时从何地迁来,也不知道他们自己是何民族,只知道他们是世世代代住居下来的土著民族。文字是用的汉文,语言也能说汉语,也保存有他本族的语言和一些本族特有的风俗。”当进行民族调查时,无法定名,只好叫作“土家”,以与外来的“客家”区别。
近年土家子弟普遍读书,也有研究民族的学者,自己考订他们的族源是巴人。但又有人说他们最远的族源是羌族,意似指的濮人源出于羌。这问题,值得翔审分析。(www.daowen.com)
我的看法,两种说法可以统一起来。“卜人以丹砂”,是《逸周书·王会》的话。这个民族是从巫臷分出来的煎盐工人的后裔,又擅丹砂之利。他们住居此区,成为附近各民族部落最先进的民族,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由于他们擅长煎盐、炼丹之技,楚人统治需要他们,巴人统治时也需要他们,秦人统治时,以及汉、晋以下各朝代统治他们的官吏,都有必要使用他们安定生产,所以他们能够世代居留,未曾迁流转徙。秦灭巴国,是从北来的。其时巴王定都阆中,距长江以南甚远。无论巴王能拒守多久,总不是一天就能破邑擒王的。所以巴国南方的王族、官吏、戍军和商民能有时间退到江州以南,保存实力,仍可凭借郁山盐利与道路的险阻,支撑一时。那时楚国虽已占有枳县以下沿江城邑,却只是与秦争夺巴地,而不是与巴人为敌。可能还是用的助巴御秦的旗号进军,与沿江和黔中地区的巴族联合行动的。这在秦灭巴国之际,只起了保护巴人的作用,而不会是与巴国的地方将领和人民为敌。于是黔中以南的巴人亦如廪君一样,得以保留下来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