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上古史新探:开凿盐井解决秦国盐荒问题

四川上古史新探:开凿盐井解决秦国盐荒问题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秦国所得的地面军民发生盐荒,汹汹不安。李冰想出办法领导蜀人开凿盐井,自行煮盐。当时开凿的是大井,即掘地为一大坑,深过淡水层,以求咸水。于坑壁作螺旋盘道,以人负皮囊下挹取盐水出煮。《华阳国志》以盐井与“诸陂池”连称,原属一事之劳故也。邛民又以其取盐经验,帮助蜀人开火井槽盐井与安宁盐井。于是蜀亦有盐泉二,产量虽不大,犹胜于无。

四川上古史新探:开凿盐井解决秦国盐荒问题

蜀族在岷江上源草地,食哈姜池盐,甚廉便。迨下至温暖河谷,食盐渐感艰难。但农业发达,文化日高,生产品为牧民所重,自甘运盐兑换,故亦不致匮乏。转入湔山地区后,羌盐断绝,惟仰给于巴盐(巴族从巴东盐泉煮盐,沿水道运至成都平原。故蜀国境内曾发现船棺葬墓。盖许巴盐商居留者之墓)。巴与蜀,时而战争,时而和好,应皆与盐商交易有关系。迨秦大举灭蜀、巴时,巴人似曾求救于楚,楚亦乘时因援巴之便侵据江州(今重庆)以东,枳邑以下,沿江盐泉所在各县,扼盐运以制秦。秦得蜀与巴、汉而无盐,人民怨恐。故秦又使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于之地为黔中郡(《蜀志》在周赧王七年)”。但因楚人抗击强烈,江州以下不能从水道更进。乃转由巴符水(今合江县古称巴符关,赤水河古称巴符水。宋刻讹为巴涪)取楚鳖邑与郁山盐泉。置黔中郡以捍之。蜀得此,聊可自给。而楚人扼枳邑,不能由水道运济。因为从巴蜀攻楚不能克,乃命白起更率大军,逾韩国,直取楚之鄢郢与夷陵,截断江路。张若亦浮江应之。楚顷襄王兵败东走,沿江十五邑与巴巫盐泉尽失。秦以楚地置南郡,以卫盐泉。故苏代谓燕昭王曰“楚得枳而国亡(《战国策·燕策》)”。但是那时楚国已兼有吴、鲁、陈、蔡之地,东方境土还宽,顷襄王到陈更起大军,就在第二年又打回来,收复沿江十五邑,再度占有枳邑以下的巴东各盐泉,连郁山盐泉亦已收复。于是秦国所得的地面军民发生盐荒,汹汹不安。李冰想出办法领导蜀人开凿盐井,自行煮盐。这原是无可奈何中想出来的办法。初未料到这种办法,竟逐步发展成为四川盆地的井盐,竟会压倒巴东泉盐的优势,而著名于世界

华阳国志》说李冰“识齐水脉,穿广都盐井诸陂池。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汉魏人谓煮盐之水为齐水,音剂。明清刻本有妄改作察者)。其实是蜀人从军攻取巴东盐泉的人(或有李冰在内),看到盐水从地下涌出,料到四川盆地的下层有盐水,献计于张若,建议自己从地下掘取。李冰支持这一建议,并研究地文形势,揆度盐层所在,反复实践之后取得的成绩。并非他是神人。

这里所谓“广都盐井”,指的是龙泉山脉南侧,即今籍田铺、贵平寺和仁寿县地面的盐井。当时开凿的是大井,即掘地为一大坑,深过淡水层,以求咸水。坑愈深则卤愈佳。于坑壁作螺旋盘道,以人负皮囊下挹取盐水出煮。平原淡水层厚,作坑难得盐水,选背斜层侧求之为易。故李冰最初得盐在龙泉山脉部分(当时属广都县)。若平原作坑,有至二三十丈者(如陵井与富世井),则得卤尤佳,且持久不衰;而气滞杀人,则作桥于坑口,以辘轳汲取之。皆李冰法也[18]。若背斜层部作坑,得盐易而不久即罄。于是废为鱼池,蓄水灌溉,兼收菰蒲之利,亦李冰法也。《华阳国志》以盐井与“诸陂池”连称,原属一事之劳故也。(www.daowen.com)

方蜀郡盐荒严重时,邛国池盐亦逾雪山、邛崃行销入蜀,兑换铁器。张若于临邛与成都设盐铁市官,以监护市易(《华阳国志》云,张若作少城,“城内营广府舍,置盐铁市官井长、丞”)。邛商多居临邛,故“临邛县”曰“本有邛民”。邛民又以其取盐经验,帮助蜀人开火井槽盐井与安宁盐井。于是蜀亦有盐泉二,产量虽不大,犹胜于无。蜀人称盐为临(龄字同),故“临邛”为盐邛之意[19]。今人但知有小井,不知李冰所创之大井;知有井盐,不知秦灭蜀以前泉盐之利;知临邛为秦汉巨市,误以为因邛崃山得名而不解盐邛之意,故略作辨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