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蜀国历史:蜀郡交通建设及水道治理

蜀国历史:蜀郡交通建设及水道治理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说这是蜀国民族创造的方法,并且由蜀人维修,保存其法阅三千年之久。秦置蜀郡后,开凿了龙溪、娘子岭,把成都平原与茂汶盆地直接联系起来,为汉开冉置汶山郡奠下基础。只由于李冰领导有方,蜀民积累经验,养成兴趣,所以能不声不响地便完成了。当时对于陆路交通,只能发展至此。对于水道,则更只能听其自然。夏季没于水下,破害舟船。乃于冬季积薪烧之,而沃以醋,则礁石层层剥脱,终得铲除。

蜀国历史:蜀郡交通建设及水道治理

蜀族为了与中原往来之便,早在蜀王拥有五丁力士的年代就已开山修路,成功修筑了“石牛道”的坦途。这条路,与今世的宝成铁路路线一致。相传,五丁力士就累死在马角坝与雁门坝之间的“五妇山”。马角坝,原叫马鸣阁,是四川最早建成的桥阁栈道,是凿山计穷以后的蜀人想出来的通道方法(褒斜为北栈道,这里为南栈道。剑门山阁道,是诸葛亮创建的。剑阁道通,马鸣阁道才废坏)。以后的桥阁栈道,一直保存到解放前。可以说这是蜀国民族创造的方法,并且由蜀人维修,保存其法阅三千年之久。华夏平原生长的人,是不能够发明那种方法来在悬崖修路的。

秦置蜀郡后,开凿了龙溪、娘子岭,把成都平原与茂汶盆地直接联系起来,为汉开冉置汶山郡奠下基础。这条道路即所谓“湔氐道”。显然是张若与李冰为蜀守时候,发动蜀国湔民开辟的。

还有临邛县与邛崃山之间的严道(《淮南王传》曰“严邮”),同样也是秦灭蜀后发动蜀国遗民开辟的。它为汉开西南夷奠下基础(这两道,也同在汉代建置为县)。这种劈山修路的工程,程度之大,比凿溷崖和开二江,或许还更大些。只由于李冰领导有方,蜀民积累经验,养成兴趣,所以能不声不响地便完成了。后来唐蒙开南夷、凿僰道,司马相如通西夷、镂零山道,就显得困难得多。因为那时的蜀国遗民已与汉族融合,经营农桑,不再有过去拔山扛鼎的气力了。

蜀地原没有桥梁,过大河用舟筏,过小河只徒涉。自李冰开始,在成都的两江上,架成七座木桥,是谓“星桥”。《华阳国志》谓蜀郡城“西南两江有七桥,直西门郫江中曰冲治桥(谓少城正西门外),西南石牛门曰市桥(少城正南),……城南曰江桥(大城正南),南渡流曰万里桥(在两江合处),西上曰夷里桥,上曰笮桥(三桥皆在捡江上),从冲治桥西北折曰长升桥,郫江上西有永平桥。长老传言李冰造七桥上应七星(此文已有八桥,笮桥不在七星之列)”。又“城北十里有升仙桥(今云驷马桥,亦不在七桥之列),……于是江众多作桥”。谓升仙桥与笮桥皆李冰以后民众所作[16]。(www.daowen.com)

李冰所造七星桥,皆木桥也。李冰前蜀地有竹索桥,可以过人不可以行车马(因中段下垂如反虹)。惟地多大木,作桥正平,可行车马,然冰时犹未能多造,所以仍以竹索桥为多(上文笮桥,即是)。冰修治蜀城与江原临邛邮传大道,亦系以竹索桥过岷江正流。《华阳国志》所云“冰又通笮文井江径临邛”是也[17]

当时对于陆路交通,只能发展至此。对于水道,则更只能听其自然。唯李冰亦曾做过努力。除凿平溷崖外,如《华阳国志》云:“僰道有故蜀王兵阑。亦有神作大滩江中。其崖崭峻,不可凿,乃积薪烧之。”所云“蜀王兵阑”是蜀人所做的地名,谓其滩上礁石似兵器库,冬季出水,可辨而避。夏季没于水下,破害舟船。礁石崖立,石坚不可凿。乃于冬季积薪烧之,而沃以醋,则礁石层层剥脱,终得铲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