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四川古代历史新发现:揭秘蜀山氏的起源

四川古代历史新发现:揭秘蜀山氏的起源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蜀山氏”三字,在今存典籍中,首见于《史记·五帝本纪》与《大戴礼·帝系篇》。查《史记·儒林传》,礼家诸学者,鲁高堂生、徐生,至“瑕丘萧奋”而止。因为,史迁之书原只“藏之名山,副在京师”。《史记》与《大戴礼》关于“蜀山氏”所据之书,可以肯定为《世本》。盖谓《世本》为左氏所纂辑。古世之人、地、书与动植物名多只一字。以此,可定大戴与史迁所记“蜀山氏”“西陵氏”与黄帝同时,并已通婚,是可靠的。

四川古代历史新发现:揭秘蜀山氏的起源

“蜀山氏”三字,在今存典籍中,首见于《史记·五帝本纪》与《大戴礼·帝系篇》。两文皆出于西汉中叶,大同小异,兹并摘录,对比分析:

《大戴礼》云:“少典产轩辕,是为黄帝。黄帝产玄嚣,玄嚣产极。极产高辛,是为帝喾。帝喾产放勋,是为帝尧。黄帝产昌意。昌意产高阳,是为帝颛顼。……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女,谓之嫘祖氏,产青阳及昌意。青阳降居泜水。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于蜀山氏。蜀山氏之子曰昌濮氏,产颛顼。……”

《史记·五帝本纪》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黄帝崩,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帝喾高辛者,黄帝之曾孙也。高辛父曰极。极父曰玄嚣。玄嚣父曰黄帝。”

司马贞《史记索隐》云:“太史公乃据《大戴礼》以嫘祖生昌意及玄嚣”。是谓史迁之文较大戴为后出。考又不然。查《史记·儒林传》,礼家诸学者,鲁高堂生、徐生,至“瑕丘萧奋”而止。似不曾知有大小戴,何能引据其书?宋淳熙乙未刻《大戴礼》,韩元吉《序》谓“按《儒林传》(戴)德事孝宣,尝为信都太傅”。今《汉书·儒林传》礼家云:“孟卿,东海人也,事萧奋,以授后仓、鲁闾丘卿。仓说礼数万言,号曰《后氏曲台记》,授沛闻人通汉子方、梁戴德延君、戴圣次君,……德号大戴,为信都太傅。”未著何时。然上叙徐生云,“孝文时,徐生以颂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延、襄。……延及徐氏弟子公户满意、桓生、单次,皆为礼官大夫。而瑕丘萧奋以《礼》至淮阳太守”(此全用《史记》文)。是萧奋与徐生之孙同时,奋以为师。再传乃至大小戴。孝文帝(即位于公元前179年)至宣帝(即位于公元前7年),百零五年,传经阅六代,为可能。然则至宣帝时犹在之大戴,其生年应较史迁为晚。迁撰《史记》,“至太初而讫”(《自序》原语)。太初(公元前104—101)至宣帝三十年,则迁实未引据大戴之文可定。至少,也只能说大戴著书与迁同时,分居朝野,未相闻问。迁实未见其书,只所引据同出于先秦的另一种书耳[1]

史迁《五帝本纪》所有文字,除此段外,其他与《大戴礼》雷同者还多。如叙五帝资质、德行各句,与《大戴礼·五帝德》篇,只有个别字异,其义殆无不同。《史记》文字较详。(例如:颛顼“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趾,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等句,《大戴礼》有。黄帝“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等句,则《大戴》无。)就成书时间说,似可以猜为大戴节取《史记》为文。但这也说不过去。因为,史迁之书原只“藏之名山,副在京师”(迁《自序》语)。至元帝时褚少孙为之增补,始得外传。戴德亦应未见。由是可知二人实同时著书,同据前古成简。故其文基本相同,而亦有用字各异处。例如《史记》“青阳降居江水”,大戴作“泜水”。大戴“嫘祖”,司马贞引《史记》作“累祖”,刘恕《通鉴外纪》引作“嫘祖”,罗泌《路史》所引又有作“雷祖”者。黄帝时尚无文字,传者只录其音而作字不同。后世既有文字,引书者不遵原文,各行所体会之意以为字,歧出日多,往往失其本义。是故治史的方法,不止于援据旧文,尤当善于鉴定旧文,探其本源,别其正讹;不可谬执一书,陷于从误。考古者,尤当留意于此。(www.daowen.com)

《史记》与《大戴礼》关于“蜀山氏”所据之书,可以肯定为《世本》。班固刘向《七略》撰《艺文志》,春秋家有《世本十五篇》,本注云“古史官记黄帝以来讫春秋时帝王、诸侯、卿大夫世谥名号”。[2]又《司马迁传·赞》云:“孔子因鲁史记而作《春秋》。而左丘明论辑其本事以为之传,又纂异同为《国语》,又有《世本》录黄帝以来至春秋时帝王、公侯、卿大夫祖世所出。”盖谓《世本》为左氏所纂辑。

按《国语·楚语》记申叔时与庄王论教太子,有“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以休惧其动”句。韦昭注云:“世,谓先王之世系也。”古世之人、地、书与动植物名多只一字。如此次所举书名:《诗》《礼》《乐》《令》《语》[3],皆只一字。惟《春秋》《故志》《训典》三者为二字。东周以后,始皆加字悉成复名。如《周诗》《礼记》《乐记》《法令》《国语》等称谓。是左丘明以前已有《世本》流行矣。黄帝至尧舜时有无文字与史官,还是很大的疑问。而能传《世本》者,氏族社会时人例能传诵其始祖与历史杰出祖先的名称与其简要的事迹。许多无文字的民族,随时随地皆在教其子孙背诵这种简单的“历史”。其能者,递世传承,远及始祖。或能编成诗歌,更可不忘(如近世凉山黑彝,有能背诵其祖先世次至七十世者,一般皆能达四五十世)。故黄帝、尧、舜之事能传至今。自有文字,即当已有《世本》这样的记载。不过难免加工增饰之讹。黄帝事,子孙传诵应最翔实。经师(戴德)、良史(司马迁)多所收采,应无足怪。

以此,可定大戴与史迁所记“蜀山氏”“西陵氏”与黄帝同时,并已通婚,是可靠的。

班固《艺文志》数术类又有《帝王诸侯世谱》二十卷,《古来帝王年谱》五卷,应即周东迁以后,史官增益《世本》所作。《五帝德》之文,或即采之。其书久佚,无可稽考。惟《世本》保存最久,且多有后世增益,故唐、宋人犹能见之[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