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羌族路线选择与体质密切相关

羌族路线选择与体质密切相关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羌”与“华”的区别,便在这时代内逐步产生。由于羌族进入中原的成功,与其在羌、华共处中的相得益彰,推动了松潘草地以西诸部羌人向低暖河谷移进的兴趣,于是川边高原上的羌人也纷纷从各草原向所在河谷低处移进,发展成为许许多多的羌支部落。蜀族,则是循岷江河谷进入四川盆地的。这些,是依据羌族发展的地理条件与中华上古传说的一些记载来作判断的。

羌族路线选择与体质密切相关

从森林猎食的猿人进入青藏大高原进化成为真人(Hom Sapiens),由原来不适合于高寒草地的体质,改进为适合高寒环境的体质,大约要经过几十万年。经过这样改造成功为一种特殊的体质,即后来藏族牧民的体质:皮肤致密,少汗孔,皮下脂肪层厚,色素浓,肌肉结实,肺活量大,视力远达,能耐饥寒。这样的环境锻炼出的体质,对于温暖潮湿的气候与地理环境都是适合的。对于中原黄土区的山岳地带,也勉强适合。所以羌族的迁徙区,难以南逾喜马拉雅而南入印度,却很早就进入塔里木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和中亚细亚部分,进入陇西高原区和河套、冀北等地区。我估计,羌人最先进入这样一些草原地区,可能已距今很多万年。

由于陇西和朔漠以至辽东,皆与中原邻接,而中原气候又比较寒燥,有半年为良好的农业生产季节,能吸引一部分要求发展农业的羌民移徙进来。他们与土著的华族杂处,共同发展农业,从而孕育中华文化。自然还有绝大部分羌民是坚守牧业生产,不愿向农业迈进的。“羌”与“华”的区别,便在这时代内逐步产生。但他们之间,是农牧分工,物资交流,和平友好,相互通婚的,初无民族畛域的观念。迨中原的农业文化不断发展前进,进入铜器时代以后,而羌地的牧业文化却停滞不前时,华与羌的区别就显著起来了。再进入铁器时代以后,羌人还停留在石器阶段,民族畛域就更显著了。中原地区的大民族主义与羌人的地方民族主义冲突起来了。其时间在西汉末期,距今约两千年。其事详著于《汉书·赵充国传》和《后汉书·西羌传》[1]。(www.daowen.com)

由于羌族进入中原的成功,与其在羌、华共处中的相得益彰,推动了松潘草地以西诸部羌人向低暖河谷移进的兴趣,于是川边高原上的羌人也纷纷从各草原向所在河谷低处移进,发展成为许许多多的羌支部落。并且有循金沙江与雅砻江河谷进入云南高原的,也有循白龙江与汉水河谷进入鄂西高地的。蜀族,则是循岷江河谷进入四川盆地的。这些,是依据羌族发展的地理条件与中华上古传说的一些记载来作判断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